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生态养虾第一步:重建对虾塘微生态平衡 内容: 500)this. width=500" src=upload/article/a2016041710531117. png>每一个养殖池塘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各类微生物菌群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于每个池塘的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其微生物菌群也各部相同:有的池塘由于条件优越,其微生物菌群以大量的有益微菌为主,有害菌(如弧菌)不能形成优势,这样的池塘养殖成功率相对较高;而有的池塘则是以有害菌占主导地位的微生物菌群,如不对其改造则养殖的成功率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不但对虾养殖面积在逐年增加,其养殖的密度也在逐渐增加,再加上连作障碍的影响,条件优越的池塘几乎少之又少。 所以为了提高养殖的成功率,我们必须打破养殖池塘以前以有害微生物为主导的生态平衡,重新建立以有益微生物为主导的微生态平衡。 而建立这种新平衡不是只靠清塘、消毒就能做到的,适时适量的向池塘中大量输入有益微生物则更为重要。 但是,能够让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在该池塘生态中形成优势种群并不容易。 现在,我们开始为虾塘重建微生态平衡提供如下方案:1、清塘:对于多年的老塘,最好先清淤(俗称打泥浆)。 清淤后,保持水位平均约20cm左右,先用含氯制剂清塘,一般使用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大于25%)约20~30公斤/亩或强氯精(含量为60%)1~2公斤/亩。 特别提醒,在北方由于大多数池塘碱度大,水体的pH值一般较高,所以不建议使用生石灰清塘,以防水体PH值过高而很难控制。 2、补水:清塘24小时后,向池中一次性注入新水至平均水深约1. 5米左右。 注意,在进水过程中,如果使用的是外源水,一定要过滤并经常检查过滤装置是否完好,以防止敌害生物的进入。 过滤装置一般采用≥100目筛绢网即可。 3、二次消毒:进水后,如果使用的是外源水,则需对该水体进行二次消毒处理,以防止外源水域中的病原微生物在池塘中大量繁殖。 如果是直接加入重金属含量不超标的深井水,则可以省略此步。 4、检测病原微生物(一般特指弧菌)的含量:取池塘底泥做弧菌检测,如果弧菌过多则说明消毒不彻底,需要重新选择理想的药物再进行消毒直到病原菌极少为止。 5、输入益生菌:消毒12~24小时后向池塘中(尤其是池底)开始大量补充活菌制剂。 这一步尤为重要,是建立水体初级微生态平衡的关键一步。 具体要求如下:1)、补充的活菌制剂质量要可靠,一定要选择适应环境能力强、繁殖速度快且不易衰败的菌种。 一般知名度较大的微生物生产厂家具备这样的优质菌种。 2)、不能是传代培养的微生物,即不是通过购买菌种后自己再扩培或发酵后的微生物菌种。 3)、益生菌补充的量一定要充足,否则不能形成优势种群。 4)、菌种要丰富,即复合菌种,只有多种微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才能促使该生态平衡稳定。 6、适量补充营养,培养有益藻类(也称肥水):微生物和藻类的繁殖都需要大量的营养源(如氨基酸、碳源、矿质元素等),此外,微生物的定殖还需要载体,所以只有适度的补充营养才能保证水体中的微生物菌群和浮游生物的种类、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不易转水。 否则可能会导致青苔、蓝藻等单一有害藻类大量繁殖,破坏生态平衡。 7、经常检测水体理化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如有不合适的需在放苗前调整到合适的范围内8、注意事项:1)养水的过程中最好每天(晴天)中午开启一台增氧机以保持水质稳定;2)培水过程中,不要向池塘中泼洒未经发酵的有机肥料或有机物(如豆浆、豆粕)等,否则浮游动物会过快繁殖而导致水质恶化;3)重金属含量高的井水必须经过蓄水池净化沉淀,再经过对重金属进行络合处理后方可使用。 