标题:蚯蚓五个销售渠道介绍! 内容: 蚯蚓养殖。 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由于其不仅营养价值丰富同时也可当作药用,养殖前景广阔,因此很多养殖户都有养殖,但销路却是个问题,如果有一个好的而销售渠道养殖蚯蚓还是比较赚钱的,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蚯蚓的五个销售渠道吧:一、养殖场蚯蚓可以作为一种高产白的饲料进行出售,现在养殖业的发展对饲料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蚯蚓是很多水产养殖户和家禽养殖户的重要的饲料来源,如果养殖蚯蚓的话可以去拜访这些养殖场,和他们进行沟通洽谈合作,因为都是养殖户而且它们对这方面也是有需求的,所以这个销售渠道是很好打开的。 二、饲料加工厂随着养殖业的发展现在饲料加工行业的经济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一般大规模的养殖场要么就是和饵料饲养商合作要么就是知己蛾和饲料加工厂合作,所以饲料加工厂的销售渠道也是比较广的,那么他们要进行饲料加工就需要有原材料,所以也可以往这放进性蚯蚓的销售。 三、药材店蚯蚓在中药学上的名称为地龙,主要是因为他去本身所含有的地龙素,这在医学诊治上是非常常用的,其次就是经过医学的研究,发现蚯蚓不仅具有这一药用价值还有其他很多的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那么可以和药材店进行合作由药材店来收购蚯蚓,这也是一个很好的销售渠道。 四、药品生产厂药品生产厂和药材店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药品生产厂对蚯蚓的需求量会比药材店的需求量高很多,它们主要是以蚯蚓为原材料进行提炼和加工成药品之后再进行出售,如果要和药品生产厂进行合作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因为它的市场价格相对也会高很多。 五、环保处理环保处理主要是说利用蚯蚓来进行城市垃圾处理、工业废料处理和养殖污染处理等,现在环保是非常受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现在很多的环保处理都是采用蚯蚓去处理效果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将蚯蚓卖给环保机构则是目前非常具有前景的销售渠道。 总结:以上便是关于蚯蚓五个销售渠道的相关介绍了,大家可参考以上五个渠道来挑选适合自己的方法,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关阅读甲鱼养殖常见病害的五个特点介绍1.潜伏期和病程较长从鳖被病原体感染到表现出疾病症状,通常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潜伏期。 这是因为健康鳖都有一定的抗病力,虽受病原体侵袭,也要经过长时间的“抵抗”才会发病。 此外,鳖病的病原体多为条件致病菌,在鳖自身比较健康和外界环境良好的情况下,鳖只带菌而不表现出病症。 鳖病的潜伏期一般1~2个月,长的可达7~8个月之久,比如亲鳖开春后因患“红底板”、“腐皮”等引起的死亡,这都是因为头一年在捕捉、繁殖、运输过程中受伤而被感染,或在原产地已带菌,越冬时寒冷的气候抑制了病原体的活动,越冬后天气转暖,鳖体经过一冬的消耗极度虚弱,病原体乘机大量繁衍,致鳖于死地,这一过程需7~8个月。 鳖病的病程也较长,从表现出轻微症状到死亡,往往要十几天的时间,从个别鳖得病到大批感染、死亡,要经过1月或数月。 2.并发症多鳖病的发生多多少少与受伤有关。 伤口为病原体侵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各种各样的病原体一拥而入,容易造成几种病症同时表现出来。 如腐皮病和赤斑病并发,腐皮病与疖疮病并发,腐皮病与穿孔病并发,腐皮、穿孔、疖疮并发,赤斑并发穿孔,红脖子病并发腐皮、赤斑病等等。 3.治愈率低鳖的忍耐力较强,它生活在水中,有轻微病症不易发现,等到它忍耐不住伤病,而爬到水边时,往往已十分严重,甚至是奄奄一息了。 