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养殖鹧鸪白痢病的防治 内容: 白痢病是由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对1周龄内的雏鹧鸪威胁最大,死亡率高达85%以上,甚至全群死亡。 成年鹧鸪发病情况会好一些。 发病越迟,治愈的希望越大,但患病会严重影响鹧鸪的健康,使之身体消瘦。 1)症状。 患病雏鸪精神萎靡,嗜热怕冷,翅膀下垂,眼睛闭合,缩颈,常常躲在暗处,呆立不动,不思饮食,羽毛蓬乱,并且排出黄白色或灰白色的浆糊状粪便。 肛门周围羽毛上常粘有粪便,有时肛门被粪便堵塞。 排粪时常发出吱吱的尖叫声,肛门露在外面一伸一缩。 2)预防。 白痢病的病原体――沙门氏菌,其传播范围很广,速度很快。 其传播途径有:①粪便。 病鸪排出粪便的同时,病菌也随之一起排出体外。 排出体外的病菌不仅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不断繁殖,传染其他雏鸪。 ②种蛋。 成年种鸪一般很少发生白痢病,一旦带菌就会通过所产种蛋把病菌带给雏鸪,病雏鸪又把病菌传染给其他健康的雏鸪。 ③饮水、饲料及一切饲养设施(如笼子、食槽、饮水器等)。 被沙门氏菌污染的饮水、饲料、食槽及笼子等,都会成为传染源。 其中带菌鸪是沙门氏菌传染的重要环节。 因此,消灭带菌鸪是预防白痢病的重要环节。 为此,必须积极建立和培养不带沙门氏菌的种鸪群,发现病鸪应立即淘汰,及时对笼、食槽、饮水器等用具进行洗涮和消毒,搞好各项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 3)检验。 鹧鸪是否带沙门氏菌,一般采用血清检查法为检验。 具体方法是:从鹧鸪翅膀取一滴血,与未感染白痢菌的抗原液混合。 如果混合液很快发生凝结,则呈阳性反应,表明受检鹧鸪感染了沙门氏菌,应立即淘汰;反之,混合液在2~3分钟内不出现凝结,则是阴性的,说明受检鹧鸪没有感染沙门氏菌。 对已发生过白痢病的养殖场,最好每隔2~3个月,对所有的鹧鸪进行一次血清检查,以便及时切断白痢病的传染途径。 对一直没有发白痢病的养殖场,每年检查一次即可。 4)治疗。 治疗白痢病的药物较多。 第一是抗菌素类。 多种抗菌素对雏鸪的白痢病有一定疗效。 土霉素:在刚出壳的雏鸪饲料中加入0. 02%的土霉素(即每千克饲料中加入0. 2克),每日每只喂2~4毫克,连续喂7~10天,以抑菌防病;发病时用量可加至0. 04%~0. 06%。 金霉素、四环素的用法和用量类似于土霉素。 青霉素可溶于饮水中喂饮,用量为每日每只500~1000单位。 氯霉素的用量是在病雏饲料或饮水中添加0. 2%~0. 4%,连续喂3~4天,有良好的疗效。 第二是磺胺类。 在饲料中加入0. 05%~0. 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同时加入等量的小苏打,对雏鸪白痢病有一定的疗效。 在病雏的饲料中添加0. 4%~0. 8%磺胺脒或磺胺嘧啶,或0. 1%~0. 2%的磺胺喹恶啉,都有一定的疗效。 第三是痢特灵(呋喃唑酮)。 在病雏的饲料中添加0. 02%~0. 04%的痢特灵,或在饮水中添加0. 02%的痢特灵,连续饲喂3~5天,可治疗病鸪。 由于雏鸪对呋喃唑酮比较敏感,使用时必须与饲料充分混合(或用水彻底溶解后再拌入饲料),以防鹧鸪摄食过量的呋喃唑酮而中毒,造成死亡。 使用痢特灵要注意,痢特灵在鹧鸪体内会蓄积,毒性较大,因此,喂药5天左右,应停喂2~3天,或与土霉素交替使用,以便鹧鸪进行解毒。 发布时间:2023-01-21 07:14:5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