延伸阅读小龙虾养殖的第一步就是怎么挖塘今年吃货们都流行这么一段话:“有一种幸福叫:一起去吃小龙虾;有一种爱情叫:带你去吃小龙虾”。 从这段话可见小龙虾现在是多么的受宠,深受吃货们的喜爱。 据统计小龙虾市场已超过1000亿的规模,而且市场仍在持续扩大。 所以现在小龙虾不仅深受吃货们的喜爱,而且也深受广大养殖者的喜爱。 据调查湖北、江苏、安徽、湖南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广开龙虾塘,大家都想乘上这辆致富的快车,但是问题也来了,因为很多朋友以前完全都没有接触过这个行业,对小龙虾的生物习性没有一丝了解,也没有到小龙虾塘口考察学习过,就仅凭着自己的满腔热血就投入到这个看似稳赚的行业,所以导致很多朋友在现在挖塘时就挖出了这样的塘口:很多朋友是不是要问这个塘口有什么问题? 那么我给大家慢慢细细道来。 这种塘口存在两个大问题:①极度不利于小龙虾打洞;②不管是田埂还是紧挨着稻田滩面环沟壁的部分在上水后都极度容易坍塌。 我相信大家就应该明白哪个环沟对于小龙虾打洞更省力,哪个更利于小龙虾繁殖抱卵。 所以一个科学合理的环沟设计应该是我们挖塘时首要考虑的问题,一个合理的坡比能提高小龙虾的抱卵率,从更深层次理解也就是提高了小龙虾的产量,再直观点表达就是提高了我们的收入。 第二个问题这样给大家解释,在雨后当大家走在田耕上时是不是发现路边或者池塘边缘的泥土特别容易坍塌。 同理在这种直直挖下去的塘口不管是田埂上的土还是靠近稻田滩面沟壁上的土,在没有坡比的情况下经过养殖水体的浸泡下很容易会出现坍塌问题。 那么一个有利于小龙虾高产量以及健康快速生长的塘口应该怎样挖呢? ①为田埂;②为田埂与环沟连接间的小平台;③为环沟深度;④环沟宽度。 具体长宽高数据如下①田埂:高0. 8-1. 3m宽2. 5m以上(1、我们要考虑水稻收割机以及平时车辆的进入;2、我们要考虑龙虾打洞对田埂的损伤,如果太窄容易坍塌;3、我们得考虑滩面的上水深度问题)②小平台:1m左右(小平台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田埂的坍塌同时有利于地笼的下放)③环沟深度:1m左右④环沟宽度3-5m(当然这得根据当地的地方政策来设计,在地方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笔者建议采取这个数据,环沟如果太窄,一挖塘不好挖,二要达到合理的坡比是一件很难的事,三产量低)同时笔者建议在稻田滩面与环沟处设计如上图的一个小埂,这样在水稻种植期我们可以把稻田与环沟隔开。 在面积较大的塘口我们可以在田中间开“十、井、田”字型环沟,沟宽度和深度略小于四周环沟,方便灌水排水。 当然每个塘口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我们在设计塘口时得因地制宜,但一切的设计方案都必须考虑小龙虾这个生物的生物习性,都得考虑这种设计是不是有利于高产。 笔者建议今年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养殖朋友,在挖塘前可以去别人已经挖好的塘口实地参观下,问问别人一个科学合理的小龙虾塘该怎么挖,看看一个科学合理的小龙虾塘该怎么设计。 生态养虾第二步:南美白对虾的鉴别与选择当下,对虾养殖的准备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临近放苗期,就对南美白对虾的选苗方法给予详细介绍:一、虾苗外观的鉴别1、活力:优质的白对虾苗活力旺,将虾苗放入盛水的水盆中,顺时针使水流旋转,当水流逐渐减慢时会发现,优质的虾苗会逆着水流方向游泳,并有跳跃现象,而劣质虾苗一般大都聚集在水流中间的漩涡处;在水中用放大镜观察,健壮的虾苗的眼睛会左右直立分开,且乌黑发亮,而弱质虾苗一般眼睛发粘,有时会粘到一起。 优质的虾苗一般在水中尾扇会自然张开,腹节较长。 2、颜色:健康虾苗体色透明,肝胰腺颜色没有发白、变红现象,一般选择肝胰腺较大且胃肠饱满的虾苗。 3、大小及整齐度:应尽量选择体长在0. 7cm~1. 2cm的虾苗,太大的虾苗一般适应能力弱,在放苗初期成活率较低。 同等条件的虾苗长势越齐越好,若大小不齐则很有可能不是同一批苗互相混合或投饵不均匀所造成,所以要尽量选择大小均匀的虾苗。 二、虾苗的微观鉴别:1、检查体表是否有纤毛虫等寄生物或甲壳是否受伤。 