这时治疗也比较困难,鳖体十分虚弱,用药液浸泡治疗,浓度大了,鳖耐受不住,浓度小了,对病原体不起作用;用药饵治疗,这时鳖往往已停止摄食;用注射药物治疗,用于几只成鳖、亲鳖尚可,若用于成千上百的稚鳖就太麻烦且不易操作。 因此鳖病治愈率都较低。 4.出血与器质性病变较多鳖病中表现出血症状的病占大多数,如红脖子病、疖疮病、赤斑病、红底板病等,包括氨中毒时,也有出血症状,从体表的血斑、口鼻流血及内部器官黏膜弥散性出血。 这都是血细胞被破坏,渗入皮下所致。 不同的鳖病各有不同症状,但内部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往往有共同的特征,如肝脏肿大、质脆,并因血色素细胞被破坏,黑色素颗粒增多变黑;脾脏瘀血、肿大;肾小球萎缩,肾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咽喉发炎、充血,或肺组织病变、发黑、充血、呼吸功能障碍等等。 5.鳖病的流行时间比较集中鳖病的发生与其生态习性、生活规律有关,流行时间往往比较集中。 稚鳖多在出壳不久,体质最娇弱的时间,幼鳖多在生长最旺盛的8~9月份间,成鳖与亲鳖多在越冬前后。 当然,5~9月份间,是1年中生物生长最快的季节,也是细菌大量繁衍的季节,各种鳖的疾病发病率都比较高。 综上所述,鳖病的治疗很困难,发病率、死亡率均较高,因此,防治鳖病应以防为主,在发病季节早做预防,否则,等病已流行,再下药治疗就难以挽回损失。 蝎子的销售途径和销售市场在哪里? 一般来说,蝎子有七个销售途径:活蝎有三个去处:一是卖给宾馆饭店,二是卖给需活蝎治病的患者,三是作为种蝎出售给养殖广,四是提取蝎毒供医学研究用;药用蝎有三个去处:一是卖给需用活蝎治病的患者,二是卖给本地药材公司,三是卖给药材大市场。 全国有17个药材销售大市场。 如://致富经//安徽省毫州巾药材市场河北省安国市药材市场江西省樟树巾药材市场河南省辉县市药材市场湖北省蕲存县药材市场山东省鄄城县药材市场湖南省邵东县药材市场广东省普宁市药材市场湖南省岳阳市药材市场广西区玉林市药材市场成都市荷花池药材市场昆明市菊花园药材市场重庆巾解放路药材市场西安市万寿路药材市场兰州市黄河路药材市场广州市清平路药材市场哈尔滨市三棵树药材市场这些药市的规模都很大,每日成交额几百万至千万元。 在这些市场中,蝎子由于供求紧张极为畅销,且购销价格在不断上涨。 据安徽省毫州药材市场资料统计,清水蝎历年的市场行情为:1974年国家收购价5元/千克,1983年20元/千克,1990年100元/千克,此后销价便一路上扬,1992年200元/千克.1995年360兀/千克,1996年480元/千克,1997年550元/千克。 目前稳定在550元/千克。 河北安国药市清水蝎高达640元/千克,广州800元/千克。 目前国际市场干蝎行情为300美元/千克。 因蝎子用量越来越大,又未形成大面积养殖态势,预计在,10年内因供求紧张蝎子行情还会上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农业种养项目的产品市场行情都有潮涨潮落现象,惟有蝎子销价长期坚挺,只升不降,成为特种养殖项目中的一道奇异景观,被人们称为久盛不衰的市场。 介绍两个水牛良种中国水牛原为中国南方水稻区的重要役畜,绝大多数分布于东南和西南两区,以在淮河以南的水稻产区最多,占全国水牛总数的97. 7%。 中国水牛均属于沼泽型,体格粗壮,被毛稀疏,多为灰黑色。 角粗大而扁,向后方弯曲。 皮厚,汗腺极不发达,热时需浸水散热,故名。 腿短蹄大,适于水田耕作。 下面具体介绍两个水牛良种,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槟榔江水牛特征特性:槟榔江水牛体躯深厚,中等大小,结构匀称,体质坚实,动作敏捷、灵活,角多呈小圆形和螺旋形,角扁;被毛稀短、黑色,无杂色斑块,皮薄油亮,乳房发育良好,结构均匀紧凑,具有典型的河流型水牛体型外貌特征;具有采食能力强、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等特点。 产量表现:平均泌乳天数269. 5±22. 9天,平均产奶量2452. 2±553. 82公斤,乳蛋白质含量5. 25%,乳脂肪含量6. 73%,乳糖含量4. 88%。 