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水蛭的习性 内容: 水蛭养殖。 1.形态特点水蛭没有可伸缩的吻,咽头固定,口腔内具有3个颚板,体内没有真正的血管系统,由血体腔系统取代。 血体腔液红色,有葡萄状组织。 我国池塘、稻田中分布很普遍的宽体金线蛭身体扁平,体形宽大,略呈纺锤形,长6-20厘米,体宽i.3-2. 0厘米。 体背部具有5条由细密的黄黑斑点组成的纵线,中央一条颜色深而明显。 腹面淡黄色,杂有断续的纵行不规则的茶褐色斑纹或斑点,中间两条略明显。 体前端较尖,前吸盘相对较小,颚不发达。 2.生活习性水蛭生活于淡水性水田及沼泽中,喜欢在石块较多、池底及池岸较坚硬的水域生活。 在石块底面较多、水草或藻类较丰富的水域,水蛭相对较多。 一般情况下,水蛭高度聚集在沿岸一带浅水生的植物上或岸上的潮湿土里或草丛中。 自然界中,水蛭多见于石块下、叶腋或枯枝的下面。 晚秋气温低于lo℃时,水蛭进入水边7-15厘米深的松软土壤中越冬,第二年春天气温升至10-13℃时开始出土活动。 水域低于一定的溶氧量时,水蛭就钻出水面,爬到岸边土壤或草丛中。 在较低气压的天气,水中的溶氧量降低,水蛭会向水面或岸上移动。 卵茧通常产在含水量为30%-40%的土壤中,土壤透气性要求良好。 水蛭主要吸食田螺、河蚌、水生昆虫、水蚤等无脊椎动物的体腔液,有时也吸食水面或岸边的腐殖质。 水蛭耐饥力极强,吸一次血能生存3个月以上。 白天躲在石块、土壤或草丛下潜伏,遇有食物时迅速出来取食。 水蛭体表的触觉感受器非常灵敏,可感知微小的水压、水流和气压的变化。 在有水蛭的水沟中,伸一下手指或用小棍轻划一下就会引来水蛭。 雨来临之前,水蛭可感知气压微弱的变化,迅速爬到岸上的草丛或土壤中躲避。 雨水较大时,它们甚至逃得更远,养殖时尤需注意预防水蛭逃离。 3.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异体交配,体内受精。 交配后1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其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到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即可开始独立的生活。 水蛭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月中旬,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期。 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或其他较大的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水蛭会受惊逃走,造成空茧。 如环境条件合适、食物丰富、水质良好,幼蛭经4个月左右的生长可达到性成熟。 相关推荐水蛭的繁殖技术水蛭也是雌雄同体动物。 雄性先熟,行异体受精。 1.选种应选身体健壮、无病、光滑、条纹清晰、能繁殖的水蛭作为种源。 2.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有411对球形的精巢,每个精巢有输精小管通到输精管。 输精管纵行于身体两侧,第一对精巢前方,各自膨大或盘曲成贮精囊,再通到射精管。 两侧的射精管在中部汇合到一个精管膨腔(或称前列腺腔),经雄孔开口于体外。 精管膨腔富有肌肉和腺细胞。 它是形成和驱出精荚的器官。 精荚形状各异,通常有两束精子,各来自一根射精管。 有的精管膨腔较复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球状的基部,重叠着几层单细胞前列腺;一是荫茎鞘,其肌肉壁可翻转伸到生殖孔外成荫茎。 卵巢通常一对,包在卵巢囊内。 卵巢囊通出输卵管,两根输卵管汇合人荫道,或先合成一根总输卵管,再进入膨大的荫道,经雌孔通体外。 总输卵管外面有的包着单细胞的蛋白腺或卵巢腺。 荫道有的还分荫道囊和荫道管两部分。 医蛭科水蛭有一个荫茎。 交配时,两条水蛭的腹面紧贴,头部方向通常相反。 一条水蛭荫茎插进另一条的荫道内,一般是单方面输送精子给对方的。 有的种类无荫茎,而是把精管膨腔分泌的精荚埋到对方皮下,传送精子给对方。 交配时,两条水蛭扭曲在一起,由于精管膨腔肌肉的动作把精荚挤出,粘附到另一条身上。 精荚在环带部或身体后部。 3.卵茧的形成水蛭交配(约2小时)后,经过两天或数个月,开始产卵茧。 