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猪病为什么比较难治? 内容: 1 疾病表现复杂,诊断困难 目前,多病原混合感染已成为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使得临诊表现和病理变化不及单纯感染那么典型,同时,非典型化病例的出现,使得猪病诊断更加困难。 临床实践中,猪病诊断方法有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病理学诊断、微生物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 但是,基层兽医常用的方法仍是流行病学诊断、临诊诊断或病理学诊断,有些甚至不会病理剖检,因此,诊断只凭经验,结果可想而知。 疾病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若诊断差之毫厘或错误,治疗则谬以千里。 因此,当前猪病治疗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诊断困难。 对策:掌握猪病诊断方法,拓宽疾病诊断思维。 在掌握传统诊断方法同时,猪病实验室诊断技术将是今后猪病诊断的重要方向。 因此,建议有条件的猪场或兽医门诊**设猪病诊断实验室,规格不必太高,能进行常规细菌病和寄生虫病诊断,能利用诊断试剂盒、胶体金试纸等进行快速检测即可。 2 混合感染,影响疗效 当前猪病流行特点之一就是多病原引起的混合感染,如细菌与细菌、细菌与病毒、病毒与病毒或与寄生虫等。 猪一旦发病,多为混合感染。 多重感染带来的后果就是增加了诊断和防制的难度。 同种治疗方法在单纯感染和混合感染病例上呈现出的疗效存在差异。 原因在于细菌混合共存,其中一些菌能抵御或破坏宿主的防御系统,使共生菌得到保护。 更为重要的是混合感染常使抗生素活性受到干扰,体外药敏试验常不能反映出混合感染病灶中的实际情况,故增加了治疗难度。 对策: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增强猪体抵抗力。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科学选择和使用消毒药。 根据当地疾病流行情况和猪场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免疫程序,不可盲目照搬。 3 免疫抑制病危害严重 免疫抑制是由于免疫系统受到损害,导致机体对抗原应答能力下降,对疾病敏感性增强的一种免疫异常状态。 引起免疫抑制的病因有非传染性因子和传染性因子两大类。 非传染性因子有霉菌毒素、营养缺乏(如微量元素、维生素等)、药物因素(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及应激因素等。 传染性因子有猪圆环病毒、、圆环病毒感染等。 因此,对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的疾病来说,治疗难度可想而知。 对策:预防为主,在做好饲养管理同时,若有商品化疫苗,可用疫苗免疫预防,减少此类病的发生。 一旦发病,以控制继发感染,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主,同时,可以疫苗紧急接种,是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5 兽药质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虽有1464家生产企业通过GMP认证,但兽药质量仍不容乐观。 在农业部每期公布的不合格兽药企业名单里,所谓知名企业,也屡次上榜,更不用说那些套牌企业。 目前,兽药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生产和流通假冒兽药;添加违禁药物成分,如抗病毒西药;含量不足,有些甚至查不到药物成份;包装标示药物与实际所含药物不同;添加不明物质,干扰兽药的正常检测。 因此,拿着假冒伪劣兽药、含量不足的兽药去治病,效果可想而知。 发布时间:2024-08-11 09:29:47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