养殖要点:槟榔江水牛适宜放牧和圈养,适宜高原气候环境,在气温高于20℃时喜泡水或戏水,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业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和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广西、广东、贵州、湖北等地区养殖。 2. 摩拉水牛特征特性:摩拉水牛四肢粗壮,体型呈楔形,尻扁斜,皮薄而软,富光泽,被毛稀疏,皮肤被毛黝黑,少数为棕色或褐灰色,尾帚白色或黑色,头较小,前额稍微突出,角如绵羊角,呈螺旋形,耳薄下垂,胸深宽发育良好,蹄质坚实。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乳静脉弯曲明显,乳头粗长。 成年牛平均体高132. 8厘米,成年公牛体重450~800公斤、母牛体重350~750公斤。 具有耐粗饲,耐热,抗病能力强,繁殖率高,遗传性能稳定等优点,但集群性强,性较敏感,下奶稍难。 生产性能:摩拉水牛是较好的乳用水牛品种,年平均产奶量2200~3000公斤,乳脂率7. 6%。 它与我国本地水牛杂交的杂种较本地水牛体型大,生产发育快,役力强,产奶量高。 杂交利用:用摩拉水牛与本地水牛进行杂交,可大幅度提高杂交后代的生产性能。 我国本地水牛泌乳期产奶量一般为500~700公斤,摩杂一代水牛泌乳期产奶量1300~1500公斤,三品杂或二代杂可达1900公斤,乳脂率达7. 5%。 杂种公水牛两岁达400~500公斤,经育肥的青年公牛屠宰率为52%,净肉率为43%,产肉量是本地同龄水牛的两倍。 养殖要点:摩拉水牛及其杂交水牛均适宜放牧和圈养,在气温高于20℃时喜到河流或鱼塘泡水或戏水,饲养管理和本地水牛一样,以青绿饲料、秸秆或其他农副产品作为日常饲料,对于挤奶或育肥的水牛应适当加喂混合精饲料以提高其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适宜区域:适宜我国南方各地饲养。 介绍三个优良蜜蜂品种蜜蜂被称为资源昆虫。 有利用零星蜜源植物、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是人工驯养用来酿蜜的意大利蜜蜂和东方蜜蜂。 下面具体来:介绍三个优良蜜蜂品种,一起来了解一下:1. 晋蜂3号配套系晋蜂3号配套系是山西省晋中种蜂场根据本省养蜂生产的需要育成的蜂蜜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 晋蜂3号蜂群的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I×A),工蜂是三交种(I·A×K)。 其中近交系I为意大利蜂,近交系A为安纳托利亚蜂,近交系K为卡尼鄂拉蜂。 晋蜂3号的蜂王为花色,第二腹节背板的黄区较大,最明显,其后各腹节背板的黄区逐渐变小,黑区逐渐增大,第四腹节背板虽有黄区,但黄区较小,其后缘的黑环较宽,第五腹节背板全部为黑色,腹部腹板大部分为黄色,腹板两侧有少许黑斑。 雄蜂有黄色和黑色两种,具有灰色或黑灰色绒毛。 工蜂有花色和黑色两种,体表具白色或灰色绒毛。 晋蜂3号产卵力强,春季繁殖较快,能维持强群,采集力强,不仅能很好地采集大宗蜜源,也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抗病能力强,越冬性能好,性情温驯,定向能力强,盗性弱,蜜、浆生产能力优良,清巢能力强。 适合于我国华北地区饲养。 特征特性该蜂种性情温顺,利于蜂群日常生产和管理;蜂王产卵能力强,春繁早、平稳,易于维持大群;采集能力强,对大型主导蜜源有良好采集能力,且特别善于利于零星蜜粉源;抗病能力强,(主要是对白垩病)比本地意蜂减少26. 5%;越冬性能好,比本地意蜂越冬损失减少6. 3%;定向能力强,盗蜂弱,产浆能力和清巢能力十分优良。 产量表现在区域试验中,晋蜂3号蜂蜜平均单产比本地意蜂提高27. 8%。 小范围推广生产试验统计,每群蜂新增各种纯收入2007年为150元,2008年为130元。 养殖要点晋蜂3号春季繁殖早、产卵力强、周年产卵曲线平缓,维持16~18脾大群时间长。 所以在养殖生产中要采用以下一些办法:①周年饲料充足,特别是零星蜜粉源短缺地区,要加强人工补充蜜蜂饲料。 ②生产期:在没有连续大蜜源的地区,大蜜源开花前10天扣王或把蜂王控制在小区域,减少蜂群卵虫量,提高出勤率。 花期中期,放王产卵,提高采集积极性。 也可以采用开花前10天大群介绍王台,原蜂王组织双王繁殖的办法。 ③秋季繁殖越冬蜂,采用扣王后连续饲喂的方法保障越冬饲料,尽量保存年青越冬蜂。 ④一年必须早春、晚秋治尽蜂螨,生产期不危害蜜蜂。 2. 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白山5号蜜蜂配套系是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在长白山区育出的以生产蜂蜜为主、王浆为辅的蜜浆高产型西方蜜蜂配套系。 白山5号蜜蜂血统构成:蜂王是单交种(A×B),工蜂是三交种(A·B×C)。 其中,近交系A为卡尼鄂拉蜂;近交系B为喀尔巴阡蜂;近交系C为美国意大利蜂。 白山5号蜂王个体较大,腹部较长,多为黑色,少数蜂王3~5腹节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背部为灰色绒毛;雄蜂体成黑色,体躯粗壮;工蜂头胸部为灰色,多数工蜂2~4腹节背板有黄色环带,少数工蜂为黑色。 白山5号蜜蜂采集力较强,蜂产品产量高,饲养成本低。 适合我国南北方各地饲养。 形态特征近交系A(卡尼鄂拉蜂):蜂王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深棕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60~250mg。 雄蜂体呈黑色,个体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06~230mg。 工蜂体呈黑色,腹部背板有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1~13mm。 近交系B(喀尔巴阡蜂):蜂王体躯细长,体呈黑色,腹节背板有棕色斑或棕黄色环带,体长16~18mm,初生重150~230mg。 雄蜂体呈黑色,体躯粗壮,体长13~15mm,初生重200~210mg。 工蜂体呈黑色,少数工蜂2~3腹节背板有棕黄色斑或棕黄色环带,腹部细长,覆毛短,绒毛带宽而密,体长12~14mm。 近交系C(美国意大利蜂):蜂王体呈黄色,尾部有明显的黑色环节,体长16~18mm,初生重175~290mg。 雄蜂体呈黄色,3~5腹节背板有黑色环带,体躯粗大,尾部钝圆,体长14~16mm,初生重210~230mg。 工蜂体呈黄色,腹部背板有明显的黑色环节,尾尖为黑色,体长12~14mm。 3. 喀(阡)黑环系蜜蜂品系喀(阡)黑环系蜜蜂品系是我国吉林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以喀尔巴阡蜂为育种素材,在长白山区生态条件下,用纯种选育的方法育成的西方蜜蜂新品系,因其腹部背板有棕黑色环带,故定名为喀(阡)黑环系蜜蜂。 这种蜜蜂的繁殖力较强,子脾密实度高,对外界条件变化敏感,善于保存群体实力,对大宗蜜源采集力强,也善于采集零星蜜源。 节省饲料,抗逆性、抗螨、抗白垩病能力强。 定向力强,不易迷巢。 盗性弱,耐寒,较不耐热。 杂交配合力强,与意蜂、高加索蜂杂交后代有良好的杂种优势。 此种蜜蜂适应范围广,杂种后代适应性更广,不仅适合东北寒冷地区,也适合南方各地饲养;既适合采集大宗蜜源,也可用于采集零星蜜源;既适合专业生产,也适合在山区、林区、平原和城市业余饲养。 形态特征蜂王黑色并有棕褐色环带,工蜂、雄蜂均为黑色。 个体比欧洲黑蜂略小,腹部细长。 吻长6. 25~6. 60mm,平均6. 45mm;肘脉指数2. 19~3. 23,平均2. 61;第四背板突间距4. 34~4. 64mm,平均4. 50mm,跗节指数53. 49~61. 3%,平均57. 33%,前翅长9. 07~9. 44mm,平均9. 29mm,前翅宽3. 17~3. 37mm,平均3. 26mm。 工蜂体长12~14mm,蜂王体长16~18mm,雄蜂体长14~16mm。 生物学特性黑环系蜜蜂适应性较强,消耗低于国内任何蜂种,纯度高达94%,既能利用大宗蜜源,又善于采集零星蜜源,适合南北方各地饲养。 抗病力强,对白垩病抵抗能力尤为突出。 越冬性能优良,节省饲料。 生产性能同等条件下,喀(阡)黑环系蜂群产蜜量比本地意蜂增加20. 3%,在一个椴树花期,强群可产成熟蜜70~80kg,丰年产量可达100kg以上。 王浆产量比意蜂低,蜜源丰富时群框可达35~50g;蜂胶生产能力一般。 越冬群势削弱率比意蜂低18. 6%,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13. 7%。 黑环系杂交种繁殖力比本地意蜂提高13. 