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观赏鱼”银龙鱼养殖方法介绍! 内容: 养鸭鱼。 银龙鱼又叫做银带鱼等,是我国主要观赏鱼之一,由于其鱼体呈金属银色闪闪发亮而且非常高贵且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因此受到了众多养鱼爱好者的喜爱而想养殖,那么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下银龙鱼的养殖方法吧:一、鱼缸准备首先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应关好门窗适当加温并将鱼种房内温度调控到28℃,另外银龙鱼属于大型鱼类,因此鱼缸规格至少应当长1. 5米*宽0. 5米*高0. 7米,另外鱼缸一定要加盖,因为龙鱼属于上层游动的鱼喜欢跳跃,加盖可避免其无人时跃缸而出窒息而死。 二、新鱼入缸新鱼刚刚买回时鱼缸里的空气泵要经过至少24个小时运行以彻底根除水中的氯气,如果一直使用生物过滤器那么最好让水达到PH值6-7将水温维持在25℃,并且在鱼缸中加入近似1或2茶匙的小食盐加在每5加伦或20公升的水中以减少真菌攻击的危险,还可以使鱼健康而且提升它的胃口,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够在新鱼原缸里取水回自己的鱼缸,以取回1/3为最好以利于新鱼对环境突变的不良反应,另外建议龙鱼从小养起。 三、投饵驯食刚引进的小银龙鱼苗体内有1个小卵黄囊主要以卵黄为营养,7天后卵黄囊消失后从第2天起就要开始驯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驯食可先用3%的食盐和5克/升呋喃西林的水溶液浸浴15分钟后再喂再喂活血虫,操作时要十分细心,投喂量以20分钟吃完为度。 四、适期变料小银龙鱼苗10日龄内以喂活血虫为主,10日龄后可改喂速冻血虫,第3个月逐步过渡为虾,海水、淡水虾均可注意去掉头尾后剪成适当大小用盐水冲洗后供饲喂,投料时间及次数一般第1个月每日从早上5点到晚上10点共喂5次,第2个月则为4次,第3个月为3次,第4个月为2次,注意每次投喂饵料后20分钟要捞去剩渣残饵。 五、调整密度银龙鱼生长速度较快,刚进苗种时体长约6-7厘米,1月龄可长至12厘米,2月龄为17厘米,3月龄为24厘米,因此在其生长过程中必须根据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放养密度,最好每隔1个月筛选1次,第1次为每缸放养150尾,第2次为每缸70尾,第3次为每缸25尾,以后逐步减少放养数量或移入大缸饲养。 六、水体管理银龙鱼缸中的适宜水位一般1月龄为20厘米,2月龄为25厘米,3月龄为30厘米,以后为35~40厘米,视水质情况第1个月每3-5天吸吸去缸底污物1次,第2月起每日吸污1次每次吸污不超过5厘米水位,每隔5-7天清洗过滤棉和活性炭等1次,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水体酸碱度、溶氧量和温度等,pH值大概为6. 8-7. 2,溶解氧为7毫克/升,温度为28℃,一旦发现水体不良变化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www. Yz023. com总结:以上便是关于银龙鱼养殖方法的相关介绍了,养鱼爱好者可根据自身情况来参考以上养殖方法来养银龙鱼,希望对有需要的朋友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帆鳍玛丽(珍珠玛丽)热带观赏鱼养殖方法一、特征特性帆鳍玛丽,别名珍珠玛丽,属脊索动物门、鱼纲、鳉形目、鳉鱼科,原产于墨西哥海岸略显咸性的水域和海水中,包括墨西哥湾,在美国加州南也有分布,是一种汽水鱼。 鳉鱼科鱼类的共同特点就是背鳍体位相对靠后,此类鱼可以生活在水体的各层,但最喜欢也最适合在水体上层游动。 帆鳍玛丽体型相对于其他花鳉鱼较大,耗氧量多,喜欢高含氧水域。 和其他花鳉鱼不同的是,帆鳍玛丽具有独特的竖直背鳍,静止时像一架待拉的手风琴,折叠整齐,游动时缓缓张开像高高举起的帆随水流轻轻摆动,帆鳍玛丽之名由此而得。 不论雌鱼还是雄鱼都有高帆,但雄鱼身体相对瘦长,体长4~6厘米,帆更高,臀鳍进化成棒状结构,带有生殖孔,用来与雌鱼完成体内受精。 帆鳍玛丽品种繁多,各品种之间相互杂交又可以产生纷繁多样的后代,有的品种具有丝绒般光泽亮丽的皮肤,不可多得。 不仅如此,玛丽还具有生长及繁殖周期短,子代不易退化,雌雄鱼观赏价值均较高,观赏期长等特点,非常适宜家庭养殖。 