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畜牧知识:土鸡主要疫病的治疗 内容: 【www. ohei. cn - 土鸡的养殖知识】土鸡抗病力强,一些在良种鸡易于发生的疫病,土鸡却很少发生。 影响土鸡健康的主要有3种病毒病、3种细菌病和3种寄生虫病。 针对土鸡的易发病并结合当地疫情状况,相应做好防治工作,可有效提高土鸡的存活率。 一、3种病毒病的防治1、鸡新城疫:由新城疫病毒引起,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腹泻,粪便呈绿色,精神沉郁及神经症状,头部和面部肿大,产蛋停止等,敏感鸡群死亡率常高达90%~100%。 预防措施:雏鸡7~10日龄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首免,18日龄二免,60日龄以上用新城疫I系肌肉注射;2、传染性法氏囊炎:由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引起,症状为病鸡排白色或浅绿色稀粪,精神委顿,头下垂,眼睑闭合,羽毛蓬松,最后极度衰竭而死,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 3、鸡痘:由鸡痘病毒引起,病鸡身体各个部位可见结节,白喉型鸡痘可见口腔、食道气管粘膜溃疡或黄白色病灶。 预防措施:14~21日龄用鸡痘疫苗刺种。 二、3种细菌病的防治1、鸡白痢:由沙门氏菌引起,病鸡表现为精神、食欲差,翅下垂,羽毛松乱,喜蹲伏,排黄白或绿色粪便。 防治措施: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2、禽霍乱: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急性型病鸡羽毛松乱,不吃,呼吸急促,鼻口流出有泡沫的粘液,排黄、灰或绿色稀粪,体温升至43℃~44℃,昏迷,1~3天死亡,慢性型表现关节炎、跛行、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30日龄后用禽霍乱灭活苗肌肉注射,发病后用磺胺药,青、链霉素,红霉素治疗有效。 3、大肠杆菌病: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小鸡表现为厌食,羽毛松乱,不爱动,最后死亡,成年鸡鸡冠萎缩,颜面发白,有的下痢。 局部感染呈局部临床症状,如关节炎、眼炎以及伴有呼吸症状。 预防用大肠杆菌油苗1月龄肌注,治疗用抗菌素(如卡那、新、氯、链霉素)、磺胺类和呋喃类药均有效。 三、3种寄生虫病的防治包括绦虫病、蛔虫病和球虫病。 1、鸡感染绦虫和蛔虫后,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鸡冠苍白,贫血,羽毛松乱,双翅下垂,肠炎下痢等,鸡每公斤体重用丙硫咪唑5mg可驱除这两种寄生虫。 2、半个月至3个月龄的雏鸡最易感球虫病,常表现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驱除球虫的药物有氯苯胍、痢特灵、球净、三字球虫粉等。 相关知识畜牧知识:饲养土鸡的方法饲养土鸡的方式有很多种,养殖户们不能盲目选择土鸡饲养的方法,必须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及地理条件,运用土鸡养殖技术里土鸡养殖的技术,合理利用有效的地理条件,选择适合养殖土鸡的方式. 土鸡养殖方式与鸡舍建筑形式有密切关系,为此,在设计鸡舍时必须同时考虑采用什么饲养方法,合理的利用鸡舍空间,发挥鸡舍效益。 饲养方式又与饲养分段制度有关,全程饲养的鸡群,其饲养方式与两段式及三段式饲养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鸡舍建筑形式的要求也存在差异。 确定饲养方式不仅要考虑鸡群自身的需要和管理的方便,还必须考虑到投资的大小和鸡场的水、电、暖条件,做到因地制宜。 1、地面平养方式:适宜于饲养雏鸡。 地面平养方式的主要优点是不须过多的设备,投资少,活动范围大,利于强健鸡群的体质。 饲养肉用土鸡时,因可以铺设柔软的垫料,会减少胸、腿部疾患发生。 缺点是单位面积饲养量少,在防疫卫生方面,要将加强垫料管理作为主要内容之一。 2、笼养方式:适宜于饲养各品种类型各阶段的鸡。 主要优点是饲养容量大,可有效利用鸡舍面积,饲养管理方便,较易于加强卫生管理。 