3%,产蜜量增加46. 8%,产王浆量增加32. 2%,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5. 5%,越冬饲料消耗量降低32. 9%。 更多养蜂技术和蜂产品知识请关注湖北天马养蜂场官方微信公众号:honeymarket,或者加QQ号2969169050,欢迎投稿和交流讨论蜜蜂文化。 利用与评价经多年推广、试验观察喀(阡)黑环系蜜蜂纯度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抗白垩病能力突出,采集能力强,与其它品种杂交后能产生极强的杂种优势。 该品种越冬死亡率低,节约饲料,是当前养蜂生产中应用的优良蜂种之一。 但维持群势能力不如意蜂,流蜜初期较凶。 水蚯蚓养殖成功的四个关键点水蚯蚓又称为赤线虫,以往常在一些臭水沟中可以发现这种生物,后因为水蚯蚓深受龟鳖、鱼类以及黄鳝之类的养殖动物喜爱且营养价值非常高,所以很多养殖户或者垂钓爱好者会选择使用水蚯蚓作为饲料或者饵料,这也带动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小编就水蚯蚓的养殖要点和大家说说,让我们看看吧。 一、建立养殖场所水蚯蚓因为习性的原因,一般比较喜欢生活在躲避阳光的肥沃淤泥当中,对于这种生活地址,小编比较推荐像田间的水田当中,因为田间的水田一般都是土地肥沃,适合水蚯蚓的生长,但注意对于对于水蚯蚓天敌的预防,可以在水面设置一些网格阻止天敌。 其次,如果水田不是很肥沃,那么可以使用一些甘蔗渣、粪便以及一些河底的淤泥进行混合一段时间然后再去作为养殖场所,同样是可以的。 二、引种和投放对于水蚯蚓的引种种源一般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臭水沟、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厂的排水沟,这些地方的种源往往都是比较适合的。 而对于这些种源的投放最好可以选择在春天和夏天的时候,因为水蚯蚓最佳生存温度在22~32°左右,而夏天和春天的时候刚好可以达到。 三、饲料喂养对于水蚯蚓的投食管理,小编认为直接可以投放一些禽畜的粪便或者是一些屠宰场的下脚料为主要食物,其次水蚯蚓还喜好以甜酸味的饲料,因此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喂一些玉米粉、米糠等一些植物发酵之后进行喂养也是可以的。 四、日常管理和采收对于水蚯蚓的管理主要是集中在水田上面,其中包括有控制水深不超过3cm、控制水田流速避免水蚯蚓卵被冲走以及放水、翻田等,这些行为能够帮助水蚯蚓更好生长。 其次,一般水蚯蚓的寿命只有80天左右,但是产卵却有100万~400万左右,这是非常恐怖的,因此为了可持续性发展,要做好对于这些卵的采集。 介绍两个优良麻鸡品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养殖户选择养殖什么样的鸡,市场消费很重要,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两个优良麻鸡品种的鸡,供大家参考! 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青脚麻鸡青脚麻鸡又名青脚麻花鸡,是经多年精心培育、深受市场欢迎的品种。 青脚麻鸡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具有山区“土鸡”的特色,具适应性强、生长快、养殖成本低、获利高的特点。 青脚麻鸡属肉用型品种,体型特征可概括为“一楔”“二细”“三麻身”。 “一楔”指母鸡体型为楔形,前躯紧凑,后躯圆大;“二细”指头细、脚细;“三麻身”指母鸡背羽主要有麻黄、麻棕、麻褐三种颜色。 公鸡颈部长短适中,头颈、背部的羽金黄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蓑羽枣红色。 母鸡颈长短适中,头部和颈前三分之一的羽毛呈深黄色。 背部羽毛分黄、棕、褐三色,有黑色斑点,形成麻黄、麻棕、麻褐三种。 单冠直立。 胫趾短细呈黄色。 青脚麻鸡父母代510日龄入舍母鸡产蛋200枚,平均孵化率92%以上。 商品代60日龄平均体重1. 5公斤,料肉比2. 3∶1。 成年体重公鸡为2. 18公斤,母鸡为1. 75公斤。 