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南美白对虾养殖日常管理要关注“三不”:不起蓝藻不倒藻不浮头 内容: 养鸭不养鹅。 出处:《海洋与渔业》杂志2016年1月刊如果泡沫只漂3m~4m远,这个时候采取补肥或者补菌措施肯定来得及,时间上甚至可以延缓1天~2天;如果泡沫漂了7m~8m,需要赶快补肥;如果已经漂到岸边,刻不容缓,要立即补;如果漂到最远,岸边出现很多死泡泡的时候,天气好,赶快去补肥,如果天气不好,就采用氨基酸,因为就算是阴天,没有阳光,藻类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时施肥也可以起到稳定水的作用。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如何稳定水质养好虾? 在调水养虾方面笔者总结了“四看”,哪“四看”呢? 那就是看天、看水、看虾本身、再看塘底,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不仅仅是调水板块,也包括养虾的疾病板块,现把一些看法阐述如下。 一、看天第一个,看天调水。 平时看到天气预报说这两天天气会晴朗,但池塘水看起来还不怎么稳定,或者已经有一定的死藻或者泡沫的时候,要赶紧施一部分肥下去,把它调到肥水,或者把水的透明度适当调低一些,来维持藻类的密度,这个叫看天调水。 如果是下雨天或者阴天,不能用一般的耗氧菌,可以用乳酸菌来稳定水质,安全度过雨天。 二、看水看水,怎么看水呢? 通过水色来判断塘里是以什么藻类为主。 不是每家养殖户都有显微镜,即便是专业技术人员,在外出为养殖户服务的时候也不一定带上显微镜,因此也需要通过水色来判断藻相的好坏。 现在,就以茶褐色水和黄绿色水为代表,给大家做一个讲解。 茶褐色水的透明度一定是比较高的,比黄绿色水还要高一些,因为相比之下硅藻的个体更小一些(少数大型的除外)。 那要怎么判断呢? 还是要看水色。 如果茶褐色的水非常鲜亮,而且有太阳的时候在下风口,看到有波光粼粼的现象,这种水色是最年轻的,也是最漂亮的水色,可以暂时不调,这个时候虾吃料也是非常快的。 茶褐色的水,如果发暗,没看到有波光,而且起了很多的泡泡,逐步漂远。 那么这个时候水看起来不是淡,而是浓。 在中期管理的过程中,有句话叫做“越浓越追肥”,很多人不能理解,水这么浓为什么还要追肥? 认为水这么浓下肥会更浓,其实不然。 大家可以做个试验,在水浓的时候,追一部分肥下去,第2天再去看,水不但不像昨天那么浓,而且透明度明显升高。 第二种优质水就是黄绿色水,也是看透明度。 它的透明度一般在15cm~20cm,水面上也看不到死藻或泡沫,日光下的水面看起来波光粼粼的,此时水质为佳。 如果有些泡沫、死藻,而且看起来是翠绿色的,说明小球藻已经因死亡产生了一部分大型的绿藻和少量蓝藻。 这时候处理的方式是赶紧打黑土,同天再补氨基酸,第2天再补活菌(EM菌或芽孢杆菌)。 需要注意的是,死藻越多、水越浓越没有透明度的时候,要用EM菌,千万切记禁用芽孢杆菌。 如果死藻相对少一些,泡泡漂得较远,这个时候可以用芽孢杆菌来调理。 三、看虾看虾,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在养殖过程中大家都知道预防重于治疗,一般虾发病,等虾死了才找到技术部门,那时回天乏力。 这里主要阐述怎么有效地去看南美白对虾是否有病,以便在发病之前做处理。 1.看虾须:当我们把料台拎起来的时候,在短短的几秒钟内,第一个要看什么呢? 