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史氏鲟的繁育及养殖技术 内容: 史氏鲟,又称黑龙江鲟、七粒浮子,是黑龙江流域的大型经济鱼类。 史氏鲟又分褐色和灰色2种类型。 褐色种类比灰色种类生长慢,主要生长于黑龙江的中下游,资源量和产量都较低。 灰色种类多栖息于河口半咸水水域,以底栖生物为食。 群体内成熟个体多在10-14龄,体长105-125厘米,尾重6-18. 5千克。 其产卵群体秋季开始产卵洄游,部分未达性成熟的个体也自河口向黑龙江河道洄游,待成熟产卵后再降河至河口地区。 1、繁殖技术亲鱼选择:人工繁殖用的亲鱼一般由黑龙江水域采捕自然成熟的个体。 选择雌性体重为15千克以上,雄性体重20千克以上,年龄为9-13龄。 处于生殖期的雌性个体较消瘦,吻尖,体表粘液多,腹壁薄而软,腹部膨大而富有弹性。 雄性个体体色、体形无明显变化,一般体重在20千克以上的个体大多已成熟,用手轻压生殖孔有精液流出。 人工催产:当水温16-24℃时即可进行人工催产。 催产剂多选用LRH-A,基本剂量为每千克雌鱼用量为60-90微克,分两次注射,次注射剂量的10%。 雄鱼剂量减半,成熟度较好的雄鱼,也可不注射。 注射部位一般为胸鳍基部。 然后雌、雄亲鱼分池暂养,并予以流水刺激。 雌鱼开始排卵时游动活跃,频繁撞击水面,轻压腹部至生殖孔处有卵粒流出。 采卵与授精:用挤压法采集雄鱼的精液,优质精液呈纯牛奶状。 用剖腹法或手推法采集卵子,用半干法人工授精。 精液用量为每千克鱼卵10毫升,先用无菌水稀释精液,再将精液迅速倒入鱼卵中,均匀搅拌,使精卵充分结合。 史氏鲟的卵呈粘性,孵化前要进行脱粘处理。 脱粘剂多采用滑石粉或黄泥,制成20%和10%的悬浮液,脱粘时将悬浮液倒在鱼卵上,不断搅动,当鱼卵全部呈分散颗粒状时,可进行流水孵化。 鱼卵孵化:孵化温度为16-24℃,适温度19-22℃。 史氏鲟的卵粒较大,每千克约4万粒左右。 在微流水条件下孵化。 在平均水温17℃时,约105小时出膜,平均水温21. 5℃时,约8小时出膜。 刚孵出的苗鱼体长1. 1-1. 3厘米,如蝌蚪状,能垂直运动。 2、苗种培育培育池可以用室外普通水泥池,面积300平方米左右,水深1. 5-2米。 同一池内放养的规格要整齐。 鱼苗入池前用5%的食盐水浸泡鱼体,第二天开始投喂饲料。 投喂初期可用水蚯蚓,以后逐渐驯化改投人工配合饲料。 人工配合饲料含粗蛋白应在38%左右。 日投喂3次,投饲量为鱼体重的2%。 在饲养培育期间水位宜在1. 5米以上,水温26℃以下,溶氧6毫克/升。 3、成鱼养殖史氏鲟同其他鲟鱼一样,可在小水体中饲养,也可在大水体中放养,还可以在网箱中养殖。 在水泥池、土池塘等小水体中饲养,一般采取高密度精养方法,投放大规格鱼种,经一年左右时间的饲养,规格可达2千克左右。 在湖泊、水库中放养,多为混放粗养。 发布时间:2024-09-20 09:42:23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