产卵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温度19.221.3℃之间。 卵茧多产于田埂边或水渠边四周泥土内。 工不干不湿和疏松,含水量为30%一40%。 茧中卵的数目,根据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卵茧中含一个,也有含多个。 水蛭产卵茧前,先从水里钻人田边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成一个斜行的、或垂直的穴道。 穴道宽约1厘米、长56厘米,有的分24个叉道。 它的前端朝上停息在穴道中。 环带部分泌一种稀薄的粘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泡沫状。 再分泌另一种粘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于环节的周围。 卵自雌孔产出,落于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 此后,亲体慢慢向后方蠕动退出。 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形成的栓,塞住茧前后两端开孔。 整个产茧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茧壁逐渐硬化,壁外的许多泡沫风干,只剩下连接的五角或六角形的短柱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外保护层,可减少水分流失,内层光滑。 卵茧初形成时为紫灰色,数小时后转变成枣红色,最后变成紫葡萄色。 医蛭卵茧产于陆地上。 卵茧产出后经1625日繁殖出幼蛭。 每个卵茧中有322条幼蛭,多数为10条左右。 幼蛭多从卵茧较尖的一端小孔逸出。 一般在二三日内幼蛭全部从卵茧中逸出。 大致在5月底为初孵阶段;6月上、中旬为盛孵期;从6月中旬末到下旬大部分卵茧孵化出幼蛭。 水蛭素的作用1.抗凝作用水蛭素是凝血酶抑制剂,故有抗凝血作用,每mg水蛭素含10400抗凝血酶单位活性。 0.5mg水蛭素就足以阻止5mi兔血液凝固;20mg水蛭素可阻止100mi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 与凝血酶结合形成非共价复合物。 该物极稳定,解离常数为10-1z数量级,且反应速度极快。 因为水蛭素与凝血酶的亲合力极强,所以,在很低浓度下就能中和凝血酶,相当于摩尔数比率1:1。 水蛭素的抗凝血活性标准可通过凝血酶来测定。 能够中和一个国际单位凝血酶的水蛭素的量,为一个抗凝单位(1ATU)的水蛭素。 水蛭素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原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应。 如凝血因子v、Ⅶ、Ⅶ均能被水蛭素所抑制。 血液凝固被推迟或完全被阻止,则取决于水蛭素的浓度。 水蛭素不但能抗凝血,而且对于由凝血酶诱导的其它细胞的非血瘀现象也有作用。 并能抑制凝血酶诱导的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凝血酶对内皮细胞的刺激。 水蛭素能抑制凝血酶对血小板的作用,抑制凝血酶同血小板的结合,抑制血小板对凝血酶刺激的释放,并能使凝血酶同血小板解离。 水蛭素比肝素抗凝作用更显著,且较少引起难以控制的自发性出血。 用肝素出血的发生率为5%,而用水蛭素仅为l%。 实践中,用水蛭素、肝素分别为严重心衰病人治疗,两组病人均给予阿斯匹林和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化剂(tPA),治疗时先给一次大剂量药,然后减为小量维持用药5天。 在首次给药90分钟后,水蛭素组及肝素组的病人血流状况改善分别为65%和57%,用药1836小时后,分别上升为98%和89%。 两组病人心脏病再次发作或死亡者比较,肝素组死亡率为6%,而水蛭素组为2%;病人日后需接受心脏旁路手术或血管成形术者,水蛭素也比肝素组少,分别为34%和51%。 2.抗血栓作用水蛭素对各种血栓病均有效,尤其对静脉血栓和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作用更明显。 例如给大鼠和兔适量的水蛭素,可抑制其颈动脉血栓形成,而且形成的血栓比对照组小。 