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水蛭的炮制方法研究 内容: 水蛭养殖。 传统的水蛭临床应用,除以活水蛭用于吸吮患部瘀血外,多为粉、丸、煎剂入药。 诸多医药论著还强调,水蛭必须经炮制后方能入药。 近代以来,除入药的剂型有所拓展外,还主张水蛭生用。 对于水蛭入药是生用好,还是炮制后再用;用什么方法炮制能保持其最佳疗效等问题,多年来一直看法各异,至今仍有一些问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一、传统的炮制方法及理论依据水蛭炮制后入药,首载于《伤寒论》,抵当汤(丸)方中所用水蛭均为熬。 《金匮要略》中大黄廑虫丸所用水蛭为砂烫。 此后,千余年间所记载的水蛭炮制方法约20余种,如焙、清炒、砂烫、石灰炒、滑石粉烫、米炒、米泔水炒、油炙、蜜炙、醋炙等。 而且其炮制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如汉代《金匮玉函经》中水蛭用熬法炮制,但因直火不易控制,所以宋代《伤寒总病论》中则将水蛭的炮制方法改为米炒法,炒后去米不用。 虽经多次演变,但水蛭炮制入药的古训则沿袭下来了。 古代水蛭炮制后入药的理论依据,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防止水蛭入腹生子为害。 明李时珍所修《本草纲目》中记载此物极难修治,须细锉,以微火炮,色黄乃熟。 不尔,入腹生子为害。 宋代《类证活人书》中也说水蛭应熬,不然水蛭入腹再生化,为害尤甚。 二是降低毒性。 古代诸多药著中均称水蛭有毒,如《本草纲目》中谓水蛭有毒,《本草经疏》中更言其有大毒,于是都在寻求用各种炮制方法来降低其毒性,正如明代《医学入门》中所言凡药用火炮、汤炮、煨炒者去其毒也。 三是矫味。 干燥水蛭腥味甚烈,令患者难以承受,因此便将炮制作为矫味的一种措施。 早在汉代医书中就记载,水蛭用暖水洗去腥。 四是易碎。 水蛭为虫类药,研末甚难,经炮制后则易于粉碎为末。 以上四点中,前两点是古人视为最重要的依据。 因此,水蛭炮制后入药,才得以在千余年间沿袭下来,并少有违之。 二、对传统炮制方法及理论的不同见解纵观祖国医药史,对水蛭炮制理论及方法的不同见解早巳有之,有些见解颇具胆识,令人耳目一新。 尤以近代名医张锡纯先生的论述颇深刻、全面。 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明确的对水蛭传统炮制理论中两个支柱性观点提出了异议。 一曰近世方书多谓水蛭必须炙后方可用,不然则在人腹中能生殖若干水蛭害人,诚属无稽之谈。 二日水蛭最善食人之血,而性缓善入。 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消既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 凡破血之药,多伤气分,惟水蛭味咸专入血分,于气分丝毫无损。 张氏认为水蛭不伤气、血,因而无需炮制降低其毒性。 张氏的观点从根本上否定了水蛭必须炮制后入药的理论依据。 与此同时,他还进一步强调,炮制有损于水蛭药用之疗效,故最宜生用,甚忌火炙。 并以亲自收治的病例说明水蛭生用与炙用的功效之差。 他曾收治一女患者,月经正常,但始终不孕,诊断为少腹有症瘕,于是单用水蛭一两,香油炙后研为末,每服五分,每日两次,服完无效。 后改用生水蛭,如前服法,一两未服完,症瘕消尽,逾年便生一男孩。 当然,张氏亦承认水蛭不炙,为末甚难,若轧之不细,晒干再轧或纸包置炉台上令干亦可。 现代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张氏认为服生水蛭会导致入腹生子为害诚属无稽之谈的观点是正确的。 在pHo.95的环境下能杀死70%的水蛭。 人的胃液的pH为o.9一l,5,加上消化酶的作用,又处于缺氧状态,不要说已经死亡晒干的水蛭药材,就是活水蛭进入胃中也无法生存,更何况药材水蛭的细胞已经死亡,不可能死而复活,也就谈不上入腹生子为害了。 关于张氏认为水蛭无毒的问题,则源于《本经》。 噻本经》中记载:水蛭气味咸,平。 未言有毒。 现代临床应用中也未见毒副作用,加之对一些水蛭制剂进行毒理试验,其结果也表明这些制剂无毒副作用。 关于这一点,本书在水蛭的毒副作用一节里还将专门阐述。 总之,对传统的水蛭炮制的理论依据应予以重新认识。 目前看,传统方法的前两个观点依据不足,唯矫味、易碎两个作用是可取的。 三、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水蛭是虫类药,富含各种氨基酸,所含氨基酸在人体内直接参与合成各种酶和激素,在治疗疾病中发挥着特殊功效。 同时,水蛭所含主要抗凝血成分水蛭素是蛋白质肽类,水解后也生成氨基酸。 因而测定水蛭氨基酸的含量变化对水蛭效价是有重要作用的。 实验表明,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氨基酸含量有着很大影响。 用水蛭(Hirude山pponiraWhitman)按规定的清炒、砂炒和滑石粉炒等方法炮制,然后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 分析方法为:取水蛭生晶与经清炒、砂炒、滑石粉炒后水蛭样品,分别以蒸馏水淋洗,在70~C烘箱中烘干2小时,放冷,研粉,各取50mg,精密称重,各加入6mol/LHCllOml/于安瓿中,充氮气,封口,置恒温箱中,加热110度,水解24小时,滤过,滤液移至蒸发皿中,水分挥干,加0.02mol几HCl10mi,定容至lOml容量瓶中,以HPl090Liguidchromatograph(中国惠普公司制造)测定。 结果表明,水蛭经清炒、砂炒后氨基酸总量较生晶水蛭大为降低,分别为生品24。 88%,清炒晶8. 65%,砂炒品5. 18%;而滑石粉炒水蛭的氨基酸总量则高于生晶,为66.68%。 必需氨基酸总量清炒晶、砂炒晶也低于生晶,滑石粉炒晶则高于生品。 可见不同炮制方法对水蛭所含氨基酸有很大影响。 因此,如水蛭必须经炮制后入药,应选用滑石粉炒法,无特殊要求时,一般在生产水蛭制剂和临床应用时以水蛭生晶为宜。 来源:图书水蛭的临床应用相关知识水蛭越冬方法养殖水蛭,可以让水蛭自然越冬,也可以保温越冬。 