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扬州水产品新上市 常规淡水鱼低价徘徊 内容: 养殖水产青蛙。 据扬州晚报讯,江苏扬州市生猪收购价连续七周小幅下降,给市民吃肉带来利好。 与此同时,水产价格也出现大幅跳水。 业内人士认为,后期扬州市将进入传统猪肉销售旺季,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将企稳回升。 猪肉零售价已稳定近两月据江苏省物价局的官方数据显示,7月初以来江苏省生猪价格反弹,9月上旬达到年内高点。 进入9月下旬,受市场需求减弱以及饲料价格高位回落等因素的影响,生猪价格持续小幅下跌,仔猪和猪肉价格也出现下挫,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 受生猪价格走低影响,猪肉价格也出现下降。 10月25日,江苏省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为每500克14. 19元,比上月同期下降1. 3%,同比下降5. 3%。 从扬州市价格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来看,生猪收购价连续7周出现小幅下跌,但由于幅度较小,在零售终端表现并不明显。 昨天,扬州市前胛肉均价为12. 42元/斤,肋条肉均价为12. 08元/斤,价格已经持续稳定近两个月。 业内人士预计,随着天气渐冷,猪肉需求进入传统旺季,生猪价格继续下跌的空间不大,后期将企稳回升。 普通水产便宜12元/斤8月份鲫鱼零售价是910元/斤,现在品相好的大鲫鱼也就8元/斤;8月份鳊鱼的价格是8元/斤,现在是7元/斤;8月份花鲢是8元/斤,现在只有6. 57元/斤,普通淡水鱼的零售价便宜了12元/斤。 昨天,润泽农贸市场的水产商贩郑寿朝师傅说,现在买条鳊鱼起码要比夏季便宜1. 5元。 据扬州市价格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扬州市七大农贸市场鳊鱼的零售均价为7. 33元/斤,鲫鱼的零售均价为7. 42元/斤,鲢鱼的零售均价为6. 58元/斤,淡水鱼价格在低位徘徊。 与此同时,前段时间价格居高不下的特种水产价格也出现大幅下滑,如鲈鱼的零售价从22元/斤下调至18元/斤,下调了4元/斤;鳜鱼价格从45元/斤下调到33元/斤,下调了12元/斤。 68yangzhi. COm业内人士认为,最近水产价格出现大幅下调一是因为目前扬州市本地水产品逐渐成熟,陆续开始出塘,市场上货源充足;二是夏季气温高,水产运输损耗较高,目前天气转凉,损耗降低,鱼价也相应回落。 相关阅读淡水鱼烂尾病疾病名称烂尾病疾病概述 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病原 有待研究,可能是鱼体受伤后继发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 病鱼尾柄处鳞片脱落,微呈浮肿状,并有轻度炎症。 病灶上有淡黄色粘液。 病鱼行动迟缓,独游,不久即沉底死亡。 鱼体受伤后容易引起此病,能和烂鳃、水霉、蛀鳍等并发引起急性死亡。 发病规律 水温20℃以上病情发展较快。 防治方法(1)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和冻伤。 (2)越冬池水温控制在25℃以上,越冬池盐度控制在0. 5%左右。 (3)用每克含25万国际单位的红霉素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 3毫克/升浓度,每天1次,连用2天。 (4)池塘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0. 3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第二天用漂白粉1毫克/升浓度全池遍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 (5)网箱发病,第一天用呋喃唑酮1. 