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黑鱼成鱼的养殖技术 内容: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 黑鱼成鱼养殖,是指在池塘、湾塘、水池、网箱等小水体中将各种规格的鱼种养成食用鱼的生产过程。 近几年来主要采取池塘高密度单养为主。 现简述如下,仅供参考。 一、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 养殖设施:土池塘、水泥池等。 水深要1-2米。 提水设备齐全。 2. 水源:河水、水库水、地下井水等均可,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 3. 面积:为了方便生产管理和销售,鱼池的面积宜小些,1亩左右,不要超过2亩。 4. 有进排水口。 在池周边须设40-60厘米的网拦等防逃设施。 5. 在池的四周水面种上水草(一般以不超过鱼池面积的20%为宜),作为隐避物,便于遮挡阳光、避暑、捕食,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水温。 6. 在投放鱼种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 二、养殖技术。 1. 鱼种放养:①鱼种规格:选用10厘米以上(10-14厘米,60克-100克)当年鱼种,鱼种要规格一致,无伤无病。 ②鱼种来源:选择当地生产的鱼种。 ③放养时间:当年在9月至10月上旬为好,可摄食恢复体质,提高越冬成活率。 年后放养应在3-4月。 ④消毒:下塘前必须严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或10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泡10分钟。 ⑤放养密度:水深在1. 2-1. 5米,50-60克左右鱼种每亩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鱼种每亩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则放养量相应降低。 2. 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抢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 饵料种类以鲜动物饵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 淡水中有餐条、麦穗、沙里爬、幼鱼白、小鲫、小马非、鱼旁鱼皮、青稍、小青虾等,海水的有沙丁、青(黄)鱼古等各种小杂鱼。 在吃食旺季,鱼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左右,高者可达10%以上。 吃食淡季为3-4%。 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 天气的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孬好,鱼的摄食量是大不一样的。 3. 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巡塘。 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②换水。 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 ③防逃。 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三、黑鱼常发疾病与防治。 1. 水霉病。 防治方法,在拉网运输和放养等操作时要尽量仔细,防止鱼体受伤;用0. 1PPM的孔雀石绿或0. 5PPM的甲基蓝进行全池消毒,鱼种发病时,可采用10PPM的孔雀石绿或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洗。 2. 肠炎病。 防治方法,在100公斤饵料中拌入34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日投喂二次,连续3天。 3. 粘孢子虫病。 防治方法,用0. 2-0. 5PPM浓度的90%晶体敌百虫治疗。 发布时间:2024-08-25 09:00:0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