由于血液损伤引起的颈动脉血栓和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可被水蛭素完全抑制,并能有效的抑制大鼠和断奶小猪微血栓形成,减轻由凝血酶或内毒素对凝血素流诱导的改变,减少纤维蛋白沉积。 同时血功能的特征变化一左心室压升高程度也减少了。 对于不同的实验模型,抗栓的有效剂量和血浓度也不一样;用大鼠作实验,比较水蛭素治疗各种血栓的有效浓度,静脉血栓和DIC所需的水蛭素浓度最低,并且均比肝素低。 水蛭素治疗静脉血栓所需的血浓度是肝素的1/20,而治疗DIC仅是肝素的1/50。 因为在静脉血栓形成过程中,主要的血浆凝固因子被活化,导致凝血酶的形成,而水蛭素是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 按40AT-U/(kg.min)速度给大鼠静脉滴入水蛭素,血浆浓度为4. 3AT-U/m1时,则可完全抑制静脉血栓形成。 而要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则需要按200AT-U/kg. min,给水蛭素60min。 抑制动脉血栓比抑制静脉血栓,水蛭素的剂量要高5倍。 与肝素相比,水蛭素抑制血栓形成的浓度,远远小于其引起出血的浓度。 在它完全抑制动脉血栓的血浓度下,只引起出血时间延长50%一60%,而肝素则有引起出血的严重副作用。 在抗栓治疗中,与肝素相比,水蛭素的另一显著优点是不增加抗凝血酶-Ⅲ(AT-Ⅲ)的消耗,肝素与水蛭素都有抑制凝血酶对纤维蛋白质与血小板的作用,但水蛭素与辅因子无关。 在DIC发病过程中,AT-Ⅲ要减少,这将减少了肝素治疗DIC的疗效,当AT-Ⅲ在血浆中的浓度低于正常值70%一80%,则有形成血栓的危险。 四、水蛭素的药物动力学水蛭素的抗凝血与抗血栓效果,取决于其在血中的浓度,测定其血浓度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血液凝固时间形成或用底质发色的方法,求出其与过量凝血酶反应后,剩余凝血酶的量。 犬、兔和大鼠静脉注射水蛭素后,消除速率相当快,消除半衰期为l小时左右。 水蛭素分布于细胞外的空间,通过肾小球过滤,以活性形式排出体外。 经HPLC测定,氨基酸组成及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注射给予的水蛭素,未经代谢与机体结合,以原形通过肾脏排泄。 动物与人体药理实验相似,静注给药符合二房室模型方程。 水蛭的用途蚂蟥,中药称水蛭,别名甚多,如马鳖、红蛭、妓马蜞、马蛭等。 隶属环节动物门、蛭纲动物。 它与蚯蚓等其他环节动物有所不同,大多数营暂时性的体外寄生生活。 由于适应这种生活方式,水蛭的体上无刚毛,前、后端有吸盘,体肌肉发达,体腔缩小,属于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 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水蛭300多种。 我国药用水蛭有3种,即日本医蛭(Hirudonipponiawhitman)、宽体金线蛭EWhitmaniapigra(Whitman))、尖细金线蛭。 多数生活于淡水中,少数为海水或咸淡水种类,还有一些陆生或两栖的。 多在温暖湿润地区生活。 大多数水蛭是以吸取脊椎动物或无脊椎动物的血液为生的。 也有些是固定生活在一个动物个体上,接近于体外寄生虫;有的是一时性侵袭一下宿主,吸饱血液后掉下来,也有掠食性或腐食性的。 水蛭虽然是有害动物,但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水蛭,性味咸、平,有毒。 具活血化淤,破血通经,消积散症,消肿解毒的功能。 《神农本草经》就有水蛭药用价值的记载。 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以水蛭为原料而开发的药物已达20多种。 是世界性的紧俏药材之一,仅国内每年就需数百吨。 据悉,英国生化药物公司提取的水蛭素和透明质酸酶,年销售额达数十万英镑,美国也在进口水蛭。 但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水蛭掠夺性的捕捉,野生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因此,人工养殖水蛭前景广阔,也是农村致富的好门路。 水蛭生命力很强,繁殖率较高,易饲养管理。 人工养殖水蛭,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 养殖l公斤水蛭经9个月饲养,可得成品80公斤左右。 