5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按网箱体积计算用药量),第二天用漂白粉2毫克/升浓度全箱泼洒,两种药物交替使用,每天1次,连用4天。 在泼药时注意水流动方向,应从流入网箱端泼药,能延长药物在网箱中停留的时间。 淡水鱼泛池疾病名称泛池疾病概述 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病原 为水中缺氧症状 病鱼头朝上成群在水面缓游,嘴不停地在水面呼吸。 头部及眼眶充血、出血,严重时造成病鱼大量死亡。 发病规律 阴雨天或而转晴后天气闷热,池塘水质过肥,加上鱼苗放养密度大,亲鱼池套养其他成鱼过多,导致水中溶氧显著降低(低于2毫克/升)。 防治方法(1)闷热天气少喂或停止投喂。 (2)高温季节勤换水,并适度增氧。 (3)放养密度应适宜。 (4)严重浮头时,应大量加注新水,并施撒鱼浮灵(中科院水生所研制)进行急救。 鱼浮灵的使用方法是:根据水的肥度和池中鱼量,按每100千克鱼用鱼浮灵0. 7-1千克,将药与适量的干泥土粉拌匀后撒入池塘中局部(一般每千克鱼浮灵施放50平方米水面)。 水产品的保鲜运输技术不少养殖户和贩运商因不知道或不完全了解淡水水产品的保鲜运输技术,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做好活运前的处理淡水水产品运输前要停止投饵、捕捉和暂养,以利清肠和减轻运输途中的水质污染。 运输水体最适温度为6~15℃,温差要控制在5℃内。 运输水体中加入0. 1%~0. 3%氯化钠溶液等,可减少运输中水产品体表黏液的形成;加入光合细菌、沸石粉和活性炭等可大大改善水环境,用量一般为10~14克/升水。 淡水水产品的运输密度要根据品种、体质和气温等灵活掌握。 二、淡水水产品保鲜运输技术1. 淋水运输。 此法适用于抗缺水能力较强的乌龟、青蟹和鳖等的运输。 运输途中应每隔1~2小时观察1次,据情喷淋干净的常温池水。 2. 无水运输。 此法适用于运输梭子蟹和日本对虾等。 启运前,将水慢慢冷却到使水产品暂停生命活动的温度(水产品品种不同温度也不同,一般为4~15℃),然后放入纸(木)箱中用保温车脱水运输。 到达目的地后,再将水产品放于水中,让其苏醒过来。 3. 塑料袋充氧运输。 耐拉无漏塑料袋中装入总容积1/4的水,装入适量的鱼类,再挤掉袋中空气,按水与氧气1∶3的比例充入氧气,接着用橡皮筋扎紧袋口放入塑料(木)箱中待运。 温度高的夏秋季,可在箱中放1袋冰块降温,以确保高成活率和延长运输时间。 4. 缓释氧剂运输。 缓释氧剂的配制方法是:过氧化氢15克、抗坏血酸15克、活性炭15克、黏合剂5克、丙烯酸-乙烯醇共聚物5~6克、pH值调节剂5克。 此缓释氧剂放入装运淡水鱼类的水体中,6小时内即可产生1升氧气,可明显减少鱼类高密度运输时因缺氧引起的死亡。 5. 塑料或帆布大桶运输。 桶内装总容积2/3的干净池水,可根据不同品种、鱼虾大小、水温高低和运输距离长短等确定装运量,通常每立米水体可装成鱼100千克。 运输途中据情及时换水,以保持水体高溶氧水平。 如运输时能向桶内充氧或充气,运程和运时可增加。 6. 药物麻醉运输。 用于麻醉淡水鱼类的药物有乙醇、酒精含量50%以上的白酒、乙醚、二氧化碳、碘化甲烷三卡因和巴比妥钠等,具体用量、用法参照产品说明书说明。 药物麻醉运输活鱼,具有成本低、成活率高、操作简便、运输量大和运输时间长等优点,但只有在水温高于15℃时才有好效果。 采用高度白酒麻醉淡水鱼类时,用干净小棉球吸足白酒后塞于鱼嘴中,可麻醉1小时左右。 7. 混合气体运输。 向水体中充入5%二氧化碳和50%氧气后密封运输容器,鱼会进入昏睡状态(可昏睡30小时)。 运达目的地后,鱼放入正常水体中几分钟就可苏醒。 8. 湿润运输。 此法适用于蟹苗、()鳗苗和梭子蟹等的短距离运输。 运输容器中不加水,只加冰块或盖湿毛巾维持水产品的生存。 9. 低温运输。 通过降低温度可使多数淡水鱼类进入冬眠状态,以减缓其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提高运输成活率的目的。 