首先要看虾须,如果虾须从头上往须尖上红,红得发紫,甚至到整根须都发红,而且越是靠近头部越是紫红,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判定为是弧菌感染。 2.看虾肝:从上到下,第二个要看虾肝。 虾肝在第30天左右的时候,进入转肝期,它头上的肝胰腺组织,一开始是模糊的,分界并不明显,一般到40天~60天才会比较明显。 虾肝的好坏,在于如何调理。 在第二个月(30天~60天)的时候,开始调理虾的肝和肠胃。 怎么调理? 一般采用的是内服保肝类产品,同时补充氨基酸、免疫多糖、多维等。 要保肝、保肠(肠炎灵),在拌药上保肝药要配合补充氨基酸、免疫多糖、多维等。 从第30天开始拌,第1个星期每天拌2餐,连续7天后停1个星期,到第3个星期,再拌7天,每天拌2餐,这能有效控制住虾的肝胰腺问题。 除了这两种药,平时我们拌什么药呢? 建议大家拌纯的乳酸菌,同时配合氨基酸、免疫多糖、多维等保肠保胃,基本上在30天~90天之内,都可以拌乳酸菌和氨基酸、免疫多糖、Vc等来保肠,同时提高它的免疫能力。 3.看游泳足:接下来要看的是虾的游泳足(步足)。 怎么看游泳足? 首先看它的拐点处,如果从拐点处开始发红,甚至发紫,往腹部蔓延,这个时候我们判定虾是弧菌感染,需尽快进行消毒,这个时候虾还是正常的。 如果步足前面的足尖偏黄,则不是弧菌感染,而是底质酸败,说明底质差,有足尖已经变得很黑,说明底质酸败已经非常严重,这个时候虽然虾还没发病,不过离发病已经不远了。 如果游泳足发黄,甚至黄到发红,说明底质非常差,酸败严重,导致虾蜕壳困难。 4.看尾巴:再看尾扇,尾扇的边缘稍微有点发红,这只是轻微的弧菌感染,不要紧。 如果尾扇都已经发红,结合前面所说的须到头部发红,步足拐点处到腹部发红,可以断定它是弧菌感染。 在看虾的时候,怎么判定虾吃料是刚刚吃了七八成饱、过饱或是没喂饱? 2h后查料台:第一种情况,当把料台轻轻拉起来,如果里面没看到料、小虾,而是中偏大的虾,而且没有粪便或者说只有很小很短的粪便,判定为饲料不足,适当添加饲料就可以了。 第二种情况,料台提起来后,里面没料了,但是有一部分偏小的虾,在里面找食吃,里面长、短粪便都有,这个时候我们判定为吃料刚刚好。 怎么判定饲料量? 一般将1%~1. 5%的量放到料台里面,如果池塘投50kg的料,那就在料台里面放500g~750g饲料,这个放置比例是相对标准的。 四、看塘底“四看”当中的第四看:看塘底。 看塘底非常复杂,有时需要人打着赤脚下去用皮肤来感觉,或通过看料台底部沾到的塘泥,如果底泥颜色很黑,说明底质很差,这个时候就要改底。 在什么情况下要改底? 怎么来判定? 定期改还是交叉改? 1.改底:如果塘边比较滑,这个时候一定要开始改底,还有一种是脚踩下去的时候,感觉下面淤泥比较多,已经发黑了,这个时候水质不好易倒藻,底质已经发生酸败,底泥发臭水时候,要加强改底。 在第二个月改底(轻微的或刚开始改)的时候,尽可能地往中间撒来改底,切记往中间撒。 中期的改底就是养殖到30d~60d,虾吃料还不是特别凶,这个时候的改底,一定要注意,沿边2m甚至3m的位置可以不用改,因为虾吃食的时候,它自己会不停的爬,底很干净,这个时候我们改底,尽量撒得均匀,往中间满塘改,旁边暂时不用改。 2.消毒:中期消毒。 在第二个月,对于盐度不是很高的塘口,每隔15天~20天,用一些碘制剂来消毒就可以了,盐度高的可以根据效果定期用蛭弧菌。 养殖后的第60天~120天,要怎样来管理? 一般的一代苗养殖,养到60天~80天就能达到50头/斤~60头/斤的规格,就可以上市卖掉一批。 后期的管理是最难的。 60天以后会有哪些情况? 首先我们的饲料投喂量已经非常大了,饲料投喂量增加,残饵和粪便增加,这些有机物开始在池底发酵。 池塘底部产生了有毒有害气体,比如硫化氢、甲烷等。 