缺点是一次性设备投资大,对饲料营养的要求较为严格,饲养肉鸡时易发生胸、腿部疾病,饲养地方品种土鸡应激反应强烈,蛋鸡全程笼养时体质易变差。 3、网上平养:可以饲养各类土鸡。 饲养容量稍大于地面平养,少于笼养,管理操作上优于地面平养。 由于是离地饲养,对卫生管理有利,但必须有一定的设备投资。 4、三分之一棚架方式:是集网上平养设计要求,在小型鸡场可用于饲养育成阶段以后的个类鸡。 无论哪种饲养方式,目前现代家禽企业大多 采用自动化,甚至用计算机控制的集约化生产,它主要包括自动喂料系统、自动饮水系统、自动光照系统、自动通风系统、自动控制环境系统、自动清粪系统、自动集蛋系统、自动计数分析系统等。 畜牧知识:土鸡蛋鸡的饲养管理土鸡20~22周龄开始产蛋,凡是体重达到产蛋要求的母鸡,产蛋前2周开始换成产蛋饲料,增加蛋白质的含量。 对于体重过重的母鸡,进行绝食或减少饲料的投入量,以减轻体重;对于体重过小的母鸡应推迟产蛋饲料的喂养,增加体重,检查免疫接种记录。 及时转群和断喙,淘汰无饲养价值的母鸡。 母鸡产蛋后免疫力下降,产蛋期要保持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用不影响母鸡产蛋的药物,保持相对稳定的光照时间。 进入产蛋高峰后,平养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6~18只。 为了增加产蛋量,要保持鸡群的相对稳定,对产蛋鸡舍每周消毒一次,定期在饮水和饲料中添加抗生素。 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合理的营养搭配,增加新鲜青饲料的数量或添加维生素。 稳定光照时间,每天保持16小时左右,自然光照不足时要进行人工补光。 产蛋期最适宜的温度为12~25℃,产蛋率可达90%以上;当温度超过27℃时,产蛋率明显下降,蛋重变轻;当温度持续超过34℃时母鸡就会衰竭死亡。 进入休产期后要加强驱虫,常用的驱虫药有盐酸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可驱除蛔虫、绦虫等。 进行强制换羽,可延长产蛋时间。 对进入换羽期的母鸡强行断水、绝食、断光5~7天,可促使母鸡换羽。 休产后60天左右,有个别母鸡开始产蛋,这时可恢复正常的光照时间,更换产蛋饲料。 当第二次产蛋量明显下降后,就应该把母鸡及时处理掉,进行更新换代。 畜牧知识:农村放养土鸡养殖技术现将技术要点介绍于下: 品种选择 土鸡,即本地鸡,有的叫草鸡。 由于品种间相互杂交,因而鸡的羽毛色泽有 黑、红、黄、白、麻等,脚的皮肤也有黄色、黑色、灰白色等,市场消费也不一样。 故要选养适宜当地消费市场的品种,就广东而言,三黄鸡、杏花鸡、麻鸡均是较好的品种。 温室育雏 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 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① 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 5℃。 ②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③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④适时饮水和开食。 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 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 02%0. 03%的高锰酸钾。 ⑤高密度育雏。 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以上(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网、床、散结合 养殖户应根据自己饲养的数量来适当改造鸡舍,要求室内地面为水泥地面,有窗户和地窗,使空气流通和采光充足。 并做好网床或鸡笼,立体式三层为宜。 网床的多少以养鸡的数量来定,一般按4520只/平方米来计算(前期密度大一点)。 网床第一层离地面高40厘米,网床高30厘米,上下层之间的距离20厘米,一二层网床顶部应搁置承粪板(可用三层板),网床的骨架部位用木材或白夹竹,网床四周和底部用1厘米1厘米网目的塑料网固定好,料桶和饮水器均置于网床内。 将庭院林地用尼龙网围起来,每隔23米远打一根桩柱,将尼龙网捆在桩柱上,靠地面的网边用泥土压实。 所圈围场地的面积,一般以每只鸡不少于1. 5平方米计算,越宽越好。 