2、检查肠胃是否饱满(即是否有食物)以及是否有收缩力,健康的虾苗肠道饱满,呈橙红或黑色(与投喂的饵料有关)且收缩力强。 3、检查肝胰腺是否有萎缩现象,如有萎缩或发白现象应淘汰该虾苗。 三、做抗外界刺激强度试验1、抗离水试验:从苗室内随意取出数尾虾苗,用拧干的湿毛巾包埋,10分钟后放入盛有原池水的容器内,成活率越高则体质越健壮。 2、抗盐度应激测试:将小部分测试苗种迅速放入到淡水中,15分钟后将其移回到原来的海水,如能恢复正常,且具有较高成活率,说明该苗种较健康,抵抗外界刺激能力强。 3、抗低温试验:将部分虾苗放在3~4摄氏度的海水中20~30秒后,立即至于育苗池水中,30分钟后成活率超过80%的虾苗可以使用。 四、病原微生物的检查:1、细菌检查一般采用平板培养基培养法:1)、接种对虾苗的血淋巴和肝胰腺,在无菌试验室内选择特定培养基进行接种培养,一般8~12个小时左右,观察是否携带特定病原菌,如弧菌、假单胞菌、黄杆菌、气单胞菌等。 2)、接种对虾苗室的养殖用水,检测是否携带特定的病原菌。 2、病毒的检测一般采用PCR法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到相关技术能力较强的部门进行检测。 总之,对虾苗种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养殖南美白对虾能否成功,我们在选择时一定要多了解情况,并到有实力的技术检测部门实地化验检查,这样才能确保选到优质健康的苗种。 冬棚虾、高密度室内养殖、高密度标粗最要命的是:第一步水就做错了在光合作用和换水条件相对不方便的冬棚和高密度室内养殖,土池的高密度标粗池里,纳水后的做水工作一旦做错了,可能就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下面是一个北方室内水泥池的失误例子。 10月28号:这个场把30个池洗干净、纳水消毒好了准备迎接新的一造。 10月29号:在技术员的指导下,分别在池水里投放了一种菌肥(固体,有水不溶成分)、EM等等培藻。 10月31号:苗到了,在池水里泼洒有机酸、VC之后投苗。 苗是p5的,投苗数量近五千一平方。 11月1号:由于看到池水有一点发粘而且水体中肉眼可见悬浮物很多,见下图1:鉴于以上这种水质条件,于是当天上午马上撒分解底改和解毒大王以图分解这些悬浮物,同时追加藻源氨基液希望加快水体的藻生物量增值。 11月2号:也就是今天,发现:水体中悬浮腐败物明显增加了,池壁也感到发滑。 见下图2:鉴于以上这种水质条件,于是就计划用点芽孢类产品分解一下这些悬浮物。 结果怎么样暂且不说,这里只是希望提醒一下:在光合作用和换水条件相对不方便的冬棚和高密度室内养殖,在正常换水不方便的苗期、土池的高密度标粗池里,纳水后的做水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希望能够想一想下面几点:一、刚刚洗干净的池塘,还有必要做底改? 在做底改工作之前,最好考虑一下,底改的目的是什么? 所谓的底改也就是底部改良,把底部的污染物清理到对虾苗可以接受的范围。 作为刚刚清洗干净(也就是底部很好)的水泥池? 投苗也就是那么1-2天,需要底改吗? 刚刚清洗干净(也就是底部很好)的水泥池应该不需要底改吧! 二、投苗前、投苗那么1-2天,解毒、抗应激、EM、分解、糖(肥水膏)等等等等都往水里加,会不会把池水变成一个药池? 这些措施处理过池水,符合虾苗的生理需要不? 投苗前后这样子拼命撒药,应该不符合虾苗的生理需要不反而会伤害虾苗的健康吧! 三、小水泥池,尤其是室内的高密度小水泥池,培藻产品必须是水溶性、藻吸收快的营养素,才能够避免水体悬浮物过多、池壁发滑。 四、水体已经悬浮物过多、池壁发滑大量使用微生物能否及时的纠正这种状况?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悬浮物)是需要时间的,不能够神话了微生物的作用,见图3:所以:到了图2那么多的悬浮物的室内小水泥池,撒微生物纠正水质条件已经是来不及了! 下面说的是一个水泥池、高密度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投苗前后10天的过程,看看有没有值得参考之处? 一、投苗准备工作:投苗前两天天,每平方泼洒藻生源5克、丰收宝和米糠发酵物10克。 投苗时水色和投苗后10天的水色。 见图4:二、投苗数量:每平方投苗数为900尾。 