60天以后应适当控料。 到了这个时候水质肯定是越来越浓(浓水不同于肥水)。 水色浓的时候,活菌要定期施用,尤其像优质的芽孢杆菌。 晴天的上午可配合肥水,定期适量使用。 后期管理白对虾养到60天以后,很多问题开始出现。 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氨氮、亚硝酸盐超标。 1.氨氮:氨氮量是指氨气和氨氮的总和。 在不使用化肥的情况下,池塘中的氨氮含量不会太高。 氨氮在检测过程,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氨气,一个是氨氮。 氨氮是一种很好的化学肥料,主要用于培藻。 至于氨气,虾塘都开增氧机,增氧机在养殖的后期可以有曝气、搅水和增氧功能。 所以多开增氧机,可以降低氨氮,同时可以放一点芽孢杆菌,也可以把氨气打出去。 如果氨氮量不是很高的话,一般虾是不会中毒的。 2.亚硝酸盐我们在测亚硝酸盐时,很多时候被表象欺骗了,一旦亚硝酸盐超标,就以为虾要中毒了。 事实上,我们测的是总亚硝酸盐,里面包含一部分硝酸根和亚硝酸根。 硝酸根是无毒的,亚硝酸根有毒。 在很多养殖案例中,会出现亚硝酸盐超标,池塘鱼虾却没事的情况,原因就在此。 因此,我们在测亚硝酸时可以用试管判定,哪个是亚硝酸盐,哪个是硝酸盐。 如果试管显示的是红色或紫色,将试管对着阳光照,若发现试管是透亮的,一般判定为这水含有大量硝酸根。 这些硝酸根是我们在养殖后期过量施肥和用残余饲料而形成的,通常在试管中呈现的颜色是红色或紫色。 亚硝酸盐也显红色或者紫色,但对着阳光却发现试管中的水浑浊,这时我们就可以判定为亚硝酸中毒。 亚硝酸中毒有什么表现? 通常虾体会有黑斑或软壳虾偷死,就可以确定为中毒了。 怎么把亚硝酸盐降下来?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肥水、活菌,同时加强改底,把优质藻培养起来,它就能够吸附一部分,使得亚硝酸根的颜色变淡一点。 因此,遇到亚硝酸盐含量较高时,定期使用黑土,配合改底,也能够有效的控制。 同时养殖户需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亚硝酸盐的生成,一定是底部的有机质在发酵的过程当中大量耗氧,出现大量的死藻,提高了亚硝酸盐含量,从而影响底部的溶氧。 因此,要提高底部的溶氧,就要开增氧机,所以在晚上,下半夜要长期增氧。 2.在天气闷热,水质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人为地施放底加氧。 同时,后期要改底。 因为这时候水已经改不清爽了,所以我们可以用氧化型底改。 如果池塘中间部分水质确实改不掉了,那么在投料周围,半径为3m处使用氧化底改。 3.消毒后期的管理中的消毒问题也是广大养殖户朋友比较关心的问题,因为到了养殖后期,虾长得较大了,自身的抵抗能力也加强了,如果这时候虾比较健康,虾体却长了黑斑,怎么办? 笔者建议,在水质调整之后,用二氧化氯,或者是二溴海因,绕着池塘边抛撒。 用量要按说明书使用,然后以投料的地方为中心,半径为2m~3m的周边抛撒,时间定在虾投料之后(喂料0. 5h后)。 这样虾一过来吃料,即对虾体消毒,如此可有效地防止虾的黑斑现象。 4.底部偷死后期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即底部偷死。 我们在平时检测过程中,主要检测氨氮、亚硝酸盐、pH值,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要检测的,像溶解氧、沼气、硫化氢等,如果有了硫化氢的话,虾偷死(此种情况统称中毒)是比较厉害的。 