自然越冬气温降至13℃以下时,水蛭钻入潮湿疏松的靠水面的泥土中越冬,也有少数在水池淤泥中越冬。 一旦进入越冬状态,禁止进入池中越冬区域搅动,防止破坏水蛭越冬环境。 为防止温度偏低,冰冻达越冬层,可以在越冬区域内覆盖一层水生植物保暖。 水面结冰,应经常破冰,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 保温越冬可以利用大棚、地热水、太阳能热水器保温、增温。 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降至20℃以下时,即可移入塑料大棚内越冬。 水蛭在棚内到12月份才停止生长,早春3月份即正常生长,有利于促进水蛭早繁育、多产卵。 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100条水蛭,在适温阶段投喂足量饲料,及时加注新水改善水质。 温度超过32℃时,开启大棚换气调节温度。 在有地热水的地方开热水井,用保温管道将热水引入水蛭越冬池。 越冬池面积通常在3亩以上,水深保持1米左右。 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热水,用塑料大棚保温。 而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 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 8-1. 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 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 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 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9种常见的水蛭加工方法宽体金线蛭采收一年可进行两次。 第一次可安排在6月中、下旬,将已繁殖两季的种蛭捞出加工出售。 第二次可安排在9月中、下旬,这时早春放养的宽体金线蛭一般都已长得比较大,可考虑捕捞一部分,但大部宜在第二年9月捕捞。 1. 生晒法:将捕得的宽体金线蛭用线绳穿起,悬吊在阳光下直接暴晒。 水汤将捕捉的宽体金线蛭集中放入器皿中,将开水倒入,以热水淹没金线蛭2指~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金线蛭死后,即捞出洗净,放在干净的地方晒干。 如果第一次没烫死,可将没死的另烫一次。 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撒入器皿内,用双手将金线蛭上下翻动,并边翻边揉撮,在碱粉作用下,水蛭逐渐收缩变小,最后冲洗干净晒干即可。 石灰处理将宽体金线蛭埋入石灰中20分钟,筛去石灰,晒干或烘干。 烟丝处理将宽体金线蛭埋入烟丝中,约半个小时后即死亡,洗净晒干即可。 烘干处理有条件者,可采用低温(70℃)烘干技术烘干。 2. 水烫法:将水蛭洗净放入盆内,倒入开水,热水浸没水蛭3厘米为宜,20分钟后将烫死的水蛭捞出晒干。 如果第一次没烫死,可再烫一次。 3. 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撒入盛水蛭的盆中,用双手将蚂磺上、下翻动,并边翻边揉搓,在碱粉作用下,水蛭逐渐收缩变小,最后冲洗干净即可。 4. 灰埋法:将水蛭埋入石灰中20分钟,待水蛭死后筛去石灰,用水冲洗,晒干烘干。 还可将水蛭埋入草木灰中,30分钟后待水蛭死后,筛去草木灰,水洗后晾干。 5. 烟埋法:将水蛭埋入烟丝中约30分钟,待其死后再洗净晒干。 6. 酒闷法:可将高度白酒倒入盛水蛭的盆中,能淹没水蛭即可,然后加盖密封半小时左右。 水蛭即被醉死,再用清水洗净晒干即可。 7. 盐制法:将水蛭放入器皿内,放一层盐放一层水蛭,直到器皿装满为止。 盐渍死的水蛭晒干即可。 8. 摊晾法:在阴凉通风处,将处死的水蛭平摊在清洁的竹竿、草帘、水泥板、木板等处,晾干即可。 9. 烘干法:有条件者可将处死的水蛭洗净后采用低温(70℃)烘干技术烘干。 加工质量的好坏决定水蛭售价的高低。 加工后的商品水蛭应是扁平的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断,断面有胶质似的光泽,颜色黑褐色。 水蛭干品易吸湿、受潮和虫蛀,应装入布袋,外用塑料袋套住密封,挂在干燥通风处保存待售。 在加工水蛭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选用水烫法在晾晒时应选择晴天,这是因为阴天无法曝晒,水蛭易腐臭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则应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 ②晒干的水蛭应装人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其吸潮而发霉。 水蛭的习性1.形态特点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 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 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i.3-2. 0厘米。 