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林蛙孵化有什么特点? 内容: 林蛙是早春低温条件下产卵的蛙类,胚胎发育和孵化是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的。 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对低温条件都有很强的适应性和抵抗力。 可在2℃左右的水中正常发育,但发育较慢,发育的适宜温度是5-14℃,在此温度下胚胎发育迅速。 水质状况对蛙卵发育孵化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水中泥沙含量。 当水中有泥沙时,就会污染卵团,形成沉水卵,降低孵化率。 所以在蛙卵孵化期间,一是要保持水的相对静止;二是要防止泥沙进入,始终保持良好的水质。 林蛙卵的孵化方法可以参照牛蛙和美国青蛙的孵化方法,尽可能模拟其自然孵化的条件,但要便于人工管理,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孵化筐孵化法、孵化箱孵化法、散放孵化法。 这些孵化方法牛蛙和美国青蛙都可参考使用。 1. 孵化筐孵化法孵化筐是用枝条编织而成,圆形,直径为80厘米,高30厘米。 使用孵化筐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筐集中放在孵化池中;二是将筐分散放于饲养池或孵化池中。 (l)孵化筐集中孵化。 将筐密集地放到孵化池里,如图4-4所示。 在一个12平方米的孵化池中可放10-12个筐,每筐放10-12个卵团,共可孵化卵100-144团。 孵化水深保持在25-30厘米,孵化筐内水层保持在15-20厘米。 这种孵化方法的优点是管理方便,水温易于控制。 但孵化到一定的阶段要进行疏散。 在蝌蚪出膜之前疏散,可以用细孔抄网将卵块捞出,装入水桶,按一定的放养密度放到蝌蚪饲养池中的孵化筐里继续孵化。 如果已经孵出蝌蚪,必须停止疏散,需等蝌蚪生长10天以后才能疏散。 饲养池中的孵化箱要放在池中水流缓慢而平静之处,避开进水口和出水口,防止水流的冲击和泥沙的混入。 孵化筐要用木桩固定,以防风吹在池内漂动。 (2)孵化筐分散孵化。 将孵化筐直接放入蝌蚪饲养池。 在1个12平方米的饲养池中放一两个孵化筐,每筐内放12个卵团。 这种方法管理起来不如集中放孵化筐方便,水温和水质的调节和控制较困难。 所以还是以孵化筐集中孵化法为宜。 2. 孵化箱孵化法前已述及,解化箱类似产卵箱,常用的规格为50厘米×60厘米×30厘米,制作方法同产卵箱。 孵化箱箱底铁纱孔眼大小约为0. 5-1厘米,以孵化出来1周左右的蝌蚪能自由钻出为标准。 孵化箱四周用塑料窗纱包围,这样箱内和箱外水温一样,水体更新速度快。 孵化箱的放置方法与孵化筐的放置方法相同,可分密集放置和分散放置两种情况。 在投放卵团时,尽量同一时间所产的卵放在同一个孵化箱内,这样孵化出的蝌蚪生长发育比较整齐一致。 无论孵化箱还是孵化筐,当孵化20天左右,蝌蚪离孵化器而能自由活动之后,要及时将孵化器从水池中取出冲刷干净,晒干入库保管好翌年再用。 3. 散放孵化法散放孵化法是将蛙卵直接散敖到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天然水池等处孵化,与前两种孵化法的区别在于不用孵化器,蛙卵直接放入水池中孵化。 散放孵化法也有几种不同情况,可分为塑料薄膜孵化池散放、饲养池散放、天然水池散放等情况。 (l)塑料薄膜孵化池散放孵化法。 按每平方米水面投放10个卵团的密度实行密集孵化。 投放卵团时,要用小网从桶内捞出卵团,轻轻放入水中,不要搅混池水。 这种孵化方法效果较好,因为水温高,水质清洁,孵化率较高。 (2)饲养池散放孵化。 法将蛙卵直接放到蝌蚪饲养池内孵化,这是一种孵化和蝌蚪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农民常采用的方法。 具体做法是从产卵池取出蛙卵,按每平方米水面1团卵的密度将卵团放入水池。 这个密度在孵化之后基本不用疏散蝌蚪。 如果饲养池少,密度可大些,多投放些卵团,每平方米3-5团,待孵化后疏散蝌蚪。 水面积较大时,卵团常常被水流冲击或风吹漂动,聚集一块,影响孵化,要用木条放在池中,摆成方形格,每格1-2平方米,把卵团分隔在方格中。 亦可在水池中拉草绳或割些枝条散放在池里,以起到稳定卵团的作用。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容易形成大量沉水卵,胚胎死亡严重,孵化率较低。 (3)天然水池孵化法。 选择面积为10-20平方米、水深30-50厘米的自然水坑作为孵化池,但必须水质好,水源充足。 并在投放蛙卵之前对水坑进行清理,清除残枝落叶及石块等,并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灌入新水,经过充分曝晒后使用。 要注意水面不能太大,水不能太深。 其放养密度和管理方法同饲养池孵化法。 发布时间:2024-07-06 10:17:59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1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