一旦发生偷死,使用的药品最多的是偷死宝,特别在养殖中后期使用较多。 当养到后期虾全部沉底,甚至在塘底的中间位置时,建议大家后期解毒可以换成强效解毒灵。 这可能比平时长期用的有机酸效果好得多。 对虾偷死的原因还有一种情况是生病偷死,一般此种状况下大小虾都偷死的时候已经是中毒的,遇到这种现象一般通过肥水调水,或者用黑土底改处理。 具体怎么操作呢? 主要放在增氧机下面(通常我们叫灯下黑)集中撒,把增氧机关掉,等虾都过去后,多放一点,就是我们说大小都死的时候,通过这个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它的硫化氢、亚硝酸盐所集中的毒气。 如果这个办法也没效果,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可以试用一部分增氧的产品,放在增氧机的叶轮下面。 延伸阅读如何处理南美白对虾不上罾的问题? 对虾原因1、虾苗小放苗15天内或体长≤3厘米的虾很少上罾。 2、体质弱体质偏弱的对虾不敢上罾。 可泼洒生命初元+应激活力素+β-康泰或生命微元增强对虾体质。 3、蜕壳期对虾蜕壳是在水体中下层而不是底层,而且吃料也会相应减少,所以一般蜕壳期的对虾很少上罾。 泼洒钙黄金或应激高钙+应激活力素加快硬壳即可恢复。 4、密度低放苗数量少或存活率低导致对虾密度较低的都会少虾上罾,等严格确定少苗之后,补放一定数量的同规格小虾。 饲料原因1、诱食性差劣质的饲料诱食性较差,就无法引诱对虾进罾吃料。 换料或添加生命初元或大蒜(用新鲜大蒜打碎)诱食开胃。 2、硬度过大对虾有抱食习性,若饲料太硬,对虾吃料速度会大大减慢,就会抱住饲料游开。 所以罾上饲料吃得很慢,且没什么虾。 可在投喂前用水浸泡片刻,软化后再喂。 另外,理论上来讲,我们一般不建议干撒饲料,也就是说,多多少少都得拌喂些药品,即使偶尔几天什么都不想喂,那也可以用盐或小苏打交替拌喂。 3、饲料霉变高温潮湿季节饲料容易霉变,大大影响对对虾的诱食性,自然上罾减少。 可选用优质饲料,同时注意仓库防潮,并拌喂生命初元+生命微元+应激活力素+小苏打以减轻霉菌的持续影响。 4、密度低放苗数量少或存活率低导致对虾密度较低的都会少虾上罾,等严格确定少苗之后,补放一定数量的同规格小虾。 工具原因1、料罾异味新料罾有较重的塑胶味,影响对虾不上罾。 可用池塘底泥拌蒜泥糊在料罾上晒干,洗净后即可。 2、霉菌滋生长期没有清洗的料罾,会滋生大量细菌、霉菌并产生令对虾讨厌的代谢产物,导致对虾厌食回避,不上罾吃料。 洗净晒干即可。 环境恶化1、底臭底热底质严重恶化时,对虾基本不会在底部活动,自然也不会去罾里吃料。 应马上用底安或活性铁甲或爽水靓底宝或科环底优配合生物分解底改或生物解毒剂改底。 减料的同时料罾也要适当提高到池边浅水区域,待底质搞好再放回去。 2、水化超标水化严重超标的对虾会出现严重应激或中毒反应,吃料受严重影响。 换水是最简单的办法;没有换水条件的可用解毒元+生物解毒剂解毒后再针对性处理(见“如何调节放苗前的水质指标? ”)。 疾病原因1、肠炎肠胃疾病(尤其是慢性肠炎)会影响对虾食欲,自然不会上罾吃料。 (处理见“如何防控对虾肠炎? ”)。 2、鳃病黄鳃、绿鳃、黑鳃、红鳃以及烂鳃等鳃病暴发时,由于容易缺氧对虾不会下沉到池底去吃料,自然不会上罾。 必须处理鳃病(处理见“如何防控对虾黄鳃? ”和“如何防控对虾黑鳃? ”)后再正常投料。 3、褐斑对虾褐斑时会出现长时间的蜕壳障碍,就会出现如蜕壳期那样的长时间慢料甚至停料。 须处理好褐斑(处理见“如何防控对虾褐斑? ”)后再正常喂料。 