在容器中加入适量冰块或冰袋等,可有效降低水温;亦可将鱼直接放在低温库或冷水槽中,慢慢降温后再运输。 如能用制冷低温运输车运送,可进行长时间、远距离运输。 (作者联系地址:江西省奉新县畜牧水产局邮编:3淡水鱼水霉病水产类型 淡水鱼疾病名称水霉病为害对象 鱼卵、鱼苗和成鱼阶段疾病概述 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 病原 为水霉菌症状 鱼卵感染霉菌后,菌丝象根状物侵入卵膜,卵膜外部也着生菌丝,肉眼观察卵膜外长有毛绒状物,同家鱼卵水霉病相似。 轻时,不影响鱼卵孵化,严重时,会造成鱼卵大批死亡;鱼苗、鱼种和成鱼阶段的水霉病,主要是在捕捞、转运过程中操作不仔细,鱼体外伤严重,又未及时进行消毒,以至霉菌侵入伤口所引起。 病鱼的体表和背鳍硬刺顶端有白色絮状物。 病鱼游动失常,食欲减退,最后瘦弱而死。 防治方法 (1)鱼卵孵化过程中注意保持水质良好,孵化用水需用60目网片过滤,防止杂物混入。 对鱼卵水霉病可用0. 2%食盐和0. 2%小苏打混合液泼洒,停水3-5分钟;或先用25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全池泼洒,8小时后再用10毫克/升的敌敌畏泼洒,均可起到较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2)预防鱼苗至成鱼阶段的水霉病,首先应注意拉网和转运操作过程仔细小心,勿使鱼体受伤。 患病鱼可用2%-3%食盐浸洗5-10分钟,或用1%食盐水加食醋数滴浸洗5分钟,均有较好疗效。 淡水鱼鲺病疾病名称鲺病为害对象 养殖鱼类疾病概述 本病为养殖鱼类的常见病,为害多种鱼类,并有因此病导致幼鱼大批死亡病例,全国各地均有流行,南方各省较为严重。 病原 有日本鲺(Arhulus japonicus)、大鲺(A. major)、中华鲺(A. chinensis)、喻氏鲺(A. yui)和椭圆尾鲺(A. ellipticaudatus)等。 鲺的个体较大、扁平,体色接近于行主颜色、雌鲺较雄鲺大。 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头部两侧向后延伸形如马蹄形的背甲,圆或椭圆形,背甲腹面有1对复眼,复眼间的下方有1只3个单眼组成的中眼,有附肢5对,其中1对小颚变成吸盘,位于口管两侧。 胸部4节,有4对双肢型胸足。 腹部不分节,为1对扁平椭圆形的叶片。 寄生于体表、鳃盖内侧。 症状 由于鲺在鱼体表面活动,刺伤、撕开表皮,使鱼不安、感染量大时,鱼群集水面跳跃急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 捞起病鱼,用肉眼即可见到鱼体上吸附的鱼鲺。 发病规律:雌鲺产卵时离开宿主,在水中植物、石块、螺壳等固体物上产卵,孵化出幼虫。 幼虫即需寻找宿主寄生,经6-7次蜕皮后发育成熟。 产卵、孵化、发育与寿命均与温度有关,25-30℃为适宜温度,故6-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 由于鲺的幼体或成体均可随时离开鱼体在水中游动,并寻找另一寄主,故极易随水流、动物、网具等传播。 防治方法全池遍洒敌百虫,浓度为0. 4-0. 5毫克/升,即可杀灭鲺的幼虫、成虫。 甲鱼淡水鱼混养技术介绍1、鱼鳖混养的好处(1)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鳖的配合饲料一般含蛋白质40%~50%,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杂食性鱼类的好食物,鳖丢弃的残饵正是喂养鲫鱼、罗非鱼的好饵料。 因此,鱼鳖混养可减少饵料的浪费,提高饲料效率和经济效益。 (2)鳖粪的利用和清洁水质:鳖粪如果长期沉积于水底,细菌分解后会产生硫化氢、甲烷、氨气等有害气体污染水质。 虽然粪肥分解后可以被水中浮游生物利用,但浮游生物繁殖高峰期过后就会出现衰亡期,同样会腐烂,放出有害气体污染水质。 