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中华鲟的营养需求 内容: 中华鲟的营养需求①蛋白质。 中华鲟是肉食性鱼类,以动物性蛋白质为主要蛋白源。 中华鲟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和最适含量已经通过一些营养学试验进行了初步研究。 通过蛋白质梯度饲养法,以增重率为主要评价指标得出,中华鲟饲料蛋白质适宜含量范围为35%-49%;采用正交试验法,用生长比速结合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价指标,筛选出中华鲟最适生长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 蛋白质需求量亦受蛋白源品质的影响,鱼类摄取的蛋白质要在体内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吸收后再重新组成体蛋白。 因此并非所有的蛋白质都能被中华鲟吸收利用。 研究发现,中华鲟被投喂以酪蛋白为主的饲料时,摄食、生长、存活率均很低,而以白鱼粉为主的饲料则增重明显,摄食旺盛,存活率高。 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鱼类自己只能合成12种,有10种不能在体内合成,必须从饲料蛋白质中摄取,所以鱼类对蛋白质的需要,本质上是需要蛋白质10种必需氨基酸。 目前中华鲟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资料还很缺乏,但是一些科学家从鲤、鲶等鱼类的研究中发现,鱼体必需氨基酸的成分与它们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有很高的相关性。 因此我们可以用中华鲟鱼体的氨基酸及蛋白质含量来粗略估计它们对饲料中必需氨基酸的需求量。 ②脂肪。 鱼类对脂肪的利用能力很高,脂肪的消化率与饲料效率均可达到90%,鲟鱼可超过95%。 脂肪吸收后一部分转化为能量供鲟鱼活动消耗;另一部分重新组合成鲟鱼体内的脂肪积蓄贮存起来。 从海里洄游到淡水的中华鲟亲鱼体内都积蓄了大量脂肪,亲鱼在淡水一年期间不摄食,完全靠体内的脂肪供应所需的能量并维持性腺的发育。 研究表明,中华鲟幼鱼饲料中脂肪的适宜含量为9%左右。 当使用白鱼粉为主要蛋白源的粉状配合饲料时,饲料压制成形前添加3%-6%的油脂对提高饲料效率和促进生长都有很好的效果。 最适合中华鲟使用的油脂是鱼油,其次为大豆油和玉米油。 ③糖类。 鲟鱼对糖类的吸收是有选择的,对葡萄糖、麦芽糖、半乳糖的消化系数可达95%以上,其次为-淀粉和糊精(78%左右),对淀粉、果糖、纤维素消化不佳,吸收率很低或不能吸收。 肉食性鱼类饲料中糖类含量不能过高,否则会妨碍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中华鲟饲料中糖类的适宜添加范围为20%-30%。 从以糊精为糖源,纤维素粉为纤维素源的正交试验结果筛选出的中华鲟饲料中糖的最适含量为25. 6%,纤维素的适宜含量为2%-4%。 ④维生素和矿物质。 目前鲟鱼这两方面的营养研究国内外都不多。 一些研究结果未发现鲟鱼有对维生素C和磷脂的需求;但发现鲟鱼有对胆碱的需求,当饲料中胆碱的含量为0. 2%-0. 4%时,有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效率的作用。 鲟鱼对矿物质的需求量也不清楚。 目前在中华鲟饲料中添加市售复合维生素的量一般为1%-2%,复合无机盐的添加量一般为1%~3%,胆碱的添加量为0. 5%。 发布时间:2024-09-18 08:20:46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5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