二、银香麻鸡银香麻鸡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以本地产的麻羽鸡和三黄鸡为素材进行系统选育,并引入伴性矮小基因培育而成的配套系。 经系统选育后,提高了鸡的群体整齐度和母鸡的产蛋量,保持了地方鸡的优良肉质风味。 因该鸡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畜牧研究所的所在地银香冲,故名银香麻鸡。 银香麻鸡父母代种鸡在中等营养水平及育成阶段限制饲养的条件下,母鸡平均开产日龄120日龄,150~170日龄产蛋率为50%,开产体重1. 4~1. 7公斤;入舍71周龄平均产蛋180枚。 成年公鸡体重1. 9~2. 2公斤。 目前有两个配套系用于生产:一种是以矮小型鸡作父系配正常型母鸡,后代公鸡为正常型,母鸡为矮小型;另一种是以正常型的公鸡配矮小型母鸡,后代全部为正常型。 商品鸡70~80日龄公鸡体重1. 5~1. 7公斤,料肉比(2. 3~2. 7)∶1;90~100日龄母鸡体重,正常型1. 3~1. 5公斤、料肉比(3. 2~3. 4)∶1;矮小型90~100日龄母鸡体重1. 2~1. 3公斤,料肉比(3. 6~3. 8)∶1。 春季黄鳝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 做好春季管理是黄鳝养殖成功条件之一。 下面笔者结合实践谈谈春季黄鳝养殖的管理要点:一、准备工作清明前后,一般水温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准备工作。 首先是对养殖池周围环境进行清扫,然后进行药物消毒。 方法是用生石灰制成50克/升饱和石灰溶液后,滤出清液,加10克/升的烧碱搅匀制成强碱消毒液,然后用此液对养殖池周围进行喷洒消毒。 最后,揭去鳝池表面的越冬覆盖物,并立即向泥面和池内壁喷洒消毒液。 完成以上工作后,检查黄鳝越冬情况以及鳝池的设施是否完好。 同时,池内泥埂也要修整种植上水生植物如慈菇、荸荠、芋头等。 二、保持水温春季气温较低,有时还会出现“春寒”现象。 所以一定要做好保温工作,最初可暂时借用越冬用的塑料薄膜覆盖,在无风、有阳光的中午揭膜晒几小时,下午盖膜保温,有条件的可用电灯或其它加温设施。 用电灯加温,也可起到加强光照,促使藻类繁殖生长,从而达到抑制有害菌繁殖的目的。 如果鳝池周围特别是顶部有葡萄类藤蔓,应加强疏枝,以便尽可能多的利用日光。 三、水质管理黄鳝是喜浅水和喜温性的动物,所以在早春季节,水位应控制在6厘米左右,以利水温上升。 同时,要做好换水工作,以保持水质清新,提高黄鳝食欲,加强饵料转化。 换水是清除池塘污物、增加溶氧、保持水质清新的有效途径。 但是黄鳝对水温差反应较为敏感,一旦换水的温差超过3℃,黄鳝就可能患上感冒病而逐渐死亡。 所以换水时,应尽可能换同温水,一般措施是增建一个蓄水池,水经曝晒后再进行换水。 换水次数应根据黄鳝的放养密度、投饵情况、气温等灵活掌握,时间一般以晴天中午为好。 当气温较低时不用换水。 气温升至15℃时,可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占总水量的1/4;气温升到20℃左右时,可每5天换水1次,每次可换水1/30。 四、适时投饵早春投饵主要是恢复黄鳝的体质,促使黄鳝外出活动,提高黄鳝食欲,并调整黄鳝的摄食习惯。 据试验,黄鳝对各种饵料的嗅觉敏感程度由高至低的顺序是:蚯蚓、蚬、螺、蚌、蛙、鸡肠、鸭肠、猪肠等,且以鲜活饵料为好。 通常投喂活蚯蚓,规模小的可投喂黄粉虫,一般以活饵喂1周左右,黄鳝便可倾巢而出,此后便可逐步驯饲至投喂的其它种类饵料。 投饵量初次可按黄鳝体重的0. 5%左右,第二天观察若饵料有余,则应酌情减少,否则应适当增加投喂量。 五、病害防治在春季低温和少光照的情况下,黄鳝易患水霉病,防治措施除要注意加强光照,提高水温外,还可采用0. 5克/升食盐和0. 4克/升小苏打溶液配成混合液全池泼洒。 发病后,可采用0. 2毫克/升的孔雀石绿或0. 3毫克/升的亚甲基蓝溶液全池泼洒,每3天1次,3次即可治愈。 母兔养殖中不孕五个原因一、饲养管理不当1. 营养过剩,把后备种兔养成了体型肥胖的商品兔。 建议养殖户科学调配饲料,适当调整精料的比例,保证日粮中的粗纤维占15%左右,补饲适量的干草、蔬菜等。 2. 因为营养缺乏,致使经产母兔过于瘦弱。 有的母兔产仔数多,哺乳期过长,使母体营养储备消耗过大,膘情难以恢复。 