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稻田养水蛭技术 内容: 【www. ohei. cn - 水蛭养殖】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中风、跌打损伤等症。 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 水蛭养殖成本低、见效快。 现简要介绍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供参考。 1.稻田条件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积667~1334平方米为宜。 2.主要设施①沟。 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成井、丰形。 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 ②堤。 提面宽1米,高0.6米。 ③防逃墙及进排水口。 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3.水稻插栽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种种植。 4.水蛭种放养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 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于春夏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000尾。 5.平时管理①投饵。 水蛭为杂食煽动物食性。 主食水中微生物、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 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 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水蛭摄食。 投喂要注意四定。 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定位,田中淡水边;定质,饵料新鲜,及时清除残饵;定量,根据水温等情况调整投饲量,吃饱为止。 ②施肥。 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667平方米施3000千克。 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667平方米施10于克,既补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 ③用药。 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 一般不需用药。 ④水质。 平时水层维持在20厘米左右,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 ⑤防逃。 每天勤巡塘,发现提、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 6.加工销售水蛭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稻收后即可捕捉加工,捕大留小。 将捕来的水蛭放入盛有5%10%食盐水的容器中,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摊在竹帘或草席上晒干即可出售。 优质水蛭干的标准是:规格整齐,无杂质,含水率在2%以下。 相关阅读水蛭的繁殖技术水蛭也是雌雄同体动物。 雄性先熟,行异体受精。 1.选种应选身体健壮、无病、光滑、条纹清晰、能繁殖的水蛭作为种源。 2.生殖器官雄性生殖器官有411对球形的精巢,每个精巢有输精小管通到输精管。 输精管纵行于身体两侧,第一对精巢前方,各自膨大或盘曲成贮精囊,再通到射精管。 两侧的射精管在中部汇合到一个精管膨腔(或称前列腺腔),经雄孔开口于体外。 精管膨腔富有肌肉和腺细胞。 它是形成和驱出精荚的器官。 精荚形状各异,通常有两束精子,各来自一根射精管。 有的精管膨腔较复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球状的基部,重叠着几层单细胞前列腺;一是荫茎鞘,其肌肉壁可翻转伸到生殖孔外成荫茎。 卵巢通常一对,包在卵巢囊内。 卵巢囊通出输卵管,两根输卵管汇合人荫道,或先合成一根总输卵管,再进入膨大的荫道,经雌孔通体外。 总输卵管外面有的包着单细胞的蛋白腺或卵巢腺。 荫道有的还分荫道囊和荫道管两部分。 医蛭科水蛭有一个荫茎。 交配时,两条水蛭的腹面紧贴,头部方向通常相反。 一条水蛭荫茎插进另一条的荫道内,一般是单方面输送精子给对方的。 有的种类无荫茎,而是把精管膨腔分泌的精荚埋到对方皮下,传送精子给对方。 交配时,两条水蛭扭曲在一起,由于精管膨腔肌肉的动作把精荚挤出,粘附到另一条身上。 精荚在环带部或身体后部。 3.卵茧的形成水蛭交配(约2小时)后,经过两天或数个月,开始产卵茧。 产卵茧期为5月中旬到6月上旬,温度19.221.3℃之间。 卵茧多产于田埂边或水渠边四周泥土内。 工不干不湿和疏松,含水量为30%一40%。 茧中卵的数目,根据种类不同而异,有的卵茧中含一个,也有含多个。 水蛭产卵茧前,先从水里钻人田边泥土中,接着向上方钻成一个斜行的、或垂直的穴道。 穴道宽约1厘米、长56厘米,有的分24个叉道。 它的前端朝上停息在穴道中。 环带部分泌一种稀薄的粘液,夹杂空气而成肥皂泡沫状。 再分泌另一种粘液,成为一层卵茧壁包于环节的周围。 卵自雌孔产出,落于茧壁和身体之间的空腔内,并分泌一种蛋白液于茧内。 此后,亲体慢慢向后方蠕动退出。 在退出的同时,前吸盘腺体分泌形成的栓,塞住茧前后两端开孔。 