帆鳍玛丽性格活泼好动,适应环境能力较强,容易养殖,但生命周期较短(约两年)。 幼年帆鳍玛丽喜群游,它们性格温顺,可以和大多数小型热带鱼混养,但不适合与中大型鱼混养,否则容易被吃掉。 同种个体之间也不相互攻击,能和平共处。 二、养殖方法1. 设备要求①鱼缸。 以选用方形鱼缸为宜。 拿规格40厘米30厘米30厘米的方形鱼缸来说,成年帆鳍玛丽的数目最好不要超过15尾,过多或过少均不宜。 ②过滤系统。 常见的过滤器有上滤、内滤、背滤、海绵气动式过滤器(俗称水妖精),外滤如滤桶。 成鱼鱼缸一般自带上滤的滤槽等装置,插电即可使用,滤棉外置,便于更换。 不论哪种过滤器,都要定时清洗,清洗时不要一次将所有滤材都清洗完。 ③控温照明装置。 帆鳍玛丽的生存温度范围相应较宽,但是最适宜的温度在26℃左右,控温装置只是在低于这个温度时使用。 建议在秋季到来时提前将温度计置于鱼缸内并接上电源,春末撤离温度计的时间也要适当推后。 灯光的配置取决于鱼缸是否有水草,如果是裸缸,不种水草,则只需要满足基本的照明即可;如果鱼缸内有水草,考虑到水草对光线的需求,通常要求光的强度更大。 ④水草底沙环境。 有底沙水草的鱼缸,水环境更加稳定,底沙利于硝化细菌的培养,同时鱼便易于沉积,成为水草的肥料。 水草选择叶片较厚的,以免被鱼当作食物吃掉。 ⑤水质要求。 喜欢弱碱性水(最喜pH值为7. 2~7. 6),适宜水温25~28℃,水的硬度以在20~35dGH范围内为佳,家庭用水经过适当晾晒后即可使用。 2. 繁殖①种鱼选择。 在雌雄鱼可以分辨时按两性分开养殖。 挑选体型较大、健美、活泼、背鳍高、色彩艳丽的作为种鱼,并保证宽阔的水域环境、适当的水温和富含蛋白质的饲料。 ②繁殖。 帆鳍玛丽的性成熟时间比其他花鳉鱼稍长,3个月以上方为成鱼,建议用于繁殖的亲鱼最好在4个月以上。 成熟的雄鱼体长至少达到5厘米,性成熟后与雌鱼合缸,缸的长度应不小于40厘米,用前用2500倍左右的高锰酸钾溶液或500倍的食盐水消毒(致富经:/)。 按1∶3的比例搭配雌鱼和雄鱼,相互追逐交配后约40天可以产出仔鱼。 临产前不久,再次将两者分开,雌鱼可放到事先准备好的40厘米左右宽的消过毒的繁殖缸中,水温28℃,缸底最好铺上一些水草如蜈蚣草。 待仔鱼出生半天后,卵黄囊中的营养消耗完再投喂饲料。 ③仔鱼护理。 仔鱼期要多喂蛋白质含量高的饵料,可用剪刀将冻红虫剪碎投喂,也可将成鱼饲料用硬物磨碎投喂,但笔者推荐使用脱壳丰年虾卵。 每天分5次,每次放入1粒米大小的脱壳卵。 新生小玛丽使用的缸中水面不能太高,因为仔鱼没有足够的力气浮上水面进食,随着仔鱼的长大可逐渐升高水面。 出生2个月属于稚鱼期,在此期间饵料蛋白质含量应尽量高些;2个月之后步入青年鱼期,饵料需要荤素搭配。 仔鱼鱼缸使用海绵气动式过滤器更为方便,溶氧要达到8毫克/升以上,增氧装置出的气泡不能太大。 使用其他过滤设备时进水口要用丝袜包起来,防止仔鱼被吸入。 ④母鱼产后护理。 产完一批小鱼后,母鱼已经精疲力竭,为了保证其身体健康,应立即捞出,简单盐水浴10分钟后再单独饲养1周。 单独饲养期间,应少量多次投喂冻红虫来补养身体。 3. 饵料投喂帆鳍玛丽是杂食性鱼类,不择食,所有小型热带鱼能吃的饲料都可以,活饵如红虫、水蚤、丰年虾,干饵如薄片、颗粒、贴片。 活体红虫含有大量细菌,容易致病,因此养殖者最好选用冷冻红虫或者干红虫。 质量上乘的薄片和颗粒饲料的配方也很全面,多种饲料应轮换投喂。 一天的投喂量控制在鱼体重的3%左右。 尽量分成2次或3次投料,因其喜欢素食,可以混入含藻类成分较多的饵料。 4. 疾病预防常见的因温差变化而导致的鱼病是白点病,即小瓜虫病,该病在鱼的任何生长阶段都可能发生,应注意及时预防。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高中邮编:545006)四川观赏鱼变市民宠物 助农民致富近日,记者在成都温江区北部的万春镇红专村见到村民谭金成,他是一位养殖金鱼已有多年历史的专业户。 谭金成说,现在金鱼论斤来卖,卖三十多元一斤,“每年各种观赏鱼,可以卖10万多元呢。 ”谭金成现在的鱼池规模已经达到了20亩,他说还要把积累的收入投进去,扩大规模。 谭金成指着他新修的鱼池边,“这就是我们四兄弟新建的鱼池,现在已经基本上完工了,不久以后,这四十亩的池子就将投入鱼苗,到时候收益将比现在翻上几番。 ”据有关数据显示,去年,温江区的观赏鱼养殖量达到4000万尾,年产值超过500万元,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 打造品牌远销省内外温江区还成立了“成都市温江区鱼凫观赏鱼合作社”。 陈怀清是温江鱼凫观赏鱼渔业合作社的会长,他自己也养了近20亩的观赏鱼。 