因此,要注意在母兔哺乳过程中渐进式地增加饲喂量和提高日粮中蛋白质的比例。 3. 饲料品种单一,蛋白质供给偏少,维生素E不足。 应注意饲料的营养均衡,并做好饲料的调节和改善。 二、技术缺乏,操作环节失误饲养户对母兔是否发情鉴定不清、不准,配种不适时而造成不孕。 母兔发情时,食欲下降、不安,用后爪扣击笼底,时而将后躯和尾部抬起,如将其放入公兔笼,则喜欢接近公兔,愿意接受交配。 也可通过观察母兔的外阴部来判断其是否发情。 母兔发情时,外阴部湿润、红肿,如呈现粉红色,即为发情初期;呈现大红色,即为发情中期;呈现紫红色,即为发情高潮,这是配种的最好时机。 三、生殖道有炎症导致不孕有时母兔外阴部红肿、发炎,甚至溃疡流出黏液,这种情况极易导致母兔不孕。 可用0. 1%高锰酸钾溶液洗患部,并喂服磺胺嘧啶,按每公斤体重0. 1~0. 2克喂给,每天2~3次。 也可按每公斤体重2万~4万单位肌注青霉素,每天2~3次。 将炎症治好后再配种。 四、先天性不孕此症多发生于后备母兔,有些通过肌肉注射乙烯雌酚及促卵泡素能获得较好的繁殖效果,但对久不发情、治疗无效的要及时淘汰。 五、疫病性不孕布氏杆菌、弓形体、螺旋体病等也是引起母兔不孕症的重要原因。 这些病原能在自然条件下传播,也可在自然交配情况下感染,发病兔有明显的临床症状。 防治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搞好兔舍环境卫生,做好消毒工作,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抗病力。 (湖北杨铮)秋季河蟹养殖的五个技术要点俗话说:“秋风响、蟹脚痒”。 此话说明秋天到了,螃蟹就开始上岸了,螃蟹上岸一般是性成熟标志。 因此,此时是一年螃蟹养殖的关键的时期,一个小的细节就决定养殖成败。 个人认为此时应该从以下几个细节入手,确保大半年来的辛劳付出得以丰收。 一是加强巡塘管理:坚持每天早晚巡塘,认真检查防逃设施,加大夜间巡塘力度,密切关注天气,关注河蟹上岸情况,适时抓捕暂养、适时出售;二是水草养护:秋季,很多水草会腐烂,应及时捞除,避免因腐烂水草败坏水质,滋生病菌;可以移栽一些水葫芦、水浮莲等,用绳或竹竿围起来,覆盖池面不小于1/3,提供给蟹好的栖息环境。 三是做好水质改良:入秋后气温降低,昼夜温差大,水质易恶化,应做到每7-10天换一次水,每次不少于10cm,水深保持在1. 2m,透明度控制在35cm,调节好水的PH值,可每10-15天用10-15ppm生石灰全池泼洒,促进河蟹的生长。 四是合理投喂:入秋后正式河蟹育肥上市的关键时期,应适当增加高蛋白饵料的投喂,如豆饼、黄豆、小杂鱼、螺蛳等,以利用螃蟹聚积体能,每日2次,日投喂量是蟹的5%-8%。 五是抓好病害防治:入秋后,昼夜温差大,易引发河蟹感冒和消化不良,平时要注意加深水位,换水水温差不能大于3℃,水面浮游植物面积不能大于1/2;给予优质的蛋白饲料和营养素,以增强蟹的体质。 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养什么肉牛品种最好? 牛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之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牛肉的需求与日俱增,消费市场上更是呈现出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但受到国内牛品种个体小、数量少、养殖周期长的局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引进国外的肉牛品种,是满足国内牛肉市场的有效方法。 下面介绍两个引进牛优良品种,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一、蒙贝利亚牛原产地及分布:蒙贝利亚牛原产地为法国东部的道布斯县。 起源于一种原始的大额牛——印度野牛,由中欧的胭脂红花斑牛衍生而来。 早在18世纪就开始了选育工作,由伯尔温澳伯兰人从瑞士带着牛群到蒙贝利亚定居,通过对这些牛的长期选育,形成蒙贝利亚牛品种。 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 在法国,它被列为主要的乳用品种牛之一,其产奶量仅次于黑白花牛;它有较长的利用年限,最长为16年,产奶高峰期为4~6年。 外貌特征:蒙贝利亚牛头为白色,体躯主要为红色,有些白斑。 