鳖池混养肥水鱼(鲢鱼、鳙鱼),肥水鱼以吃浮游生物为主,可以控制浮游生物的生物量,稳定水质而变害为利。 (3)养鳖有利于底肥分解:鳖在池底爬行或钻泥,破坏底泥表面的一层氧化膜,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增加土壤通透性,促进土壤肥料分解,有利于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 鳖的上下活动也是一种增氧的过程,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有益于鱼的生长。 (4)有利于防治鱼病:一般来说在鳖池养的草鱼很少得病,成活率达70%以上,比不养鳖的池高1倍。 这主要是一些游动缓慢的病鱼被鳖连鱼带病原都吃掉了,减少了鱼病的传染。 目前未见有草鱼三大病的病原感染鳖的报道。 2、可以与鳖混养的鱼类混养的鱼类以鲢鱼、鳙鱼为主,适当混养草鱼、鲫鱼和罗非鱼。 后两种是杂食性鱼类,鳖的残饵它们都爱吃,特别是罗非鱼,能吃掉别的鱼类难以消化的鱼腥藻、微囊藻,有“水体清道夫”的美称。 它在水体的存在,能改善水质。 但它的繁殖力很强,应只放养单性(雄性)罗非鱼,以维持水体生态相对稳定,利于鳖及其他混养鱼的生长,提高经济价值。 亲鳖越冬池不能混养罗非鱼,因为它们翻底会干扰亲鳖冬眠。 3、放养时间及放养量当11月份(南方)水温降到18℃以前(鳖钻泥冬眠之前),鱼、鳖同时一次放足。 让鳖适应新环境后再钻泥冬眠。 (1)鳖的放养规格及密度:鳖每只重100克以上,每平方米放养2~3只;每只重250克左右,每平方米放养1只。 (2)鱼类的规格及放养比例:白鲢长14~20厘米的,放养比例占60%;鳙鱼长14~20厘米的,占20%;草鱼长10~14厘米的,占10%;罗非鱼长5~7厘米的,占10%。 鱼类每亩混养量一般为150~200尾(主养鳖),最高可达800~1000尾(主养鱼)。 一般宜少不宜多。 4、放养方法及步骤(1)修整鱼池,清塘消毒:放养鱼和鳖前15天,清除池内过多的淤泥,每亩泼撒生石灰150千克,深翻底泥,经太阳暴晒,彻底消灭病害。 维修各项设施,施足基肥(腐熟农家肥)。 (2)进水:放养10天前进水,用密网箱过滤,防止敌害重新进入。 (3)放养:秋天先放鳖后放鱼,春天可先放鱼后放鳖,其余时间可同时放。 放养前要进行鱼、鳖体表常规消毒。 5、养殖管理(1)投喂:低水温时节(4月中旬以前),可将鱼、鳖的饲料直接放在池边的阳坡水里,让鱼、鳖同吃。 随着水温升高,应各设食台。 鳖的食台仍在原地,鱼的食台另设一处。 投喂量为主养种类(鳖或鱼)重的6%~8%,以每天傍晚不剩残饵为准。 (2)夏季水温较高,是鱼和鳖生长的黄金季节,但也是疾病容易发生和鱼类缺氧泛塘的季节。 要加强水质管理,常加注新水,排除池内底部的污水。 其他防病措施与单养鳖的措施一样。 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鲟鱼是鲟形目的鱼类,其肉厚骨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 那么,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一、鲟鱼是淡水鱼还是海鱼? 鲟鱼的种类有很多,按其生活习性,既有淡水鱼,也有海鱼,还有咸淡水鱼。 鲟鱼在世界上现存1目2科7属27种,仅分布于北半球,我国自然水域分布的有8种,即史氏鲟、达氏鳇、库页岛鲟、中华鲟、达氏鲟、白鲟、裸腹鲟、西伯利亚鲟。 其中,中华鲟是淡水鱼。 二、鲟鱼分布和食性介绍1、史氏鲟: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 是动物食性鱼类,动物性食物较少时偶食水生植物。 幼鱼主要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生昆虫幼体为食,成鱼以水生昆虫及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八目鳗幼体等为食,有时摄食小鱼。 