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 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 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生活习性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 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 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 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 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 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 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 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 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 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 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 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 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 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 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 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 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水蛭的繁殖技术水蛭也是雌雄同体动物。 雄性先熟,行异体受精。 1.选种应选身体健壮、无病、光滑、条纹清晰、能繁殖的水蛭作为种源。 2.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有411对球形的精巢,每个精巢有输精小管通到输精管。 输精管纵行于身体两侧,第一对精巢前方,各自膨大或盘曲成贮精囊,再通到射精管。 两侧的射精管在中部汇合到一个精管膨腔(或称前列腺腔),经雄孔开口于体外。 精管膨腔富有肌肉和腺细胞。 它是形成和驱出精荚的器官。 精荚形状各异,通常有两束精子,各来自一根射精管。 有的精管膨腔较复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球状的基部,重叠着几层单细胞前列腺;一是荫茎鞘,其肌肉壁可翻转伸到生殖孔外成荫茎。 卵巢通常一对,包在卵巢囊内。 卵巢囊通出输卵管,两根输卵管汇合人荫道,或先合成一根总输卵管,再进入膨大的荫道,经雌孔通体外。 总输卵管外面有的包着单细胞的蛋白腺或卵巢腺。 荫道有的还分荫道囊和荫道管两部分。 医蛭科水蛭有一个荫茎。 交配时,两条水蛭的腹面紧贴,头部方向通常相反。 一条水蛭荫茎插进另一条的荫道内,一般是单方面输送精子给对方的。 有的种类无荫茎,而是把精管膨腔分泌的精荚埋到对方皮下,传送精子给对方。 交配时,两条水蛭扭曲在一起,由于精管膨腔肌肉的动作把精荚挤出,粘附到另一条身上。 精荚在环带部或身体后部。 3.卵茧的形成水蛭交配(约2小时)后,经过两天或数个月,开始产卵茧。 产卵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温度19.221.3℃之间。 卵茧多产于田埂边或水渠边四周泥土内。 工不干不湿和疏松,含水量为30%一40%。 茧中卵的数目,根据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卵茧中含一个,也有含多个。 水蛭产卵茧前,先从水里钻人田边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成一个斜行的、或垂直的穴道。 穴道宽约1厘米、长56厘米,有的分24个叉道。 它的前端朝上停息在穴道中。 环带部分泌一种稀薄的粘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泡沫状。 再分泌另一种粘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于环节的周围。 卵自雌孔产出,落于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 此后,亲体慢慢向后方蠕动退出。 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形成的栓,塞住茧前后两端开孔。 整个产茧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茧壁逐渐硬化,壁外的许多泡沫风干,只剩下连接的五角或六角形的短柱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外保护层,可减少水分流失,内层光滑。 卵茧初形成时为紫灰色,数小时后转变成枣红色,最后变成紫葡萄色。 医蛭卵茧产于陆地上。 卵茧产出后经1625日繁殖出幼蛭。 每个卵茧中有322条幼蛭,多数为10条左右。 幼蛭多从卵茧较尖的一端小孔逸出。 一般在二三日内幼蛭全部从卵茧中逸出。 大致在5月底为初孵阶段;6月上、中旬为盛孵期;从6月中旬末到下旬大部分卵茧孵化出幼蛭。 水蛭素的作用1.抗凝作用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故有抗凝血作用,每mg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活性。 0.5mg水蛭素就足以阻止5mi兔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100mi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与凝血酶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 该物极稳定,解离常数为10-1z数量级,且反应速度极快。 因为水蛭素与凝血酶的亲合力极强,所以,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中和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率1:1。 