体格大,乳房好,产奶量高。 体重,公牛为900~1100公斤,母牛为650~750公斤。 体高,公牛为148厘米,母牛为136厘米。 初生重,公犊为46公斤,母犊为42公斤。 我国引进的蒙贝利亚牛为中等体型。 体尺范围:体高127~131厘米,体长152~161厘米,胸围189~195厘米,管围20~21厘米。 生产性能:据记录,一个泌乳期头均产奶量为5067公斤,乳脂率为3. 69%,乳蛋白率约为3. 28%,排乳速率快。 该牛生长快,12月龄体重公牛为335公斤,母牛为256公斤;18月龄体重,公牛为485公斤,母牛为340公斤;24月龄体重,公牛为531公斤,母牛为416公斤。 以玉米青储为主的日粮,日增重可达1. 2~1-35公斤,14~15月龄出栏。 主要特点蒙贝利亚牛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抗病力,耐粗饲,适宜于山区放牧,具有良好的产奶性能,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以及较为突出的肉用性能。 已出口到40多个国家。 外貌特征被毛多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为白色,皮肤、鼻镜、眼睑为粉红色。 具兼用体型,乳房发达,乳静脉明显。 成年公牛体重为1100—1200千克,母牛为700~800千克,第一胎泌乳牛(41319头)平均体高142厘米,胸宽44厘米,胸深72厘米,尻宽51厘米。 生产性能法国1994年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770千克,乳脂率3. 85%,乳蛋白率3. 38%;新疆呼图壁种牛场引入蒙贝利亚牛平均产奶量为6668千克,乳脂率3. 74%。 18月龄公牛胴体重达365千克。 1987年中国从法国引进蒙贝利亚牛169头,其中怀孕母牛158头,青年公牛3头。 分别饲养在新疆呼图壁种牛场(47头)、内蒙古高林屯种畜场(55头)、四川阳坪种牛场(29头)、吉林查干花种畜场(18头)和北京延庆奶牛场(9头)。 经过多年的育种工作,蒙贝利亚牛已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并在数量及生产性能上均有一定的发展和提高。 二、辛地红牛辛地红牛原产于巴基斯坦辛地省靠近沙漠的地带及卡拉奇和海德巴德地区,我国1956、1960和1965年先后从巴基斯坦分三批引入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并引入江西、贵州、云南、广西等省、自治区进行纯种繁殖和改良当地黄牛。 体型外貌:额宽突,耳大下垂,角小、向上弯曲,体躯深,肋骨开张,腰角较窄,臀部倾斜,十字部高。 颈垂和腹垂发达。 尾长。 母牛乳房发育良好,公牛肩峰凸起,瘤峰高可达20厘米左右。 毛色以褐红色为主,眼围、鼻镜、尾梢和肢端多为黑色;此外,毛色尚有黄色、棕黑色和前额、腹部零星白斑个体。 体高,公牛平均140. 6厘米,母牛平均122. 0厘米;胸围,公牛平均193. 2厘米,母牛平均162. 3厘米;管围,公牛平均21. 3厘米,母牛平均17. 3厘米;体重,公牛平均523公斤,母牛平均323公斤。 生产性能:成年母牛泌乳期平均为270天,平均产乳量1179公斤。 繁殖性能:母牛妊娠期284天,繁殖率71. 8%,产后发情期40天以上。 发情周期21天,发情持续期两天左右,一般3年两胎。 有些公牛性欲不强,包皮过长,不易采精。 适应性能:适应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抗热、抗蝉,可半舍饲或放牧不补饲。 采食时游走性大、集群性强,性野、机警、怕冷。 辛地红牛的生产性能随着饲养条件的不同而有差异。 我国饲养的辛地红牛,在终年游牧的条件下,300天产奶期平均产奶1000升,最高1500升,饲养好的可达1800--2495升最高为3100升,乳脂率一般在4. 8%左右。 辛地红牛耐粗饲,耐热,对焦虫病有较好的抵抗力。 但胆小怕惊,离群后不易控制,且繁殖力较低。 发布时间:2024-11-17 08:38:4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9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