敌害原因1、虾蟹有杂虾杂蟹盘踞料罾对虾就不敢进罾吃料。 只能在进水时注意过滤预防,若任杂虾蟹长大就只能用地笼慢慢抓了。 2、鱼超过一斤的杂食性鱼或超过半斤的肉食性鱼都会霸占料罾,用小眼网罾即可。 3、螺一些螺类的排泄物会影响对虾食欲,不敢靠近。 所以若螺类较多,就须要常换洗,同时着重调理底质和对虾肠胃,对虾胃口好了自然会吃掉螺类。 南美白对虾苗贪玩游塘不沉底,怎么办? 清塘、肥水等工作都准备好,养殖户开开心心的拿了苗,放塘里面发现虾苗贪玩游塘,就是不沉底。 如何解决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得知道虾苗为什么会游塘? 对因下药。 一、虾苗游塘的原因1、应激:因为天气、水质出现变化,虾苗处于应激状态,因应激而游塘。 当然还有一种应激是因为养殖户放苗的方法出现了问题。 比如①放苗时间选择在大晴天中午放苗;②放苗时,苗袋内的水温和外面的水温相差大;③把苗放出来后剧烈的抖动,没有让虾苗自己游出苗袋等等。 2、缺氧:由于水体溶氧降低,虾苗因缺氧而游塘。 如果放苗时把苗全部集中放在一个角落也可能导致缺氧(局部缺氧)。 3、饥饿:由于前期肥水不够或者直接是清水放苗,水体中缺乏天然饵料(藻类、浮游动物等),而这时往往养殖户都不会对虾苗进行投喂,放苗前也不泼洒Vc、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使得虾因饥饿发生游塘行为。 此类游塘一般是虾苗成群结队顺着池塘边缘往一个方向游动。 4、水质恶化:由于水质和底质恶化,尤其是天气突变时,另外可能水中出现大量的浮游动物(大部分是出现了枝角类的大量繁殖)而使水体缺氧,引起虾苗游塘。 5、中毒:前期清塘的药残、进水带入有毒物质或者池塘水质指标不正常都会引起虾苗中毒游塘。 6、感染疾病:由于感染了一些疾病。 7、放苗的时候风大,水体出现流动。 对虾的天性是逆水游动,在有流动的水体都会不断去顶水,从而造成对虾一直逆水游动而不沉底。 二、解决方法1、应激造成的游塘:建议在放苗前一天泼洒润琪水安康一瓶3亩,放苗前2小时泼洒活力钙一包3亩+速调速补一包3亩进行抗应激和补充营养,增强虾苗体质。 2、缺氧造成的游塘:放苗最好不要选择在天气闷热的天气,放苗前使用丰藻肽10亩/包+速调速补一包3亩进行培藻,提高水体溶解氧。 放苗前一天使用润琪水安康进行水体解毒。 3、饥饿:放苗前肥水,同上,放苗的时候,泼洒速调速补一包3亩,补充营养物质。 4、水质恶化:提前调节好水质,特别是在水肥起来之后,必须测试水质指标,尤其是pH值不能太高,会影响虾苗成活率。 5、中毒:前期清塘消毒后,一定要配合使用润琪水安康2. 5亩/瓶+润琪底毒净2. 5亩/瓶对池塘水质和底质进行全面解毒。 总之,要想放好苗,必须在清塘、消毒(底部消毒和水体消毒)、解毒、肥水等方面做好,各种影响虾苗游塘的因素都提前弄好的话,就能放好虾苗。 【多年经验分享】对虾养殖户试不起苗的原因在水产养殖生产中,无论是养殖何品种,试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无论为何原因,近年养殖户都表示不光是养殖越来越困难,连试水都没以前容易了,往往在试水这个环节就已经花费了不少人力财力了! !! 而这些钱更多的是冤枉钱,是没有针对性下药处理的结果。 笔者经过多年的一线水产服务工作,对于试不起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见解,望能抛砖引玉;一、水体因素1、各项理化指标:如三常规(PH、氨氮、亚盐)、重金属;PH值应在7. 2-8. 