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标准可通过凝血酶来测定。 能够中和一个国际单位凝血酶的水蛭素的量,为一个抗凝单位(1ATU)的水蛭素。 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应。 如凝血因子v、Ⅶ、Ⅶ均能被水蛭素所抑制。 血液凝固被推迟或完全被阻止,则取决于水蛭素的浓度。 水蛭素不但能抗凝血,而且对于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血瘀现象也有作用。 并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对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能使凝血酶同血小板解离。 水蛭素比肝素抗凝作用更显著,且较少引起难以控制的自发性出血。 用肝素出血的发生率为5%,而用水蛭素仅为l%。 实践中,用水蛭素、肝素分别为严重心衰病人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斯匹林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化剂(tPA),治疗时先给一次大剂量药,然后减为小量维持用药5天。 在首次给药90分钟后,水蛭素组及肝素组的病人血流状况改善分别为65%和57%,用药1836小时后,分别上升为98%和89%。 两组病人心脏病再次发作或死亡者比较,肝素组死亡率为6%,而水蛭素组为2%;病人日后需接受心脏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者,水蛭素也比肝素组少,分别为34%和51%。 2.抗血栓作用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均有效,尤其对静脉血栓和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更明显。 例如给大鼠和兔适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其颈动脉血栓形成,而且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 由于血液损伤引起的颈动脉血栓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被水蛭素完全抑制,并能有效的抑制大鼠和断奶小猪微血栓形成,减轻由凝血酶或内毒素对凝血素流诱导的改变,减少纤维蛋白沉积。 同时血功能的特征变化一左心室压升高程度也减少了。 对于不同的实验模型,抗栓的有效剂量和血浓度也不一样;用大鼠作实验,比较水蛭素治疗各种血栓的有效浓度,静脉血栓和DIC所需的水蛭素浓度最低,并且均比肝素低。 水蛭素治疗静脉血栓所需的血浓度是肝素的1/20,而治疗DIC仅是肝素的1/50。 因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主要的血浆凝固因子被活化,导致凝血酶的形成,而水蛭素是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按40AT-U/(kg.min)速度给大鼠静脉滴入水蛭素,血浆浓度为4. 3AT-U/m1时,则可完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 而要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则需要按200AT-U/kg. min,给水蛭素60min。 抑制动脉血栓比抑制静脉血栓,水蛭素的剂量要高5倍。 与肝素相比,水蛭素抑制血栓形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引起出血的浓度。 在它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血浓度下,只引起出血时间延长50%一60%,而肝素则有引起出血的严重副作用。 在抗栓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水蛭素的另一显著优点是不增加抗凝血酶-Ⅲ(AT-Ⅲ)的消耗,肝素与水蛭素都有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与血小板的作用,但水蛭素与辅因子无关。 在DIC发病过程中,AT-Ⅲ要减少,这将减少了肝素治疗DIC的疗效,当AT-Ⅲ在血浆中的浓度低于正常值70%一80%,则有形成血栓的危险。 四、水蛭素的药物动力学水蛭素的抗凝血与抗血栓效果,取决于其在血中的浓度,测定其血浓度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形成或用底质发色的方法,求出其与过量凝血酶反应后,剩余凝血酶的量。 犬、兔和大鼠静脉注射水蛭素后,消除速率相当快,消除半衰期为l小时左右。 水蛭素分布于细胞外的空间,通过肾小球过滤,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 经HPLC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注射给予的水蛭素,未经代谢与机体结合,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 动物与人体药理实验相似,静注给药符合二房室模型方程。 水蛭的用途蚂蟥,中药称水蛭,别名甚多,如马鳖、红蛭、妓马蜞、马蛭等。 隶属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 它与蚯蚓等其他环节动物有所不同,大多数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 由于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水蛭的体上无刚毛,前、后端有吸盘,体肌肉发达,体腔缩小,属于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 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水蛭300多种。 