他说,要让观赏鱼有一个好的销售额,品种很重要。 “前些年的鱼都没有现在好卖,主要是因为观赏鱼养殖都比较散,不成规模,在市场上形不成气候。 现在好了,我养的观赏鱼不愁销,主要还得益于观赏鱼不断打出的品牌优势。 ”目前,“温江观赏鱼”品牌在四川乃至西部地区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养殖品种达三十多种,占成都市温带淡水观赏鱼交易约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并销往云南、新疆、陕西等地。 借观赏鱼发展乡村游“现在的鱼池规模扩大了,养殖的品种也增多了,观赏鱼已卖到各地,下一步希望能打开国外市场。 ”万春镇红专村养鱼户黄桂良说。 随着观赏水族业的兴起,还带动了当地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配套产业的发展。 温江区还积极打造了观赏鱼特色村,建立以观赏鱼为主题,集养殖、科普、休闲、展销为一体,更具特色的专业村,并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赏鱼逐渐变成家庭消费新时尚,成为紧随猫、狗之后的第三大宠物,不断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 应运而生的观赏鱼养殖产业方兴未艾,一些体态优雅、色泽美观的食用鱼也被放入水族箱供人们观赏。 银方头鱼中文名称银方头鱼拉丁名称Branchiostegus argentatus异名马头鱼、瓦刀鱼、日本加吉中文门名脊索动物门拉丁门名Chordata中文纲名硬骨鱼纲拉丁纲名Osteichthyes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中文目名鲈形目拉丁目名Perciformes中文亚目名鲈亚目拉丁亚目名Percoidei中文科名方头鱼科拉丁科名Branchiostegidae中文属名方头鱼属拉丁属名Branchiostegus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分布于太平洋西部。 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 广东、福建、浙江各省沿海产量较多。 渔期主要在4-5月份。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质量250-600克。 头高、略呈方形。 眼大、侧上位。 吻较长,上下颌具细小圆锥齿。 前腮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体被栉鳞,背侧深红色,腹部浅红色。 背鳍1个,甚长,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 边缘黄色;臀鳍中长,边缘浅蓝色;尾鳍双截形,满布蠕虫状黄色斑纹。 经济价值 为我国一般经济鱼类之一、肉质较细嫩,呈蒜瓣形,营养丰富、鲜食或干制食用均可。 龙[鱼鲞]中文名称龙[鱼鲞]拉丁名称Trachinus draco Linnaeus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拉丁门名Vertebrata中文纲名硬骨鱼纲拉丁纲名Osteichthyes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中文目名鲈形目拉丁目名Perciformes中文亚目名龙[鱼鲞]亚目拉丁亚目名Trachinoidei中文科名龙[鱼鲞]科拉丁科名Trachinidae中文属名龙[鱼鲞]属(待定)拉丁属名Trachinus品种描述分布地区分布于东大西洋、黑海和智利,我国不产。 形态特征体延长而侧扁,被圆鳞,头小,吻短,眼近上位,口大,甚斜,颌齿绒毛状,腭骨具齿。 侧线直,沿体上部纵行。 背鳍2个,分离,5-7鳍棘21-23鳍条。 臀鳍1-2鳍棘24-32鳍条。 背鳍鳍条部和臀鳍基底甚长。 腹鳍喉位,1鳍棘5鳍条,鳃盖骨棘和第1背鳍鳍棘基部具毒腺,其所分泌的毒汗能引起伤者激烈疼痛,无鳔。 椎骨34-43。 生活习性栖息于海底,常埋入泥沙中,仅露出两眼,伺机窥食小鱼和甲壳类。 海(洋)生。 发布时间:2024-08-28 08:35:34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4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