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小尾寒羊疾病的综合防治 内容: 羊痘由羊痘病毒引起,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发病较多,传播快。 羔羊发病较重,病死率高,病初体温升高到41℃~42℃,精神和食欲不好,眼潮红发炎。 流粘液性鼻涕。 2~4天后,在眼周围、唇、鼻、颊、四肢和尾内侧、阴唇、乳房、阴囊、包皮等无毛或少毛处的皮肤上出现痘疹,顺序经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烂、结痂各阶段。 7~8天后结痂慢慢脱落,有“七浆八腊,九回头”之说。 成年死亡率1%~2%,羔羊死亡率高,病羊可用2%来苏儿冲洗后再涂抗生素软膏;每年注射一次羊痘弱毒疫苗,免疫期一年。 羊快疫6月龄及2岁内羊急性的传染病。 发病突然,急剧者往往未见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 病程稍长者,精神沉郁,离群独处,不愿走动,或者运动失调。 口内排带泡沫的血样唾液,体温表现不一,有的正常,有的升高至41. 5℃,病羊极度衰竭,昏迷磨牙,常在24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胆肿大,皮下组织胶样浸润,胸腔、腹腔大量积液。 预防的办法是定期注射羊快疫疫苗。 肚胀病因羊一次采食大量易发酵和霉变饲料而引起,瘤胃气体过多,病羊左腹急剧膨胀,敲时带有鼓音,病羊回顾腹部。 治疗用臭椿树枝放进羊口内,让其咀嚼排气,没有臭椿可用柳枝代替。 急救可用导管针或大号针头穿刺排气,再灌止酵剂。 前胃驰缓前胃蠕动机能减退所致,临床表现为消化不良。 治疗先给泻剂,再兴奋瘤胃,并给予适当的制酵剂、健胃剂和消炎药。 寄生虫病常见的主要是疥癣病,病羊皮肤受损和大量脱毛,足因寄生于体表的痒螨和大皮内疥螨对皮肤的刺咬或穿孔。 病初羊奇痒不安,后期虫至皮下,患羊皮肤发炎、肿胀、脱毛,皮质粗糙。 防治可取4%敌百虫油剂涂擦患部皮肤。 每年夏秋剪毛后10天左右药治,是防治本病的有效办法。 发布时间:2024-10-07 09:12:4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6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