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内容: 鹧鸪,又名中华鹧鸪,是鸟类的一种。 鹧鸪野外繁殖率很低,鹧鸪的人工繁殖还没成功。 那么如何养殖中华鹧鸪呢?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 中华鹧鸪人工养殖技术1. 产蛋。 野生鹧鸪一般在3~6月产蛋繁殖,属季节性繁殖,人工养殖产蛋率跟野生鹧鸪相差无几,产蛋率很低,控制的良好条件下,繁殖季节延长。 但无法一年四季产蛋,年产蛋量为20左右枚。 鹧鸪繁殖性能的高低,除受亲本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外界环境如营养、管理等因素影响。 2. 性成熟。 雌鹧鸪比雄鸱鸪性成熟早,雌鹧鸪性成熟期200~240天,雄鹧鸪要推迟2~3周。 因此,对雄鸱鸪必须提前增加营养和光照。 3. 配对。 在野生条件下为一雄一雌配对,人工驯养,可一雄多雌组群,采用自由交配的方式。 种鸪的选择与交配要成功地进行繁殖,除学会鹧鸪的性别鉴定外,选种尤为重要。 选种应在优良品种中选择健壮、体大、活动强的鹧鸪作种鸪。 为避免近亲繁殖,须与其他养殖户交换种鸪。 种鸪90周龄后应加以淘汰,不然会影响其繁殖力和生产力。 交配,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进行,即围笼交配和室内交配。 围笼交配:将一雄一雌种鸪放入0. 4平方米的围笼内,让其自由交配,这样有利于观察交配情况,即很快认出是不授精的雄鸪或是不易受精的雌鸪,以便及时补充雄鸪或雌鸪。 室内交配:通常将雌雄种鸪按1∶3的比例放入宽敞明亮的鸪舍内或种鸪笼中自由交配。 交配时间最好选择早餐之后进行。 野生鹧鸪每年产卵1次,产卵量为10-20枚。 光照能促进种鸪每天加以电灯光照17小时,产卵量可达120枚。 目前,我国飞翔网室或其他开放式鸪舍,白天利用自然日光,光照时间不足可按光照制度补充人工光照。 种蛋的管理及孵化鹧鸪产卵期,产下的种蛋应及时捡收保存,每天最少捡收3-5次,天气过热或过冷时,还须增加捡收次数,种蛋应放在蛋盘上,大端向上,然后将种蛋移放在温度为12-16℃、相对湿度70%,相对通风阴凉、干净卫生的房间里。 存放期一般不宜超过15天,过期会影响其孵化率。 鹧鸪蛋的孵化期约为23-24天,一般孵化温度37. 5℃、相对湿度50%-70%。 鹧鸪蛋孵化方法与鸡蛋孵化方法基本相同,孵化进行到21天后,不再需转动蛋盘。 孵出的雏鸪移往育雏保暖器已脱壳出来的鸪不需人工助产,因为这样的弱雏鸪与健康的雏鸪放在一起,会引起互啄。 鹧鸪的疾病防制鹧鸪疾病防制,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这一重要方针的贯彻执行。 要贯彻执行这一方针,应采取以下防疫综合措施。 1. 场址的选择,鸡舍设计、建筑合理布局,供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培育健壮的种鸪群。 2. 保持清洁的饲养环境,防止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及蔓延。 3. 科学的免疫程序和适时计划免疫接种,以及搞好检疫、监测、诊断隔离、消毒、药物防治、淘汰和严格处理鸪尸等。 4. 须注意新城疫、白痢、球虫病、禽霍乱、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维生素缺乏症的防治。 以上讲述,挑选好种鸪,注意饮食和喂养环境,并做好防疫准备,使鸪群少生病或不发病,从而保证了养鸪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发布时间:2023-01-21 07:03:3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