整个产茧过程需要半个多小时。 卵茧产在泥土中数小时后,茧壁逐渐硬化,壁外的许多泡沫风干,只剩下连接的五角或六角形的短柱组成的蜂窝状或海绵状外保护层,可减少水分流失,内层光滑。 卵茧初形成时为紫灰色,数小时后转变成枣红色,最后变成紫葡萄色。 医蛭卵茧产于陆地上。 卵茧产出后经1625日繁殖出幼蛭。 每个卵茧中有322条幼蛭,多数为10条左右。 幼蛭多从卵茧较尖的一端小孔逸出。 一般在二三日内幼蛭全部从卵茧中逸出。 大致在5月底为初孵阶段;6月上、中旬为盛孵期;从6月中旬末到下旬大部分卵茧孵化出幼蛭。 稻田生态养鳖技术鳖是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水产珍品,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 它不仅是菜中精品,还是很好的滋补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黄河下游盐碱地多,过去闲置不用,现经改良引水种稻和进行鳖生态养殖,既充分利用了土地,又生产出了色、香、味俱佳的无公害大米和有机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现将稻田生态养鳖技术介绍如下:一、田块选择与配套设施建造1. 田块选择养殖鳖的稻田要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水体呈中性或弱酸性。 2. 水沟开挖在稻田的一边开挖南北向,宽2~3米、深1米的水沟,供鳖休息和隐蔽。 沟的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水沟边建沙滩,供鳖晒背用。 根据需要,也可以在稻田内挖环形沟和田间沟。 3. 防逃设施建造鳖生性好动,而且有一定的攀爬能力,可在稻田的四周用混凝土、砖头砌成高100厘米的围墙,防止鳖外逃和受到蛇、老鼠、蟾蜍等天敌的伤害。 在进排水口,可放置用竹篾编成的宽80厘米、高100厘米、孔隙为3厘米的拱形栅栏。 4. 稻田清整消毒稻田清除杂物并暴晒后,()用生石灰100千克/亩对水溶解后全田泼洒,进行彻底消毒。 7~10天后向田内注水,水深20~30厘米。 二、插秧、放鳖1. 插秧为了让鳖长得好,秧苗可采用宽窄行栽种,宽行间距为60厘米,窄行间距为30厘米。 这样,鳖的活动范围相对来说大了很多,即使到了水稻分蘖抽穗期,仍然留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对鳖的生长非常有利。 水稻宽窄行种植,通风良好,光合作用强度大,植株长得粗壮,稻穗比常规方法种植的大,粒数也多,产量并不低;还能降低水稻叶面的湿度,减少了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的发生。 2. 放鳖要想养好鳖,选好苗种十分关键。 所选的鳖苗种要求行动敏捷、体质健壮、抗病力强、规格整齐。 一般每亩放养鳖600~700只,规格为100~200克/只,雌雄比例为2∶1或3∶2。 为了减少鳖争斗受伤而带来损失,也可以把雌、雄鳖分开养殖。 在水稻插秧后20天左右放养鳖苗种,选择天气晴好的中午,将装有鳖的箱或筐轻轻放到水边,让鳖自行爬入水中。 放养前,鳖苗种须用3%~4%食盐溶液浸浴5~10分钟或用10~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分钟,以杀灭其体表寄生虫或病菌。 放养时,水温温差不能超过2℃,以利提高鳖苗种的成活率。 春季可向稻田中适量投放消过毒的河蚌、螺、蚬、小鱼、小虾等,让其自然繁殖,作为鳖的天然饵料。 一般亩放量250千克。 三、科学投喂水温20℃左右时鳖开始摄食,可投喂少量饲料,进行驯化,使鳖尽快开食,以延长其生长期。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以小鱼、小虾、螺、蚌和水生昆虫为食,可投喂动物性饲料(鲜活鱼等)搭配植物性饲料(麸类、饼粕类、南瓜等)或配合饲料,其中鲜活鱼的比例要占到20%左右。 投喂要遵照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鳖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达到七成饱即可,以促使其到稻田里觅食螺蛳、小鱼、小虾和水稻害虫等。 投喂的饲料要营养丰富、新鲜、无污染、无腐败变质,最好是浮性膨化颗粒饲料,这样能及时了解鳖的饥饱情况。 不管投喂哪一种饲料,饲料中都不能添加任何促生长素、激素和抗生素。 四、水肥管控在水质管理上,每7天加注新水1次,使田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 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防止水温过高。 水质要始终保持肥、活、嫩、爽。 在稻田里养鳖,鳖排泄的粪便和剩余饵料为水稻提供了有机肥料,水稻不用施肥也长得很好。 水稻不施肥,水质就得到很好地改善,减少了鳖病害。 同时,水稻的害虫也被鳖消灭,进一步保证了稻、鳖品质。 五、小结稻田生态养殖,鳖食物丰富,营养全面,活动量大,生长速度快,体态匀称,背甲有光泽,裙边宽,肌肉结实,很少生病,品质接近野生鳖;同时水稻无需施肥、喷药,生产出了无公害大米,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而且形成了良性循环,做到了绿色、生态养殖和种植,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 (作者联系地址:中国海洋大学邮编:266003) 发布时间:2024-10-24 08:37:3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7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