买回的脱温小鸡(已经过育雏的小鸡)至1公斤体重的阶段在网床内饲养,1公斤后至出栏期间在所圈围的院林地内放养(雨天和霜雪天不放入),饲喂中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 网床内饲养,鸡活动范围小、鸡体能量消耗少,增重加快;鸡在圈围的院林地散养,能捕食野生杂草和生物昆虫,改变食物结构,肉质品味高(保持土鸡肉质的品味)。 畜牧疾病:土鸡生态养殖技术--严防三类疫病1防制细菌性病一是鸡白痢,其防治措施为:用氟哌酸、环丙沙星或恩诺沙星饮水。 二是禽霍乱,其防治措施为:雏鸡30日龄后肌肉注射禽霍乱灭活苗,用磺胺类药、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治疗病鸡均有效。 三是大肠杆菌病,其防治措施为:鸡群1月龄时肌肉注射大肠杆菌油苗,用抗菌素如卡那霉素、新霉素、链霉素以及磺胺类药治疗病鸡均有效。 2防制病毒性病一是鸡新城疫,其预防措施为:雏鸡7~10日龄时用新城疫Iv系疫苗饮水或滴鼻进行首免,鸡群18日龄时进行二免,60日龄以后用新城疫I系疫苗进行肌肉注射;二是传染性法氏囊炎,其预防措施为:雏鸡14~21日龄时用法氏囊弱毒苗饮水,水中加2%的脱脂奶粉;三是鸡痘,其预防措施为:雏鸡14~21日龄时刺种鸡痘疫苗。 3防制寄生虫病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的用量给病鸡投喂丙硫咪唑可达到驱除球虫和蛔虫的目的。 0. 5~3月龄的雏鸡最易感染球虫,表现出贫血、消瘦、下痢和粪中带血等症状,驱除球虫的药物有氯苯胍、球净、三字球虫粉等。 畜牧知识:山区土鸡放牧饲养技术一、饲喂前的准备工作:1. 场地选择:鸡场应选择地势高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环境幽静的草地、河谷、林地、果园等,阳光充足的地点。 2. 鸡舍建设:在林地较高平坦处建鸡舍。 鸡舍可用竹木框架、油毛毡(石棉瓦或尼龙布)做成顶棚,棚高2. 5米,用尼龙网或铁丝网圈围(冬天改用塑料布保暧),鸡舍内用竹木架起,距离地面0. 3米左右,使鸡体与地面隔开,鸡舍面积大小根据养殖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15--20只为宜,主要用于夜间栖息和风雨天避雨。 二、雏鸡品种的选择1. 为了堵绝外来疾病的侵袭,在选雏前要进行实地考察,尽量在本地无传染病史的鸡场,选择种鸡普系登记齐全、管理规范、防疫制度健全的育雏厂调运,鸡的品种可选用抗逆性强的优良地方品种,如三黄鸡、麻鸡、来航鸡等。 三、雏鸡的饲养1. 适时开食和饮水:雏鸡先在舍内饲养,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可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和多维维生素或配制0. 01%的高锰酸钾溶液饮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急反应,便于胎粪的排出。 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2022℃),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颗料饲料。 2. 控制好鸡舍内的温度:刚出壳的雏鸡温度要求摄氏35℃(指与鸡背部同高处的温度)以后每5天降低1℃,在3542日龄时温度最后降至2022℃。 在保温的同时,还需要通风换气,常用的保温方法有纸箱、热炕、育雏笼等。 热炕的育雏方法是:炕上用砖砌成墙,用竹片做成拱形,棚高0. 8-1. 0米,四周用塑料薄膜覆盖做成简易小温室,在炕上铺垫短麦草、干锯末等,炕上的垫料2-3天要更换一次。 3. 光照要适当:1日龄小鸡光照相23小时(灯泡不要过大,一个炕一个15-25W的即可),2-15日龄每天减少1小时,16日龄后不再补充光照。 4. 舍内饲养密度要适宜:0-10日龄的雏鸡每平方米40-50只,10-20日龄30-40只,20-30日龄20-30只,42日龄每平方米20只。 5. 注意通风:鸡舍内要通风,它能给鸡保证足够的氧气,但要防贼风。 6. 定期喂不溶性沙砾。 沙砾能增强鸡的消化功能,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 四、放养的时间及放养的密度1. 在舍内饲养20天后,即可选择晴天放养。 最初几天,每天放2-4小时,以后逐渐延长时间。 