因此,只要有计划地开展养殖,会获益匪浅。 二、水蛭的用途(一)药用我国是利用水蛭最早的国家。 以干体人药,具有活血、散淤、通经的功效。 在古籍《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把饥饿的水蛭装入竹筒,扣在洗净的皮肤上,令其吸血,治赤白丹肿。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汇总,主要用于治疗女子月闭、跌打损伤、漏血不止以及产后血晕等症。 近年来,用水蛭作治疗心血管、脑血栓、破血逐淤等疾病。 其主治功用,往往因其配伍不同而异,可概括为三方面。 1.抗肿瘤作用水蛭配以其他活血、解毒药,用于治疗肿瘤。 水蛭活血化淤力强,常用于各种血淤型肿瘤。 用活水蛭吸取术后淤血,使血管畅通。 水蛭注射液能使小白鼠的精原细胞发生坏死、消失,说明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 实验证明,水蛭注射液对癌细胞染率为阳性,对肝癌体的抑制率为26%,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 如食道癌,可用水蛭粉每日1.5克,分次吞服。 2.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血和渗出物的吸收,对玻璃体混浊,特别是出血后的混浊吸收有效。 如用活水蛭34条与纯蜂蜜6毫升制成外用药水和注射液(需由医院配制),往结膜注射能治疗角膜斑翳、初发期和膨胀期老年白内障,使混浊体逐渐透明。 3.抗凝血作用水蛭中含有很高的蛋白质。 新鲜水蛭的吐液中含有一种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 其分泌物中含有组织胺样物质,以及肝素、抗血栓素等。 水蛭素不耐热,易被乙醇破坏。 它能阻止凝血酶对纤维蛋白元的作用,阻碍血凝固。 它的分泌物可扩张毛细血管而提高血液循环。 20毫克水蛭素可阻止100克人血的凝固。 水蛭素还能缓解动脉痉挛,降低血液的粘着力,显著减轻高血压症状。 特别是脑血栓引起的中风,可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口眼喁斜、失语,重者可昏迷。 每次吞服水蛭粉0.5克,每日2次,效果显著。 还可用于妇女恶血、闭经、血淤腹痛,淤血作痛,血瘕积聚因而无子者。 还能治疗血蓄膀胱、痔疮、扁桃腺炎以及制成强性麻醉剂等。 (二)其他用途水蛭还是鱼类、鸭和鸟类的天然饵料,更重要的它是动物生理或生化研究中很有价值的一种实验动物。 水蛭的日常饲养管理(一)场所选择人工养殖水蛭,选择场地是很重要的。 可建水池养殖,或利用池塘、水沟及低产田挖土沟养殖。 场地要选择在适应水蛭生活习性的环境,最好周围有河流、水沟、河塘等,如排灌方便、避风向阳、杂草丛生的荒地、农田,要求土壤肥沃,无农药和化肥污染、无地下害虫。 (二)种类选择人工养殖水蛭应选择药用价值高、健壮、体型大、产量高、产卵多、易饲养的种类(以6080条为500克最佳)。 养殖的品种有医蛭、宽体金钱蛭、细金钱蛭、光润金钱蛭、扁舌蛭等,以宽体金线蛭与医蛭为养殖最多的品种。 (三)种源人工养殖水蛭的种苗可向能培育优良品种和提供养殖技术的单位引种,或捕捉本地区优良的野生水蛭作为种源。 夏、秋季节是水蛭繁殖旺期,也是捕捉的最佳季节。 捕捉方法如下:(1)把竹筒一剖为二,除去节疤,在边缘及内面涂抹畜血,再复原捆好,插在水田角上或湖沼周围,让水淹没。 然后搅动水体,使畜血的腥臭味四处扩散,水蛭嗅之就会进入竹筒吸吮畜血。 次日早晨取出竹筒,即可捕到水蛭。 (2)用丝瓜络浸染动物血,晒干后放人田中或湖边。 次日早晨捡起丝瓜络,即可抖出水蛭。 (3)用一竹筛,上面扎以纱布包着的动物血或内脏,将竹筛绑在长竹竿末端,手拿竹竿来回慢慢移动,水蛭嗅到腥味便纷纷进人筛内,取下竹筛即可获得水蛭。 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捕捉到的水蛭要及时投放到养殖池内饲养,以免脱水或受挤压而死亡。 (四)养殖方法人工养殖水蛭的方式有建水池养殖,或挖土沟养殖,也可利用废池塘、水沟、低产田等。 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保持野生生态环境。 另外,在养殖前,应测定当地水质是否适宜水蛭生存。 可用田螺、螺蛳放养测定。 1.造水池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造池,或在房前屋后建池。 水池宽3米,深1米,长度不限,可根据场地大小而定。 