我国药用水蛭有3种,即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awhitman)、宽体金线蛭EWhitmaniapigra(Whitman))、尖细金线蛭。 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数为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 多在温暖湿润地区生活。 大多数水蛭是以吸取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的。 也有些是固定生活在一个动物个体上,接近于体外寄生虫;有的是一时性侵袭一下宿主,吸饱血液后掉下来,也有掠食性或腐食性的。 水蛭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水蛭,性味咸、平,有毒。 具活血化淤,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的功能。 《神农本草经》就有水蛭药用价值的记载。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以水蛭为原料而开发的药物已达20多种。 是世界性的紧俏药材之一,仅国内每年就需数百吨。 据悉,英国生化药物公司提取的水蛭素和透明质酸酶,年销售额达数十万英镑,美国也在进口水蛭。 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水蛭掠夺性的捕捉,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因此,人工养殖水蛭前景广阔,也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水蛭生命力很强,繁殖率较高,易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水蛭,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 养殖l公斤水蛭经9个月饲养,可得成品80公斤左右。 因此,只要有计划地开展养殖,会获益匪浅。 二、水蛭的用途(一)药用我国是利用水蛭最早的国家。 以干体人药,具有活血、散淤、通经的功效。 在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把饥饿的水蛭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汇总,主要用于治疗女子月闭、跌打损伤、漏血不止以及产后血晕等症。 近年来,用水蛭作治疗心血管、脑血栓、破血逐淤等疾病。 其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异,可概括为三方面。 1.抗肿瘤作用水蛭配以其他活血、解毒药,用于治疗肿瘤。 水蛭活血化淤力强,常用于各种血淤型肿瘤。 用活水蛭吸取术后淤血,使血管畅通。 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染率为阳性,对肝癌体的抑制率为26%,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 如食道癌,可用水蛭粉每日1.5克,分次吞服。 2.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血和渗出物的吸收,对玻璃体混浊,特别是出血后的混浊吸收有效。 如用活水蛭34条与纯蜂蜜6毫升制成外用药水和注射液(需由医院配制),往结膜注射能治疗角膜斑翳、初发期和膨胀期老年白内障,使混浊体逐渐透明。 3.抗凝血作用水蛭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 新鲜水蛭的吐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其分泌物中含有组织胺样物质,以及肝素、抗血栓素等。 水蛭素不耐热,易被乙醇破坏。 它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的作用,阻碍血凝固。 它的分泌物可扩张毛细血管而提高血液循环。 20毫克水蛭素可阻止100克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还能缓解动脉痉挛,降低血液的粘着力,显著减轻高血压症状。 特别是脑血栓引起的中风,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口眼喁斜、失语,重者可昏迷。 每次吞服水蛭粉0.5克,每日2次,效果显著。 还可用于妇女恶血、闭经、血淤腹痛,淤血作痛,血瘕积聚因而无子者。 还能治疗血蓄膀胱、痔疮、扁桃腺炎以及制成强性麻醉剂等。 (二)其他用途水蛭还是鱼类、鸭和鸟类的天然饵料,更重要的它是动物生理或生化研究中很有价值的一种实验动物。 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一)场所选择人工养殖水蛭,选择场地是很重要的。 可建水池养殖,或利用池塘、水沟及低产田挖土沟养殖。 场地要选择在适应水蛭生活习性的环境,最好周围有河流、水沟、河塘等,如排灌方便、避风向阳、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要求土壤肥沃,无农药和化肥污染、无地下害虫。 (二)种类选择人工养殖水蛭应选择药用价值高、健壮、体型大、产量高、产卵多、易饲养的种类(以6080条为500克最佳)。 养殖的品种有医蛭、宽体金钱蛭、细金钱蛭、光润金钱蛭、扁舌蛭等,以宽体金线蛭与医蛭为养殖最多的品种。 (三)种源人工养殖水蛭的种苗可向能培育优良品种和提供养殖技术的单位引种,或捕捉本地区优良的野生水蛭作为种源。 