5以内,过高或过底都会影响试水成数;虾仔天生对氨氮就很敏感,亚盐超标的危害不必强调;重金属大家都知道地下水的含量会非常高,而近年来连海水都含重金属,甚至超标! 而重金属超标并不会直接影响试水,但会危害到虾仔的后期肝、鳃的发育;而对于此类问题,养户可以带水至专业水产药店进行水质检测,及时处理;2、药残:试水前我们都会用大量的药物对塘进行消毒清害处理,包括漂白粉、强氯精等含氯制剂,兴棉宝等农药来毒野虾等,而一旦解毒不清,极易造成药物残留,造成试水屡次失败;在不明确是何种药物残留的情况下,建议清塘消毒后用硫代硫酸钠或EDTA解余氯,跟着使用“重毒清+解毒超爽”解除农药残留;3、藻相:含有大量有害藻类,如裸藻、甲藻、蓝藻等,此类藻相会分泌大量的藻毒素,尤其是大量死亡时藻毒素会更严重,也会影响试水;及时带水检测藻相,确定具体藻种,进行针对性防治;如裸藻、甲藻可用“底水双效+乳酸菌”处理,蓝藻可用“藻精灵”处理,在已造成高PH值时可提前使用“降碱灵”;降PH值后处理更轻松。 二、底质主要是长期未干塘未晒塘的塘,往往容易发酵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导致试水不理想;建议试水前用“百安清”进行底部强力分解有机物,排除底部隐患;三、苗种1、活力差、适应能力差:苗袋已有白苗;大量苗集中在袋中底部;转动苗袋后虾苗顺水流游动;2、盐度差太大:苗场盐度下池塘盐度差达3格以上;建议:1)有机会进入苗场的,可选择苗池边部的虾苗试水;2)进不了苗场的,尽量选择活力强的虾苗试水;四、试水方式一般有两种:1、池塘挂网袋试水;2、大盆试水;池塘挂网袋试水分析:1、更直接反映池塘环境,包括底部、水体,比如药残;2、易受天气影响如大风会导致网袋晃动漂起;所以建议客户购买面体较大的网,八个脚都可以绑起来的,而不是圆柱形网,直接吊水里那种;大盆试水:1、水质变化水大,水入盆后与池塘不在关联;2、取水时由于水体小,药残等有害物质易挥华;3、操作简单;所以建议客户尽量选择第一种方式,第二种方式取水时应提前打开增氧机1个小时,在增氧机处取水;有条件的可增氧机处及下风处各打一盆水试水,查看成数;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浮头问题水体中溶解氧降至鱼类或水产动物不能正常呼吸时,鱼类或水产养殖动物头部浮出水面的现象就是浮头。 一、浮头分类当有以下情况出现时,极易出现浮头现象:1. 在水面以下能见到少量对虾游动,但头不露出水面,开动增氧机后依然不见好转。 2. 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0cm,或水色突然变清。 3. 高温季节,池底出现黑色斑块区域,并迅速扩大,伴有恶臭味溢出,池面出现浮膜或大量藻类聚集。 4. 雷雨,天气闷热,出现大量小鱼小虾浮头,当晚对虾极易出现大量浮头现象。 5. 对虾摄食量突然锐减,测量溶氧持续小于3mg/L。 6. 连续阴雨,气压低,久不见阳光。 浮头可分为缺氧性浮头、病理性浮头、缺食性浮头、生理性浮头、中毒性浮头等五大类。 二、如何有效预防浮头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可有效预防浮头的发生:1、如发现池塘水质过肥,因及时加注新水。 加新水最好在下午2-3点进行,在天气炎热季节不要在傍晚加水,以免引起水体对流。 2、如果预测到傍晚要下雨,可在中午开机增氧1-2个小时,以降低上下水层的氧差。 3、若天气连绵阴雨,则应及时开机增氧,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 4、合理投饵,及时排污,估计要浮头时,控制投饵量。 