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稻螺立体种养技术 内容: 南美螺学名大瓶螺,又称龙凤螺,是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优质食用螺,其肉质脆嫩味鲜美,为高蛋白低脂肪绿色保健食品,享有盘中美玉之誉。 一、场地选择。 套养南美螺的稻田要求水源充足,进水、排水方便,光照充足,不受洪涝影响,无工业废水污染。 稻田面积以2. 2亩左右为宜,土壤酸碱度(pH值)7. 5以下,冷浸田不宜养螺。 二、场地建设。 先在稻田四周边沿挖环形水沟,沟宽1. 5米、深0. 4米左右,大面积田须在中间增挖横沟或井字形沟,水沟面积约占田面积的20%,取沟中泥土将低矮田埂加高至0. 5米以上。 在稻田上下方各设进水和排水口1-2个,并安装50目的铁丝栏网,以防螺只逃失。 每亩稻田用生石灰30公斤全田抛撒,杀灭病菌虫卵。 然后按种稻要求犁田、耙平,7天后将沟水换1次。 三、螺苗投放。 种螺在4月初开始产卵,人工孵化期10-15天,当幼螺长至体重5克左右时,选晴天分批投放,每亩稻田投放螺苗3万只。 放养前,将螺苗放入6%的食盐水中浸渍3分钟,以消毒灭菌,然后均匀放入水沟中,保持水深30厘米。 并在水沟中放养少量浮萍,供螺采食。 四、饲料投喂。 放养后的螺苗以青饲料为主,可投喂菜叶、嫩草、浮萍、莲花草及高蛋白饲草等,辅以少量细米糠、豆粕等精饲料。 每天饲喂量:青饲料为螺体总重量的5%-8%,精饲料为螺重的1%,早晚各投料一次。 随着螺的生长,食量增大,饲料投喂量也要相应增加。 五、饲养管理1、水质管理。 南美螺的抗病能力强,很少发生病害,但要求水质清新,忌肥水、污水。 在田沟中适量放养浮萍、水葫芦、莲花草,有利于净化水质和提供部分食源。 当沟中水体溶氧量低于5毫克/升时,应及时换水,或保持微流水状态,注意清除饲草中的腐败枯叶,以免污染水质。 当水温高于40℃时,应加深田沟水位,使水温降至32℃,防止高温死亡。 2、敌害防治。 南美螺的病虫害少见,但鼠害较严重。 防治方法是:幼螺放养期,在四周田埂上适量放一些樟脑丸,能使老鼠闻而却步。 成螺繁殖期,夜间在田更上施放敌鼠钠盐等鼠药,每隔15天放1次,连放3次,或在田埂上用鼠夹、捕鼠笼、电猫等物理方法捕鼠灭鼠。 还要谨防鹅鸭下田,蚕食螺类。 3、防逃逸。 南美螺在雷雨天有逃逸的特性,但它又怕碱,当pH值达到11. 5时就失去活力。 因此,在田埂边撒放一条石灰线可防止螺逃逸。 六、稻秧栽插与管理1、选种育秧。 选择生育期长、产量高的中稻品种,能利用稻秆为螺挡阳降温。 采用药肥包衣剂技术浸拌稻种,用塑料秧盘培育壮秧。 2、栽秧方法。 5月中下旬,采用人工抛秧法栽插稻秧,抛秧密度为株行距23厘米×27厘米。 3、施肥晒田。 栽秧前,一次施足基肥。 按每亩稻田施放农家肥400公斤、磷肥25公斤、碳铵20公斤。 栽秧后再追施尿素8公斤,以利稳蔸、分蘖,以后不需施肥,以螺粪肥田。 按常规晒田有利稻谷增产,原则是晒田不晒螺,做到轻晒、短晒、日晒夜不晒。 适时排水和灌水,结合田沟水质换水。 4、防病治虫。 由于稻种采用了科学的消毒灭菌措施,一般不需施药防治。 万一发生病虫害,可施用杀虫双、甲胺磷等低毒农药。 施药前,将田面水位加深,喷药时间选择在气温高的中午进行,高温时间螺只沉入水底,采用喷雾式对稻叶面直接喷射,尽量避免农药落入水中。 喷药后,适当降低田间水位,以免螺接触稻秆,造成死亡。 螺只在晚间活动频繁,常爬入田间摄食杂草,因此,不需人工或药物除草。 七、捕捞利用。 商品螺收获从8月份开始,捕大螺留小螺,至11月上旬结束,捕获的螺用清水淋洗干净,按体重规格30-50克、50-80克、80-100克分级挑选,装入竹筐柳篓等容器中上市销售。 长途运输时,要求容器保持湿润透气,可持续10天不会死亡。 目前,南美螺的市场售价:在洞庭湖区一般商品螺每公斤为5-6元,在天津、北京市场可卖到每公斤10元。 在利用方面,南美螺主供宾馆、饭店、酒楼制作名贵菜肴,或小吃摊挡烹制麻辣唆螺,或供厂家加工休闲方便食品等,也可出口创汇。 小螺除用作下年螺苗外,还可饲喂珍稀动物。 发布时间:2024-07-28 09:40:3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3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