夏、秋季节是水蛭繁殖旺期,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 捕捉方法如下:(1)把竹筒一剖为二,除去节疤,在边缘及内面涂抹畜血,再复原捆好,插在水田角上或湖沼周围,让水淹没。 然后搅动水体,使畜血的腥臭味四处扩散,水蛭嗅之就会进入竹筒吸吮畜血。 次日早晨取出竹筒,即可捕到水蛭。 (2)用丝瓜络浸染动物血,晒干后放人田中或湖边。 次日早晨捡起丝瓜络,即可抖出水蛭。 (3)用一竹筛,上面扎以纱布包着的动物血或内脏,将竹筛绑在长竹竿末端,手拿竹竿来回慢慢移动,水蛭嗅到腥味便纷纷进人筛内,取下竹筛即可获得水蛭。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捕捉到的水蛭要及时投放到养殖池内饲养,以免脱水或受挤压而死亡。 (四)养殖方法人工养殖水蛭的方式有建水池养殖,或挖土沟养殖,也可利用废池塘、水沟、低产田等。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保持野生生态环境。 另外,在养殖前,应测定当地水质是否适宜水蛭生存。 可用田螺、螺蛳放养测定。 1.造水池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造池,或在房前屋后建池。 水池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使水流动和对流。 饲养水蛭的饲料是畜禽的血,易污染水质,因此,水必须是活水。 池底下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池内放人水草,可遮阴或食用。 最重要的是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 2.挖土沟养殖这属大面积成片养殖法。 可挖沟或利用旧沟、塘等,筑埂成连沟式养殖。 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水沟深60厘米,连成片状。 两头分设进水口和排水口。 同样,在底部铺设石块或树枝供栖息。 再放入水草遮阴,并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共生,作为天然饵料。 (五)饲料的投喂水蛭属典型的寄生型和吸血性动物。 从小到次的各阶段中,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 主要食物为藻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rǔ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天然饵料较为广泛,如螺蛳、田螺等。 螺蛳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农村致富经网//,每亩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 另外,可投入各种动物血块,每星期喂一次,如猪、牛、羊、鸡等动物鲜血凝块放人水池四周,或每隔5米放一块。 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 (六)水质的调节水源是水蛭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环境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蛭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新、不被污染,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畅通,保持水源流动、更新。 尤其是78月份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水。 每天投喂后余下的血块必须清除。 如养殖密度高,水质更要清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七)温度与密度在三四月间,平均温度达到1013℃,土壤含水量为30%一40%,水蛭开始出土。 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沟边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 天气转暖后,到田边、池塘边活动,有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水沟内,头端迎着进水水流。 平日密集在沿岸带的水生植物上。 +水蛭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来决定。 一般每亩水面早春期间投入种苗20公斤左右为好,到秋季可收获鲜晶水蛭l000公斤以上。 (八)卵茧的孵化一般水温在11C以上水蛭可繁殖产卵茧,水流能促进水蛭的卵茧孵化。 56月产卵茧,经1625日孵出幼蛭。 受精卵直接在茧内发育。 水蛭在田埂和池塘边杂草中产卵茧,离地面28厘米,离水面约30厘米,但也随气候的干旱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 每个茧内的幼蛭数为1335条,多数为1020条。 幼蛭自茧两端开孔(尖的一端)爬出,爬出后在海绵层的网孔中盘绕一会才离开卵茧。 如茧内幼蛭数多,常在第一天孵出10余条或20余条,次日孵出剩余的数条。 初孵出的幼蛭呈软木黄色,体背部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生长,纵纹间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为成体的色纹。 发布时间:2024-10-28 08:30:0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8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