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山羊流产预防措施 内容: 山羊流产是威胁养羊业发展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山羊产业发展,适龄山羊的流产现象逐年上升,并呈现地方性流行,流行面积广,并保持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山羊新品种的改良与推广,限制当地养羊业的发展。 引起山羊流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病因两大类,笔者将对山羊发生流产的原因做分析并提出治疗与预防措施,意在减少山羊流产疾病发生,降低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原因分析经过笔者调查与分析,山羊流产发病原因大致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大类。 传染性病因1. 布氏杆菌病。 羊布氏杆菌病临床主要症状是流产,一般多发生在妊娠后3月-4月的母羊,初次感染该病时流产率,但大部分羊感染后可获得免疫而自愈。 该病极易造成区域性流行与传播,并对人类构成较大威胁。 2. 衣原体病。 鹦鹉热衣原体是引起山羊、绵羊和牛的一种传染病,常导致山羊流产、产出死胎或产后不久即死亡的羔羊。 当怀孕母羊感染衣原体后在胎衣特别是绒毛叶上生长繁殖,引起发炎,导致胎羔早产。 每年的2月-4月是感染热衣原体高发期,2岁左右的母羊发病,常表现出无前兆性流产,给养羊业造成很多的经济损失。 本病常呈地方性或散发流行传播。 3. 寄生虫病。 由于目前养羊户受传统思想影响,对羊寄生虫病防治意识不高,即使有养羊户对寄生虫进行过防治,但效果和力度均不够,因此,羊寄生虫病常引发羊群死亡与流产,寄生虫病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主要原因。 非传染性病因1. 气候因素影响。 不良气候影响是导致山羊流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养羊环境往往山陡沟深,昼夜温差较大,大风寒天气较多,如正值母羊怀孕期间遭受极端天气的应激刺激,极易发生流产。 2. 营养不良影响。 营养不良与不均衡是导致山羊流产的重要影响因素。 目前大部分山羊主要以放牧为主,其膘情受季节的影响。 山羊夏秋季因牧草肥沃而肥壮,冬春季因牧草匮乏而瘦弱。 同时,因为养殖户对羊群的补料不及时或不重视,在冬春季极易发生山羊营养不良的现象。 怀孕母羊如正值胎儿发育快需要营养之时,常因饲喂量不足和营养供给不足,发生流产现象。 3. 饲养管理不当。 山羊饲养管理不当也是导致流产发生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日常山羊的饲养过程中忽视管理,不及时饲喂,不供给足够的饮水,缺乏保温御寒的羊舍,饲养密度大,长期营养不足、不均衡,饲喂发霉变质含毒的饲料等;公母羊混养,母羊遭受碰撞等;发生疾病时未采取正确治疗方法及给药量,导致药物刺激而发生流产。 预防与控制措施1. 加强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当发生羊衣原体病或布病导致母羊流产时,应立即隔离流产羊,将胎儿、胎衣及污染的物体彻底消毒处理,并使用疫苗接种进行预防接种有效防治疾病的感染。 该类传染病应制定严格的防治计划,减少疾病带来的危害。 对流产母羊应坚持阳性淘汰制,以达到净化该病的目的。 2. 做好驱虫工作。 加强羊群的驱虫工作,采用新的驱虫兽药,如虫克星、阿福丁、伊力佳、阿力佳等。 春秋季定期驱虫,控制和降低羊只体内外寄生虫的危害。 驱虫后对粪便堆积进行生物发酵。 3. 加强饲养管理。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避免因拥挤、缺水、采食毒草、霜草、冰凌水、受冷等管理不当因素诱发流产。 同时要实现科学放牧,对产羔母羊、羔羊及公羊及时补喂,制定冬春补喂标准,母羊怀孕后期补喂标准要高于怀孕前期标准,改善机体的免疫机能,对补喂羊只做到定时定量,不补喂霉变的饲草、饲料。 4. 供给均衡营养。 营养成分的摄入,提供充足、营养全价的饲草料。 在冬春季,单靠放牧采食无法满足山羊自身的营养供给,特别是怀孕母羊胎儿的生长发育要求,应供给充足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胎儿生长发育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等补给。 同时要多饲喂一些胡萝卜和玉米、豆饼、棉籽饼或棉籽等谷物饲料,增加母羊的抗病力,确保胎儿正常生长发育。 5. 搞好圈舍卫生消毒。 圈舍要清洁卫生,阳光充足,通风良好。 入冬后不再清除粪便,经羊只踩踏形成暖炕,春秋之交挖粪出圈。 冬春季每天清扫圈内、食槽内废弃草秸和掉圈毛。 及时消除栏舍粪便和杂草,定期消毒棚圈,防止疫病传入。 6. 抓好免疫。 因地制宜制定免疫程序,提前注射防流产疫苗,防止外来疫病传入,尽量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以防感染。 发布时间:2024-07-21 09:50:4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