如水质过浓,但当天天气正常,可适当缩短吃食时间,下午4时以后应停止投饲。 如天气不正常,应停止投饲,并及时调节水质。 5、高温季节、天气突变等特殊情况下,加强巡塘,注意细节变化。 6、定期护水,保持良好的水色水质,多使用微生物制剂、底质改良制剂,保持水中菌藻的平衡。 7、严格控制好饲料质量,存贮时注意防水防潮防霉,坚决不投喂劣质或霉变饲料,适时(最好全程)添加保肝护肠的添加剂,提高对虾的身体素质。 三、浮头的处理1、缺氧性浮头:当浮头已经出现时可依据以下情况判断浮头的轻重,A、浮头时间:清晨黎明前浮头为轻度浮头,反之浮头出现时间越早,则浮头越严重。 B、浮头地点:虾类集于中央则浮头为轻度,若分散到整个池塘甚至趴于池边则浮头严重。 C、反应:虾类对灯光、声音等外界刺激有明显反应,则浮头程度少轻,反之,反应越迟钝,浮头越严重。 D、浮头对象:一般个体大的,饱食的虾先浮头,个体小的未吃食的虾一般在缺氧严重时才浮头。 浮头后要及时解救,且解救方法要科学合理,否则反而会起反作用,造成损失。 浮头的处理在于早发现早处理,增加水体溶氧;浮头刚开始时,应立即开动增氧机,形成溶氧较高的水流,将虾集中到水流处,有条件的池塘可加注新水,缓解池水的承载压力,开动增氧机后不可停机,需要一直开机直至虾类活动和摄食恢复正常。 若是池塘中的增氧机全部开启后,虾类仍不集群于增氧机后,此时需要及时使用化学增氧剂(如“汉宝底加氧”)或开启大功率的水泵加注新水,提高水体溶氧,加水时应将出水口水平放置于水面,禁止将水直接冲到池塘底部,造成有机质和有害物质上浮,加重浮头甚至死亡。 一般对虾出现浮头都会有死亡,已经死亡的虾先会下沉到底部,然后再上浮漂于水面,对于死虾要及时捞出,避免对虾腐烂污染水体,带来大量的病菌。 天气晴好的时候要及时肥水培育水色,利用藻类和浮游生物来平衡净化水体。 由于浮头对虾的应激,当虾类恢复摄食后应及时添加保健类添加剂,如对虾护肝宝,肝维它等,促进对虾体质的恢复。 2、病理性浮头:对虾患有各类疾病时,也会出现浮头现象,一般分为细菌病和寄生虫病浮头。 常呈零散状浮头,用捞网或徒手可捞起,常呈现各种病理状态(缺氧性浮头虾体色等不会变化很大),要及时确诊,对症下药。 3、缺食性浮头:对虾投饵量不足时,常出现在水边找食,体色正常或稍带深色,肠胃常有各种藻类和有机质团,料台无料,对外界刺激敏感,用手电光划过池边会看见对虾跳跃。 一般出现在对虾的成活率估计不足时,此时要加大投饵量,适量追肥,提供充足优质的饵料生物。 4、生理性浮头:一般出现在养殖后期,当对虾大量摄食投喂的饲料后,正常消化需要很多氧气,当池底氧气稍微缺乏或对虾体质稍弱(如脱壳后),对虾会上浮到水体溶氧充足的上层。 此时应注意投饵量不宜太大,及时添加抗应激和增进对虾体质的药物,并保持溶氧充足,水质清新。 5、中毒性浮头:当水中有毒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重金属离子等)超过对虾的承受范围或是摄食了霉变或有毒饲料就会出现浮头。 此类中毒性浮头,不分大小、品种,均会出现严重浮头,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出现痉挛,常散分布于全池,严重中毒者会出现全池死亡。 中毒的处理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及时更换大量新水,泼洒“解毒先锋、解毒安A、解毒应激灵”,若是知道中毒的原因应先大量换水降低毒素含量,并及时泼洒相应的解毒剂。 伊乐藻不绿是什么原因? 