2、达氏鳇: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及与其较大支流相连的湖泊,尤其以黑龙江中游为最多;其次是分布于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下游等水域,嫩江下游也偶有发现。 为大型的肉食性淡水鱼类,幼体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甲壳类及小鱼、小虾、昆虫幼体等。 3、库页岛鲟:在我国见于图们江水系。 为大型肉食性鱼类,幼鱼以底栖昆虫及小型鱼类为食。 4、中华鲟: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赣江、湘江、闽江、钱塘江和珠江水系均偶有出现。 属于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幼鱼在长江中、上游江段主要以摇蚊幼虫、蜻蜓幼虫、蜉蝣幼虫及植物碎屑等为食,到了河口咸淡水域中的幼鱼则以虾类、蟹类及小鱼为食,亲鱼洄游期间不摄食。 5、达氏鲟:仅分布于中国长江干支流。 属于杂食性鱼类,幼鱼以水生寡毛类、蜻蜓幼虫、双翅目幼虫、摇蚊幼虫和小鱼等为食,较大幼鱼和成鱼以腐植质和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食,产卵期一般停食。 6、白鲟: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 为大型凶猛性鱼类,成鱼和幼鱼均以鱼类为主食,亦食少量的虾、蟹等动物。 7、裸腹鲟:分布于新疆伊犁河。 为肉食性鱼类,幼鱼是以昆虫幼虫为食,成年个体以软体动物和鱼类为食。 8、西伯利亚鲟:我国新疆额尔齐斯河有分布。 食性较广,主要吃食摇蚊幼虫、软体动物、蠕虫、甲壳类和小鱼等。 淡水鱼烂嘴病疾病名称烂嘴病为害对象 鱼种和成鱼、网箱疾病概述 唇端表皮发白糜烂,病鱼口腔,可见颌齿上、下表皮发炎、充血、坏死、溃烂并附有淡黄色粘状物。 病原 为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 病鱼唇端表皮发白糜烂,有些病鱼自吻端到眼球一段的皮肤也发白(呈白头白嘴症状),在池边观察游动的病鱼,症状更清楚。 打开病鱼口腔,可见颌齿上、下表皮发炎、充血、坏死、溃烂并附有淡黄色粘状物,若将粘状物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大量呈柱状的杆菌,严重的病鱼唇端表皮坏死脱落,形成烂嘴症状。 发病规律 发病水温23-30℃左右,发病急,死亡率高,尤其是大雨过后水温回升时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鱼种放养前,排除塘中过多淤泥,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网箱使用前最好用2%-3%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 (2)注意放养密度,不投喂变质、不洁的饵料,及时清除池内或网箱内残余腐败的饵料。 (3)用1毫克/升浓度的漂白粉或0. 2-0. 3毫克/升的强氯精全池遍洒;网箱可加大2-3倍浓度,或用2%-3%食盐水浸洗病鱼15-30分钟后再换新网箱。 (4)在水体消毒的同时,内服抗菌素(氟哌酸、红霉素、强力霉素、土霉素任选一种),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20-50毫克,或内服磺胺类药物,每天每千克鱼体重用药50-100毫克,连喂4-5天。 或选用珠江水产研究所研制的鱼疾宁-2g拌饵投喂,每500千克鱼用药1包,连喂4-5天。 发布时间:2024-11-03 08:49:4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8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