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泥鳅繁养人工技术 内容: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是当前很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优良经济鱼类。 现将其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一、人工繁殖1. 亲鳅来源与选择。 亲鳅可从沟塘捕捞或到集贸市场上选购。 选择的标准是:2龄以上,体形端正、色泽正常,无伤病。 雌鳅选择体长15厘米,体重30克以上,且腹部膨大、柔软,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雄鳅略小于雌鳅,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雌雄配比1∶3。 2. 催产与孵化。 催产在水泥池中进行,面积5平方米,池深0. 8米,注入水深0. 3米,水为经曝晒的机井水,水温控制在23~25℃。 产卵池中设置卵巢,用沸水煮过的棕皮或水草做成,将产卵巢用竹竿固定在产卵池的中央。 催产药物用绒毛膜激素(HCG),每尾雌鳅用1000国际单位,雄鳅剂量减半。 药液注射量为0. 1~0. 2毫升。 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进行背肌注射。 针头入针深度0. 2~0. 3厘米,针头斜向前方与体轴成45°夹角。 注射药物后约10~15小时便会发情产卵。 孵化采用静水孵化法,但孵化期间要勤换水,每天换水2次,温差不超过1~2℃。 孵化池为水泥池,面积5平方米,孵化池深0. 8~1米,注入水深0. 3~0. 4米,水为经曝晒后的机井水,水温保持23~25℃。 孵化放卵密度为每平方米4000粒左右。 孵化时孵化池上方要遮蔽阳光,以防鱼苗发生畸形。 如遇阴雨天,要用1%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止寄生水霉病。 二、苗种培育受精卵在水温23~25℃时,经1~2天孵出鳅苗。 鳅苗孵出后,在孵化池中进行培育,培育密度为每平方米3000尾。 孵出3天后鳅苗开始吃食,此时可投喂蛋黄,每10万尾鳅苗每天用1个蛋黄,每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 2~3天以后,改投鲜活水蚤、小轮虫。 经过10天左右。 鳅苗长到1厘米时转到苗种池培育,或直接从孵化池中培育到鳅苗长到3厘米时再转入育种池。 育种池为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 8米,注入水深0. 3米。 鳅种下池前要进行清池消毒。 方法是:先排出池水至仅剩0. 1米,然后按200公斤/667平方米(1亩)的用量,用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洒,再注水至水位线。 7~10天后放苗。 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2000尾。 放种后半个月内投喂粉末状配合饲料(饲料配方:50%干水蚤,30%鱼粉,10%小麦粉,10%猪血粉),此后逐渐掺入植物性饲料。 每天喂3次,上午8时、下午2时、下午5时各喂一次,投饵量约为鳅体重的8~10%。 3次投喂量的分配比例是:50%、30%、20%。 同时要注意水质变化,夏季池水浅水温高,要经常换水。 当鳅种长到10厘米左右时,转入到成鳅养殖阶段。 三、成鳅养殖泥鳅成龟养殖可分为水泥池和土筑池两种方式。 水泥池面积10平方米,池深0. 8~1米,池底垫上腐殖土0. 2米,注水0. 2~0. 3米。 鳅种放养前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同育种池。 放养量为每平方米1000尾。 土筑池池壁要用预制板加固,池堤高出水面0. 8米,堤宽0. 8~1米,池底用三合土夯实,加垫腐殖土0. 2~0. 3米,面积50平方米,注水0. 3~0. 4米,鳅种放养前也要进行清池消毒,方法与育种池消毒法相同。 鳅种放养量为每平方米600~800尾。 在土筑池内。 放鳅种1周前,以每10平方米2~3公斤的用量在池底堆放禽畜粪肥培肥水质,培养饵料生物。 饲料可投喂米糠、负粉、绞碎的动物内脏以及麸皮、豆饼、豆渣、猪血粉等,也可直接投喂全价配合饵料。 我们试验采用的饵料配方为:50%小麦粉,20%豆饼粉,10%米糠粉,10%鱼粉,7%血粉,3%酵母粉。 配合饵料加水调拌捏成软块状投于水中食台上。 投饲量应根据天气和季节不同而变化。 一般投饵量为鳅体总重量的5~8%,旺季达10%。 每日投喂2次。 上午7~8时,下午4~5时各投喂一次,上午投喂量较大,约占日投喂量的60~70%。 同时,还要视鱼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投量。 饲养期间要经常清扫食台,防止水质恶化,夏季每天要换水1次,每次换1/2。 还要定期泼洒生石灰1. 5~2毫克/升,或漂白粉0. 1毫克/升 发布时间:2024-06-04 08:46:42 来源:哦嘿养殖网 链接:https://www.ohei.cn/news/10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