三、投苗后的护苗工作:投苗1小时后每平方撒胜维211一克提高苗的活力。 四、投料后的水质稳定工作:1、投苗第二天在池塘上悬挂菌屋,每100平方悬挂了500克,每20克一袋。 悬挂方法是:尽可能在池塘中均匀分布的悬挂在增氧口附近的水面。 2、在投苗的第五天,每平方泼洒蓝荧标兵1克。 见图4:结束语冬棚、高密度室内养殖、高密度标粗最好:不要把池水搞成药汤,什么药都往池里装。 不要把池水搞得太脏,什么产品都往里装。 不要投苗马上就底改,人为把底部都搞脏。 早春对虾塘施肥要谨慎,建立平衡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才是关键在整个池塘生态中,藻类具有极为重要的生态地位。 藻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池塘水生态的稳定,从而决定了养虾的成败。 早春天气特点是水温低,一般在18-25℃,日夜温差大、天气不稳定。 由于藻类的生长不但靠营养物质,还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这就导致了早春做水培藻难,藻相不稳定,易发生倒藻,这也正是早春提前放苗常常会以排塘收场的主要原因之一。 图为早春培藻不佳出现泥皮早春养殖南美白对虾对水质不要过分苛求,施肥尤其要慎重。 由于低水温时微生物与藻类生长繁殖相对缓慢,这就造成水中的氮循环相对很低,导致有机氮容易积累在水中。 如果因急于肥水而施肥过量,或频繁追肥,一旦水温回升,很容易出现水太浓、pH升高、倒藻等等副作用。 活菌的生长繁殖,虽然也受到水温的影响,但相对藻类,对水温的要求更低,且在低阳光照射条件下相对也能正常生长繁殖。 因此,我们建议早春做水培藻,应坚持以菌养藻。 而且,在经过消毒清塘后,水中的菌藻基本被杀灭,或因自我保护产生了大量孢子沉到底泥,所以消毒后水透明清澈见底,看似一个纯净的水体,但是水中的原有营养物质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随后生长的菌藻是根据水中的营养素比例与底泥中的孢子来决定的,所以对于有机质多的或有害藻类占优的水源,在放苗前一定要用一次益生健+黑霸+红糖,以达到降解转化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物质和氨氮等有害物质,促使有益藻类孢子萌发并稳定pH,然后再根据有益藻生长繁殖的营养素需求比例来调整水中的元素比例,这样才能保证水的生态是有利于虾生长的环境。 另外江苏以北等北方池塘,由于鱼虫卵太多,早春施肥和倒藻所产生的有机物是鱼虫的饵料,有利于鱼虫大量暴长。 图为水倒藻、浑浊诱发的EMS,导致对虾出现浮游现象早春定向做水,进而衍生稳定池塘生态的方法:硬水:肥水前先用白云石粉10-20公斤泼洒,这样可提高水体总硬度、总碱度,有利于稳水;而且这步骤既可提高底土的矿物质,又能提高水体的总硬度、总碱度。 这步骤对水软的黑膜塘特别关键! 定菌:所谓“定菌”,就是使用有益菌定向构建池塘水生态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道,定向建立稳定的有益活菌生态系统,最终达到水体微生态(菌藻相)的良性动态平衡,以确保物质能量传递的畅通,减少产生有害物;其目的是为有利于随后培藻。 土塘定菌:用养底王5亩/包或黑金神5亩/包+红糖4-6斤/亩。 黑膜底高位池与工厂化养虾定菌:用活菌王3~6毫升/立方米+肥水型益生健0. 2~2克/立方米。 定菌后1~2天即可弱光选藻。 具体操作:黑霸2~3亩/包全塘泼洒,放苗前后2~3天根据水质情况可重复1~2次,以强化稳固水体生态。 以上三个步骤可以分开使用,也可以在同一天使用。 图文/朱行超整合编排/辛沛媛www. ohei. cn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生态养虾第一步:重建对虾塘微生态平衡》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殖龙虾第一步是什么”专题。 发布时间:2024-08-27 08:35:4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4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