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产奶期奶牛饲养管理措施 内容: 通常情况下,母牛产下牛犊之后的时期称为产奶期或泌乳期。 此时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对提高母牛产奶量有重大意义。 产奶期奶牛饲养产奶前期。 奶牛产犊后的两周称为产奶前期。 在产奶前期,由于母牛刚产完牛犊,体质比较虚弱,消化功能有所减退,产道尚未复原,乳房还存在有水肿的情况。 因此,产奶前期应以母牛健康恢复为主,不宜过早对母牛进行催奶,防止大量挤奶对母牛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预防产后疾病发生。 产下牛犊后,应立即将母牛驱赶站立起来,防止子宫外脱,并使母牛饮用10~20公斤含有盐和钙的温热麸皮汤,对母牛体力恢复、胎衣排出有重要作用。 麸皮汤的配制方法:麸皮500克,碳酸钙50克,食盐50克,兑入适量温水并拌均匀。 为使产犊后母牛子宫尽快恢复,应使母牛按照1次/天的频率饮用益母草红糖水,连续服用2~3天。 益母草红糖水的配置方法:益母草250克磨成粉,水1. 5升,煎成水剂,加入红糖1公斤,水3升,混合均匀。 益母草红糖水的饮用温度为40℃~50℃。 根据母牛乳房状况和食欲适当增加精料饲喂。 如果母牛出现乳房水肿或消化不良的情况,应减少精料饲喂量。 同时,应控制好根茎饲料及青绿饲料的喂养,自由采食干草。 产奶旺盛期。 母牛产犊后的16~100天被称为产奶旺盛期。 此时是整个产奶期的黄金时期,产奶量在全产奶期中大约占到了40%。 饲养管理会影响到母牛的产奶性和整个产奶期的产量。 限制饲喂低能量的饲料,补充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 通常情况下,日粮干物质中应含有16%~18%的粗蛋白质、0. 7%的钙、0. 45%的磷,精料与粗料各占一半比例。 如果饲料中精料过多会造成母牛瘤胃pH值偏低,胃酸过多,对母牛造成不利影响。 为平衡pH值,在饲料中添加碳酸氢钠和氧化镁缓冲剂。 在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可以对高产奶牛采用引导饲养法,产奶多但相应喂料也增多,多喂精料,适量粗料。 具体做法是:从生产前两周开始,饲喂精料1. 8公斤/天,以后逐渐增加,每天增加0. 5公斤,直至每100公斤饲料中含有1~1. 5公斤精料。 达到产乳高峰期后,精料量应随之固定,等产奶高峰期过后,根据乳脂率、产奶量、母牛体重等状况适当调整精料饲喂量。 在引导饲养期内,粗饲料要足量、优质,让母牛自由食用,并保持饮水充足,降低母牛消化道疾病发生。 引导饲养法可以让高产奶牛在达到产奶高峰期之前能够将营养物质储备充足,甚至能够出现新的产奶高峰期,使养殖效益得到提升。 产奶中期。 通常情况下,母牛产犊后101~200天被称为产奶中期。 此时母牛的泌乳量开始逐渐减少,奶牛的食欲也会变得更旺盛。 在产奶中期内,饲养任务主要是降低泌乳量的减少速度,一般应控制到每月降低6%~8%的速度内。 饲喂多样化、适应性好的饲料,并减少精料饲喂,增加母牛粗饲料食用量。 产奶后期。 产犊后201天到停止产奶被称为产奶后期。 这一时期内的饲料饲喂应满足母牛的标准营养需求,对于体质消瘦、营养不良的母牛,要针对性增加相应营养,使母牛体重尽快恢复,体力增强,身体状况达到中上等。 另外,要防止奶牛体质过肥,引起一些其他疾病。 产奶母牛管理管理好奶牛群对提高产奶量有重大作用。 分群饲养。 根据奶牛场实际情况,对不同产奶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奶牛进行分群饲养,不同营养水平的奶牛对饲料要求也不同,分群饲养能够更大限度提高母牛的产奶性能。 适量运动。 这对母牛的消化、增强母牛体质、促进产乳量都有帮助。 如果奶牛缺乏运动,体质容易肥胖,会降低泌乳性能与繁殖能力,同时肢蹄长期不运动也容易发生疾病。 因此,母牛应有适量的运动,除了挤奶时间在室内外,其他时间应让其在运动场上进行自由运动。 保持牛体、牛舍卫生良好。 每天对牛体进行一次刷拭,刷拭应在奶牛进食和挤奶时间之外进行,防止灰尘、毛发等杂物掺入饲料和牛奶中。 同时,清洁干燥的牛舍对奶牛健康至关重要。 奶牛饮水充足。 舍内应安装自动饮水器,在运动场中也应建造饮水池,母牛能够及时饮用充足干净的水。 发布时间:2024-08-12 09:02:1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3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