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以使水流动和对流。 饲养水蛭的饲料是畜禽的血,易污染水质,因此,水必须是活水。 池底下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水蛭栖息。 池内放人水草,可遮阴或食用。 最重要的是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 2.挖土沟养殖这属大面积成片养殖法。 可挖沟或利用旧沟、塘等,筑埂成连沟式养殖。 沟宽3米,埂宽40厘米、高80厘米,水沟深60厘米,连成片状。 两头分设进水口和排水口。 同样,在底部铺设石块或树枝供栖息。 再放入水草遮阴,并放人一定量的田螺或螺蛳共生,作为天然饵料。 (五)饲料的投喂水蛭属典型的寄生型和吸血性动物。 从小到次的各阶段中,其食性要求基本保持不变。 主要食物为藻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rǔ类动物的血液。 人工饲养,天然饵料较为广泛,如螺蛳、田螺等。 螺蛳或田螺可一次性投放//农村致富经网//,每亩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自由取食。 另外,可投入各种动物血块,每星期喂一次,如猪、牛、羊、鸡等动物鲜血凝块放人水池四周,或每隔5米放一块。 水蛭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 (六)水质的调节水源是水蛭赖以生存的主要条件,环境和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蛭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在饲养过程中,需要经常保持水质清新、不被污染,进水口和出水口要畅通,保持水源流动、更新。 尤其是78月份高温季节,要注意换水。 每天投喂后余下的血块必须清除。 如养殖密度高,水质更要清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 (七)温度与密度在三四月间,平均温度达到1013℃,土壤含水量为30%一40%,水蛭开始出土。 出土后水蛭常躲在沟边枯草和淤泥缠结成的泥团内。 天气转暖后,到田边、池塘边活动,有时伸展身体,静伏于水沟内,头端迎着进水水流。 平日密集在沿岸带的水生植物上。 +水蛭的放养密度可根据气温的高低和水面的大小来决定。 一般每亩水面早春期间投入种苗20公斤左右为好,到秋季可收获鲜晶水蛭l000公斤以上。 (八)卵茧的孵化一般水温在11C以上水蛭可繁殖产卵茧,水流能促进水蛭的卵茧孵化。 56月产卵茧,经1625日孵出幼蛭。 受精卵直接在茧内发育。 水蛭在田埂和池塘边杂草中产卵茧,离地面28厘米,离水面约30厘米,但也随气候的干旱和地下水位的高低而变化。 每个茧内的幼蛭数为1335条,多数为1020条。 幼蛭自茧两端开孔(尖的一端)爬出,爬出后在海绵层的网孔中盘绕一会才离开卵茧。 如茧内幼蛭数多,常在第一天孵出10余条或20余条,次日孵出剩余的数条。 初孵出的幼蛭呈软木黄色,体背部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 随着幼蛭生长,纵纹间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为成体的色纹。 水蛭养殖周期水蛭的养殖周期在一年半左右,它们的体重最大可以达到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可以达到35-50g左右。 水蛭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近年来随着野生资源不断的被破坏,水蛭的市场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水蛭又叫蚂蝗,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们的养殖周期相对较长,一般1年半为一个周期,一般最大的水蛭体重可达65g左右,平均体重也在35-50g左右。 由于野生资源被不断的破坏,导致水蛭的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水蛭的方法较简单,投入成本也不高,利润也还不错,属于一个成本低见效快的养殖项目。 