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鲶鱼怎么养 鲶鱼科学养殖方法 内容: 鲶鱼营养价值高,妇女产后或做了手术的人就会去买鲶鱼吃,说鲶鱼可以帮助人们滋补身体。 鲶鱼主要以肉为食,正因为鲶鱼的营养价值高,因此鲶鱼就有了较高的养殖价值,下面就来看看人工养殖鲶鱼是怎么养的。 鲶鱼怎么养鲶鱼食性广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饲养周期短,当年夏花即可养成商品鱼。 一、田间工程稻田养殖鲶鱼、主要采用沟池式。 即在进水口一端,挖一个占稻田总面积5%~10%的小池,坡比1:0. 5~1:1.水深1~1. 5米。 小池于稻田交界处筑一高20厘米、宽30厘米的小埂。 稻田内根据稻田面积大小设置环沟及中央沟,沟宽、沟深各60厘米。 沟与小池相通。 同时加高、加固田埂。 整个田间工程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二、防逃设施鲶鱼除能攀越坡形池埂和从进、排水口逃逸外,还能跳离水面逃跑,所以,田埂一定要加高。 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 高度0. 5米,网目0. 5厘米以下,也可用塑料薄膜,设置方法同稻田养蟹。 还有一种较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四周田埂挖成二级坡降式,鲶鱼跳到第一级台阶上,由于没有水,不能继续上跳,只能下到水里。 这种防逃方法效果好,操作简单,且费用低。 三、苗种放养苗种选择在外购夏花鲶鱼时,千万要注意质量。 凡鱼苗体色黑、细长的为劣质鱼苗,其成活率很低,即使能成活也不爱增重;而体色黄、半透明、体宽的为优质鱼苗,放养后成活率高,吃食活跃,生长增重快。 二龄鲶鱼种,规格控制在50克以下,避免性成熟影响生长。 1、放养时间插秧完毕后即可放鱼种。 先将鱼种投入鱼凼或小池中,秧苗返青及底肥药效消失后即可入稻田养殖。 2、放养数量及规格放养数量应根据设计产量、鱼苗鱼种规格质量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综合确定。 放养当年夏花鱼种,一般每公顷放600~900尾,每公顷可收获750~1500千克。 放养50克以上的鲶鱼种,一般每公顷放3000~6000尾,每公顷可收获1200~2250千克。 3、放养时的注意事项同一田块放养的鱼种一定要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鱼种入池时用5万之一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5分钟。 四、投饲技术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 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 鱼种入池后,首先要进行驯化,给固定音响,在池中、沟边设几个投饵点,以后逐渐减少为1~2个投饵点。 随着鲶鱼口径的增大,可用煮熟切碎的动物内脏(鸡肠子、猪肺子等)、小杂鱼、虾、泥鳅鱼等投喂。 投喂量占鱼体重的8%~15%。 日投喂2~3次。 由于鲶鱼性凶猛,一旦出现饥饿状态,将互相残杀。 因此,必须保证充足的饵料供应。 一般投喂4千克动物性饵料可使鱼增重1千克,若设汁每666. 7平方米稻田产60千克鲶鱼,则要备好240千克的饵料。 鲶鱼鱼苗鱼种培育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 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 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 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鱼苗培育阶段的关键问题是开口饵料。 因此,鱼苗下塘前,首先要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清塘消毒,然后施有机肥(牛、马粪等)培肥水质,使浮游动物大量繁生、保证鱼苗下塘后就有丰富适口的饵料(如轮虫、枝角类等)。 后期可投喂鱼粉和面粉调成的糊状饲料或微颗粒饵料。 培育15~20天,体长3~5厘米,即可出塘入稻田养殖。 鲶鱼生活习性鲶鱼主要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的中下层,多在沿岸地带活动,白天多隐于草丛、石块下或深水底,夜晚觅食活动频繁。 秋后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摄食程度亦减弱。 肉食性鱼类,捕食对象多为小型鱼类,如餐条、鲫鱼、鰕虎鱼、麦穗鱼、鲤鱼、泥鳅等,也吃虾类和水生昆虫。 以吞食为主,牙齿的作用主要是防止食物逃脱。 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 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 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在水库、池塘、湖泊、水堰的静水中,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浮莲、水花生、水葫芦下面。 春天开始活动,觅食。 入冬后不食,潜伏在深水区或洞穴里过冬,如果没有什么东西去侵动,一般不游动。 鲶鱼眼小,视力弱,昼伏夜出,全凭嗅觉和两对触须猎食,很贪食,天气越热,食量越大,阴天和夜间活动频繁。 鲶鱼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超强,其寿命可达70余年。 性成熟早,一般一龄即成熟。 产卵期长江一带为4~6月,越往南越早,越往北越晚。 产卵时成群追逐,和达尔文蛙相似,雄性鲶鱼也是把雌鲶鱼产的卵含在嘴里,以此孵出小鲶鱼。 不同的是,雄鲶鱼在这段时期不能进食。 幼鱼以浮游动物、软体动物为食,其中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虾类是它的美味佳肴。 鲶鱼贪食,500克左右的幼鱼便大量吞食鲫鱼、鲤鱼等。 适宜生活在水温20~25℃水域。 普遍的体上没有鳞,身体表面多黏液,有扁平的头和大口,上下颌共有四根胡须,上长下短,利用此须能辨别出味道。 鲶鱼外形特征体长形,头部平扁,尾部侧扁。 口下位,口裂小,末端仅达眼前缘下方。 下颚突出。 齿间细,绒毛状,颌齿及梨齿均排列呈弯带状,梨骨齿带连续,后缘中部略凹入。 眼小,被皮膜。 成鱼须2对4根,上颌须可深达胸鳍末端,下颌须较短。 幼鱼期须3对,体长至60毫米左右时1对颏须开始消失。 鲶鱼多黏液,体无鳞。 背鳍很小,无硬刺,有4~6根鳍条。 无脂鳍。 臀鳍很长,后端连于尾鳍。 鲶鱼体色通常呈黑褐色或灰黑色,略有暗云状斑块。 鲶鱼对水质要求不高,鲶鱼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坑塘。 鲶鱼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它身上很多黏液,没有鱼鳞,一般不好抓。 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是比较容易养殖的鱼类。 发布时间:2024-09-03 07:08:38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5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