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福寿螺吃什么? 内容: 福寿螺作为国内首批外来危害物种,对旱生作物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会导致这些作物大量减产,造成农民无法挽回的损失。 福寿螺与田螺很相似,但是福寿螺是有危害的,不能吃。 那么福寿螺到底有哪些危害? 它又是靠着什么存活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福寿螺吃什么? 福寿螺主要寄主在水稻、茭白、菱角、空心菜、芡实等水生作物及水域附近的甘薯等旱生作物,然后以这些旱生作物的嫩芽为食。 福寿螺的生长繁殖福寿螺为雌雄异体、体内受精、体外发育的卵生动物。 每年3~11月为福寿螺的繁殖季节,其中5~8月是繁殖盛期,适宜水温为18℃~30℃。 一次受精可多次产卵,交配后3~5天开始产卵,夜间雌螺爬到离水面15~40厘米的池壁、木桩、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产卵。 卵圆形,粉红色,卵径2毫米左右。 卵粒相互粘连成块状,每次产卵一块,200~1000粒,一年可产卵20~40次,产卵量3~5万粒。 广州年生3代,一代幼螺生长93天开始产卵,卵期9天,孵出二代幼螺历期102天,日均温27. 1℃,相对湿度88%,二代螺生长63天产卵,卵期11天,即孵出三代幼螺,历期74天,日均温29. 5℃,相对湿度87%。 三代螺生长至翌年3月底,共189天,仍为幼螺,日平均温度18. 2℃,相对湿度78%,各代螺重叠发生。 螺龄为20~80天,每只螺经10天,一代增重0. 9g,二代2. 398,三代0. 188. 一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3050只,孵化率为70. 1%,二代每只雌螺平均繁殖幼螺1068只,孵化率59. 4%,1只雌螺经1年两代共繁殖幼螺32. 5万余只,繁殖力极强。 福寿螺的危害福寿螺20世纪70年代引入中国台湾,1981年由巴西籍中国人引入广东。 1984年后,福寿螺已在广东广为养殖。 由于过度养殖,加上味道不好,它被释放到野外。 福寿螺适应环境的生存能力很强,又繁殖得快,因此迅速扩散于河湖与田野;其食量大且食物种类繁多能破坏粮食作物、蔬菜和水生农作物的生长,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浙江、上海、江苏等地的有害动物。 在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福寿螺可自然越冬,年发生两个世代。 在广西鹿寨县等地,福寿螺在稻田的发生密度高达16. 95个/平方米;水稻受害株率一般为7%~15%,最高达64%。 福寿螺食性杂、危害莲藕,幼螺可从叶底啃食浮贴水面的荷叶,致使荷叶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叶片被啃食得千疮百孔,难以抽离水面。 福寿螺还危害水仙花、兰花等各种水生植物,成为中国南方水域的一大患害。 此外,福寿螺还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 估计中国南方各省市受其危害的水域(池、湖、水田等)不少于10万公顷。 对福寿螺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辅以人工防治,养鸭食螺是生物防治方法之一。 对福寿螺的生态习性了解不够,防治不力。 特别是选用的化学杀螺剂对水体毒性大,严重污染水质;施药量大、成本高、效果差。 福寿螺能够咬断水稻主蘖及有效分蘖,导致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达20%以上。 除啮食水稻等水生植物外还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等疾病。 人食用生的或加热不彻底的福寿螺后即可被感染,会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福寿螺的防治措施一、农业措施(一)消灭越冬螺源。 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因此要在春耕前清理稻田边水沟,清除淤泥和杂草,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 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采用药物进行防治。 (二)阻断传播。 在重发生区的下游片区,灌溉渠入口或者稻田进水口安装阻隔网,防止福寿螺随水进入田间。 (三)人工捕杀。 在春季产卵高峰期,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田间、沟渠边卵块,带离稻田喂养鸭子或将卵块压碎。 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早晨和下午人工拾螺。 人工摘除卵块和结合农时捡拾成螺。 利用晒田时成螺主要集中在进排水口和秧田沟内采取人工拾螺,也可控制为害。 (四)人工诱杀。 稻田淹水后,在稻田中插30~100厘米高竹片(木条、油菜秸秆),引诱福寿螺在竹片(木条、秸秆)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 数量以每亩30~80根竹片(木条、秸福寿螺秆)为宜,靠近田边适当多插,方便卵块摘除。 二、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主要采取养鸭食螺。 放鸭时间为水稻移栽后7~10天至水稻孕穗末期,每天早晨和下午五六点钟各放养一次鸭群(每亩15~30只)到稻田和水渠中啄食幼螺,降低螺的数量,减少危害。 三、化学防治(一)防治指标。 水稻苗田期1~2头/平方米,田边卵块1个/平方米,分蘖期3~4头/平方米,卵块1~2块/平方米 。 (二)防治药剂。 10%蜗狙颗粒剂,6%密达杀螺颗粒剂,5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70%杀螺胺可湿性粉剂,45%三苯基乙酸锡可湿性粉剂等。 (三)施药时期。 两次施药:1、秧田水稻2叶1心期施药。 2、移栽时施药。 如螺害严重隔10天再施药1次。 (四)施药方法。 10%蜗狙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50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kg撒施。 6%密达杀螺颗粒剂每亩用量为400~550克左右,田间均匀撒施或者拌细土5~10kg撒施。 70%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每亩用60克兑水20公斤喷雾。 注意事项:施药时田间水层1~3厘米,保水7天。 施药后24小时以内下大雨就需要补施1次。 杀螺剂对鱼类有毒,施药后7天不可将田水排入鱼塘,也禁止放养鸭子。 原来福寿螺的主要食物是农作物的嫩茎,所以这才是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的决定性原因。 还好,现在国内已经研究出防治福寿螺的方法,如果发现稻田里有福寿螺就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消灭它。 发布时间:2024-06-22 07:14:21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