养殖水蛭的注意事项1、防治逃跑:为防止养殖过程中水蛭外逃,需要在养殖的池塘周围堆砌一个高90cm以上的围墙,用水泥和沙子将围墙内测涂抹成麻面。 2、水草种植:在池水中种植大量的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可以帮助水蛭遮光,还可供它们栖息、产卵,同时水草还能作为可供水蛭摄食的田螺的饲料。 3、饲料投喂:按照50kg/亩的比例往池塘内投放田螺供水蛭摄食,由于水蛭是吸血的,每周都需要给它们投喂动物鲜血凝块,但要注意血块中不能含盐。 血块最好不要直接投放到水中,可用一个木块放置血块供水蛭吸食,这样就可以避免污染水质,一般血块在木块上的放置时间不能超过2天,会影响新鲜度。 4、种苗引进:水蛭种苗要在正规的养殖场引进,最好选择无病害且行动敏捷的青年蛭。 种苗引进回来后,不能只能将它们投放进池塘,要在池塘周围选一块直通池塘且阴凉潮湿的地方投放,让它们自己爬进池塘内,这样才不会它们在运输过程中身上产生的保护黏膜,提高存活率。 5、日常观察:水蛭不是直接在水中生存,而是在水底的泥土内生长繁殖,水蛭在繁殖期时,为确保养殖成功,要多观察池中的水位和水蛭的情况,以免因为水位太高导致水蛭卵缺氧死亡。 6、捕捞水蛭:水蛭一般是在10月进行捕捞,将打捞出来的水蛭按照规格分开放,规格较大的水蛭可以继续放回池内留作水蛭种,规格较小的水蛭要放在另外一个池内继续养殖,待来年规格达到15g以上时再捕捞出来售卖,中等规格的水蛭捕捞出来后要立即制成干品再出售。 水蛭的越冬管理冬季来临前,要做好种水蛭的安全越冬工作。 入冬后,气温降至10;C以下,水蛭开始停止摄食。 早春期间放养的水蛭已生长成成体了,这时选出个体大、健壮的留作种用,每亩应留1015公斤,将它们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其余的水蛭全部加工后出售。 水蛭耐寒力强,一般不会冻死。 它们各有自身越冬的办法,如医蛭入冬后进人排水沟中或水田下或就地钻人比较松软的土内越冬,潜伏深度为7一15厘米;金钱蛭冬季蛰伏泥土中越冬。 人工养殖水蛭的越冬方法比较简单,现介绍两种方法,供参考。 //农村致富经网//(一)自然条件下越冬法在自然条件下,水蛭在气温低于loC以下时通常躲在泥底下越冬,不再活动、吃食。 可在养殖池。 沟的上面和四周,也就是在水蛭栖息地盖上干稻草或草帘子等,让它们自然而平安地在土中冬眠,保存体内能量。 待翌年气温转暖后,能很快地出来活动、取食。 这种自然过冬法,能避免大批水蛭冻僵或死亡,也节省费用、省力,适合于大面积商品水蛭的养殖。 (二)塑料暖棚越冬法把育种水蛭放在塑料薄膜棚内越冬。 在池、沟的顶上用竹子或钢筋搭建成人字形顶棚,高度不宜过高。 上面盖两层塑料薄膜,与池边连接成一密封的保温罩,利用充足的阳光取暖保温。 在四周用泥将薄膜密封,薄膜上再盖一层疏网,以防大风把薄膜吹翻。 棚四周要筑排水沟,防止雨水大量流人棚内。 当外界气温下降时,将薄膜密封,并盖上一层稻草帘子。 晴天掀开,利用日照保温,也可通气,半月喂一次食。 这种方法能保持一定的温度,使留种的水蛭正常生长和活动。 待温度进一步上升即可交配、产卵茧。 水蛭素的提取方法研究这方面的实验与应用,多见于国外报道。 目前国内采用不多。 1.提取水蛭素的有效部位水蛭素主要产生于水蛭的唾液里,当水蛭吸血时,将其分泌出来,阻止血液凝固。 因而,实践表明,提取水蛭素的最佳部位在头部。 I.P.Baskova在比较了从水蛭头部、去头后的体部及整体水蛭中提取的水蛭素后发现,从头部得到的水蛭素活性最强,从整体得到的活性只有头部的土/3,而从去头后的体部得到的是伪水蛭素(pseudohru山n),其化学性与水蛭素相同,但无抗凝活性。 2.提取水蛭素的方法(1)用能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提取:从水蛭头部提取:即将水蛭头部剪下,切成碎片,以其10倍体积的40%丙酮一水提取2次,每次30min。 合并提取液,再加1/2体积的809《丙酮一水,加冰醋酸调至pH4.34.5,离心除去沉淀,上清液用氨水调至pH6.0,在40~C下,减压浓缩至原体积的l/10。 再用10%三氯醋酸调至pHl.8。 最后以10倍体积的冷丙酮(5。 C一0。 C)将粗水蛭素沉淀析出。 从水蛭整体中提取:即将80%的冷丙酮加到磨碎的水蛭粉中,搅拌10min后,加氯化钠(0.20.5mol几)和三氯醋酸(0.10.4mol/L),使PH值达到2.53.5,搅拌3060min,倾出上清液,沉渣再用1/3体积的上述80%丙酮提取1次。 合并2次提取液,加入2倍体积的冷丙酮(10~C),沉淀析出粗水蛭素。 (2)用水提取:将水蛭磨成细粉,加入0.5mol几氯化钠液,室温搅拌3060min,调成pH2.02.5后,升温至70C,搅拌15min离心去渣。 上清液调至pH6。 57.0,加入l。 5倍体积的乙醇,去沉淀。 上清液在30~C一40~C,真空浓缩至原体积的1/20左右。 向浓缩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丙酮,去沉淀,再加入4倍体积的冷丙酮(5~C一0信C),将粗水蛭素沉淀析出。 水蛭素的分离,多用离子交换、凝胶层析和等聚焦等方法。 如作进一步研究,可以分离提到纯晶。 水蛭的性状介绍蛭类是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 有资料介绍,全世界约2000种(也有说300种),国内有60种左右。 蛭类体扁或略呈柱状或椭圆形,柔软。 前后两端较狭,或头后有一颈。 前后两端各有一吸盘,分别称为前吸盘和后吸盘,为吸附之用。 口在前吸盘腹侧,口内有吻或无吻,有吻者其吻可伸出口外。 肛门在后吸盘的背面。 全身由许多体节组成,每体节上又有许多体环,外观体节与体环甚难区别。 蛭类体色变化甚多,或色彩鲜艳,或斑纹规则,或全身透明。 蛭类在身体的前端有眼点,其数目、位置和形状均因种类而别。 吸血的蚂蟥,其口腔内有三个颚,鼎足排列。 颚上有一列锐刺,为刺破宿主皮肤的工具。 咽的肌肉壁强健,它的收缩有助吸吮血液。 在咽的周围有许多单细胞唾液腺,能分泌粘液,内含蛭素,能防止宿主血液的凝固,因而有被蚂蟥吸血后而流血不止的现象。 其实,吸血的蛭类数量较少,多数蛭类则为肉食性和腐殖食性。 蛭类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繁殖季节大多开始于春季饱食之后,产卵季节在59月,此时分泌大量粘液,形成茧,落入水边的湿土中,约半至一个月后,幼蛭孵出。 吸血蛭的幼蛭离茧后即能吸血。 蛭类的生长期较长,从幼体发育为成体一般需45年。 多数蛭类生活在淡水中,少数栖于海水中,也有的生活于潮湿土壤、草丛及树枝上。 淡水蛭类通常生活在比较温暖而又隐蔽的浅水区。 多数生活在岸边或离岸附近两米深的水中,少数生活在近50米深的水中,在适宜的环境里,每平方米的底面上,蛭类的密度可达700多条。 生活在池水环境的蛭类,每逢池水临近干涸时,其身体渐渐失去大量的水分,然后蛰伏泥土中,体表细胞分泌粘液渐渐成为茧而包裹全身,渡过旱季或严冬。 多数蛭类为自由生活,少数为寄生。 当它们吸足了宿主的体液或血液后,就离开了宿主自由生活。 据说不少蛭类在吸足一次血后可供9个月的消耗。 有些蛭类好捕食昆虫幼虫、椎实螺、扁卷螺、蠕虫和水蚯蚓等。 有的除了上述食物外,又寄生在鱼、蛙的身上;有的寄生在鲤、鲫鱼的鳃盖上;也有的暂时寄生于鸟类者。 我国云南、贵州、台湾等地,有一种鼻蛭能钻入人体鼻腔、Ⅱ因头、呼吸道、尿道等部位寄生。 蛭纲分类甚为繁琐,一般分为四目:棘蛭目、吻蛭目、颚蛭目、石蛭目。 我国无棘蛭目。 我们常说的药用水蛭、蚂蝗,属颚蛭目(Gnathobdellidae)医蛭科(Hirudinidae)也称为水蛭科。 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蛭类(蚂蝗)都入药治病,也并非所有的吸血蛭都入药。 干燥水蛭药材性状:蚂蝗:呈扁平纺锤形,由多数环节组成,长410cm,宽o.52cra,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有黑色斑点排列成五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 两端各有吸盘l,前吸盘不明显,后吸盘较大。 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水蛭:扁长,圆柱形,体多弯曲扭转,长25cra,宽o.2一o.3cra,全体黑棕色。 质脆,断面不平坦,无光泽。 气微腥。 柳叶蚂蝗:狭长而扁,长512cm,宽0.10.5em。 体两端均细。 背腹面均呈黑棕色。 质脆,有土腥气。 此外,四川省还有一种水蛭,为水蛭科动物细齿金线蛭(WhitmaniaedentulaWhitman)干燥全体,呈扁长条形,长约23cm,宽约o.30.5cm,全体呈绿褐色或黑褐色,背有黄色条纹明显者俗称金边蚂蝗,也是药用上品。 水蛭佳品应是干燥、洁净,黑褐色,无杂质、无臭气。 发布时间:2024-10-25 08:46:0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7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