夏天30日龄、春秋35日龄、冬天45日龄即可转入舍外饲养,初进林地时要用尼龙网限制在小范围内,以后逐步扩大,最好用丝网围栏分区轮放,放一周换一块地方,每亩地100---150只即可。 五、饲养管理:1. 雏鸡阶段用全价饲料。 第一周龄每天喂6次,第二周龄每天5次,第3-4周龄每天4次,第5-6周龄每天3次,第7周后逐步过渡到成年鸡料,并减少饲喂数量。 放养第一周后,早、晚各喂1次,第二周每晚一次,对品质较高,生长快的土种鸡5周龄后可逐步换为谷物玉米等杂粮。 六、疾病防治1. 防疫:1日龄时雏鸡皮下注射马立克氏疫苗;5-7日龄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疫苗点眼或滴鼻;10日龄用传染性法氏囊疫苗饮水;12-15日龄用新城疫Ⅱ系或Ⅳ系苗首免;20日龄胸部肌肉注射或颈部皮下注射禽流感疫苗;30日龄、75日龄各接种鸡痘疫苗一次、皮下刺种,2月龄进行第二次新城疫免疫。 在接种疫苗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Vc、速补14、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等可增强免疫效果。 2. 药物预防:4-21日龄鸡白痢最易发生,从第3日开始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预防。 预防药物如青霉素、土霉素、大蒜汁等;15-60日龄易发生鸡球虫病,可用克球粉、氯苯胍、青霉素等,加入饮水中,药物连喂5天后停2天,可继续饲喂。 在肉鸡中后期防治疾病尽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药物,多采用中药及采取生物防治,以减少和控制鸡肉中的药物残留。 七、适时销售1. 合适的饲养期是提高肉质的重要环节。 饲养期短肉中水分含量多,营养成分积累不够,,鲜味素及芳香型物质含量少,肉质不佳,味道不鲜,达不到优质土鸡的标准。 饲养期过长,肌纤维过老,饲养成本太大,不合算。 根据土鸡的生长生理和营养成分的积累特点,以及小公鸡生长快于母鸡,性成熟早等特点,小型肉公鸡约100天上市,母鸡120天上市;中型肉公鸡约110天上市,母鸡130天上市。 此时上市,鸡的肉质鲜嫩,是体质、质量、成本三者的最佳时期。 八、加强管理1. 病死鸡的处理:如发现病鸡及时隔离,死鸡应立即深埋或烧掉,对场地用具和物品用0. 20. 4%的过氧已酸进行消毒。 2. 鸡舍卫生及消毒:舍内用具及物品应经常清洗、保持干净。 舍内鸡粪每隔半月清理一次,用10%-20%的生石灰水消毒,并用尼龙布密封鸡舍用40%福尔马林溶液熏蒸。 同一块林地放养23年后要更换另一块林地,让林地自然净化2年以上,待全面消毒后再养鸡。 3. 严防鼠害或其它动物侵害:林地或草地用铁丝网、尼龙网或竹栅栏圈围,防止鸡外逃或野兽入侵。 4. 注意天气变化:要及时收听当地天气预报,在雨、雪来临前要做好鸡舍的防风、防雨、防漏、防害工作。 畜牧疾病治疗:土鸡散养技术散养的土鸡,肉质好,味道鲜,深受消费者欢迎。 随着土鸡散养业的发展,土鸡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让养殖户们受到了更多的养殖利润,下面详细介绍下土鸡的散养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肉质的需求以追求风味、野味、回归自然为时尚,以往室内平养的快大型肉用鸡在市场上销路渐差,取而代之的家鸡,俗称土鸡,又名叫笨鸡,倍受青睐。 这几年,我们利用果园、山地、闲田、荒滩等养殖土鸡比例越来越大,由于其具有省工省力、管理粗放、肉质近似土鸡,禽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的特点,形势发展较快,饲养量已达养鸡总数的70%-80%。 果园、山地、闲田、荒滩均可养殖,只要认真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利用我们的低成本保健的养殖技术,发展优质土鸡,增加收益,前景十分广阔。 土鸡的散养技术有以下几点:1、土鸡放养有季节性。 天气寒冷的季节不适合放养这种饲养方式,因此我们可以讲放养的时间控制在每年的3~9月份,其他月份我们可以利用起来,加强育雏或室内饲养能。 在放养的同时进行归牧调教。 其具体措施是:在放养过程中有意识在草地或坡地上撒少量的中鸡粒料和谷物,边撒边敲饲料盆,或吹哨子,以形成条件反射,使其在听见声音后,就有东西吃,便于以后收牧。 