伊乐藻不绿是什么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也是水产养殖中比较常见到的问题,下面和大家分析一下出现的原因。 一、光照的原因伊乐藻要想生长的好,其每天最少要接受2~3个小时阳光散射,以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如果日照达不到要求,伊乐藻将合成不出叶绿素,进而出现不绿。 二、草不肥、草不旺生长伊乐藻的底质肥性较差,造成伊乐藻生长缓慢,由于营养跟不上,造成发新芽、新枝困难。 对于这个,最好的办法是追施专门的草肥来促进其生长。 三、被其他的水草给大面积遮阴了上层飘浮性水草大量爆发,造成伊乐藻吸收不到阳光。 解决办法,严格控制上层水草的数量,对于飘浮性水草可以采取规定位置圈养,多出的坚决清理干净。 四、伊乐藻表面挂脏这个有的是青苔挂脏,有的是水质挂质。 青苔挂脏伊乐藻上面有一层毛茸茸丝状青苔物,可以用腐殖酸钠或草木灰有针对性的对青苔进行灭杀。 水质挂脏,这个主要是由于前期基肥施放时没有把握好分寸,造成伊乐藻水质净化不过来,脏物在伊乐藻叶子上越积越多,最后完全被遮盖住。 出现这种情况,可以适当换水,加大种植面积。 叶片上的脏物抖的掉的可以用活性剂类物质进行清除。 如果叶片上的脏物抖不掉且有硬的小颗粒,可以用有机酸类物质清除。 总之,伊乐藻长不绿,说明其生长已经出现了问题,如果不能找到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很有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死亡,影响水质,进而影响养殖水产生长,所以很有必要提高警惕。 “不肠炎”为对虾的肠道保驾护航“不肠炎”是纯生物制剂,富含多种有益菌群,能有效抑制有害细菌,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繁殖,从而提高水产动物对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下面就分享下客户的使用情况。 案例分享漳州东山的朱老板,有四十口鲍鱼池,2016年5月8号放苗,6月20号左右出现几口白便。 由于是鲍鱼池,公司的技术人员给出了处理方案:在养殖排水到一半时,内服“不肠炎”,加水的同时可外泼“护肝素”和“纳黄素”,连续使用三天,白便停止,吃料也开始增加。 分析对虾白便是肠炎病的一种,是对虾肠道中上皮细胞脱落随着粪便一起排出的现象,检测肠道往往有大量的副溶血弧菌、哈维氏弧菌等致病菌。 与水质恶化、饲料变质,或者池塘本身就有病虾死虾等因素有关。 出现白便时,对虾明显减料,如果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出现空肠空胃的情况,然后就是偷死。 对虾白便在养殖过程中不容小觑,大家应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及时处理,减少经济损失。 www. ohei. cn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南美白对虾养殖日常管理要关注“三不”:不起蓝藻不倒藻不浮头》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养鸭不养鹅”专题。 发布时间:2024-06-30 08:44:45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1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