2、营养饲料的平衡,这是很多养殖爱好者容易忽视掉的一点,目前喂鸡的饲料多为购买的全价饲料,营养成分很全,一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但一些养殖者认为饲料的营养越高越高越好,因此常常花大价钱购买高浓度饲料,这其实是不经济的。 保持饲料的营养平衡,根据鸡只的生长阶段补充营养即可,并不是蛋白质含量越高,营养含量越高越好。 3、以预防为主,做到每天观察鸡群吃料、饮水情况。 中鸡、大鸡在栖架上过夜,成排成对,各就各位,利于经常查看鸡粪,找出相对应的病鸡。 另外,病鸡入舍飞不上栖架,当鸡群外出时,有病的鸡也不会飞离栖架,病重的鸡则会从栖架上摔下来,据此查找病鸡。 发现病鸡立即隔离,清粪工作每周1次,雨雪天气严禁放牧,以免打湿鸡羽,使鸡受凉感冒。 放牧场地应事先检查,发现死动物立即远弃,以防鸡群中毒。 畜牧疾病治疗:土鸡养殖消毒免疫做好鸡的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这是规模养鸡成功的关键所在。 因此,要搞好免疫接种和消毒防疫工作,减少鸡的死亡,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率。 对土鸡的免疫程序,应结合生产的性质(商品肉仔鸡)而定,最好是按肉鸡的免疫程序来参照进行,即1日龄的雏鸡免疫接种马立克氏疫苗(无条件时也可不搞,这主要是在孵化场搞);67日龄的鸡用鸡新城疫ⅳ系苗(或v4苗)、法氏囊b87苗、传支h120苗等混合饮水免疫;2428日龄用鸡新城疫ⅱ系苗饮水免疫一次;60日龄再用鸡新城疫ⅰ系苗注射接种一次,以后不再免疫接种。 同时,在饲料饮水中添加一些药物预防疾病的发生,在27日龄添加0. 02%的痢特灵和0. 01%的土霉素或青霉素、庆大霉素等,1317日龄又重复用上述药物;1990日龄在饲料中添加氯苯、抗球王等抗球虫的药,进行驱虫、鸡舍每天要清扫干净,并用生石灰对地面和承粪板上进行消毒。 每半月用复合酚兑水将舍外进行喷雾消毒,用百毒杀对鸡舍内带鸡消毒。 出栏后对场地要彻底清扫、冲洗和消毒;鸡舍门口处的消毒池要经常有石灰或消毒液,并注意常换。 放养地点选择放养地点宜选在远离居民区、工矿企业和交通干道的山林、草场、荒滩、荒坡等处,坡度不宜太大,以沙质土壤为佳。 放养区内最好有小溪、池塘等清洁水源,供鸡自由饮水,如没有,则应在放养区内按每30~50只鸡配1个的比例放置一定数量的饮水器。 鸡舍建造鸡舍应建在放养地中心地带向阳平地上,建材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木材、毛竹、塑料、油毛毡、帆布、草帘等皆可。 搭建一座北朝南的简易鸡舍,以金字塔或大棚形为好,南边敞门,鸡舍边缘高1. 5~2米,舍顶高2~2. 5米,地面平整、压实、铺垫料。 鸡舍要求保温、挡风、不漏雨、不积水。 鸡舍内每平方米可容纳约20只鸡。 人工育雏 育雏时间以3~9月为宜。 雏鸡4周龄前用人工育雏法,其开食、饮水、喂料、通风换气等与常规育雏一样。 育雏的关键在于保温,第一周33~35℃,此后每周下降2℃左右,一般至第4周结束即可脱温转入放养地放养。 畜牧疾病治疗:野生放养土鸡的温室育雏修建立体式网床育雏温室,进行专业化规模育雏,农户养育成鸡成活率高、风险小、容易成功(能育雏的则可从育雏开始)。 育雏中主要注意几点:1. 室温:0~1周龄时为35~32℃,2~3周龄时为31~24℃,4周龄为23~20℃,也可在1周龄之后以每天降0. 5℃。 2. 相对湿度:室内的相对湿度保持55%~65%,即10天之前为60%~65%,10天之后为55%~60%;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无刺鼻、熏眼的感觉。 3. 补充光照:头5天可保持每天23小时的光照,以后为17小时的光照(包括自然光照在内)。 4. 适时饮水和开食。 小鸡应尽早开食和饮水,而且做到料、水不断,自由采食。 在初次的饮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连用两天;第三天在饮水中加入0. 02%~0. 03%的高锰酸钾。 5. 高密度育雏。 在15天之前为60~70只/平方米,一般每批育雏在5000只(视养殖户对雏鸡的需求量来定育雏规模)。 发布时间:2024-07-07 08:37:2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1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