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68yangzhi.com - 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技术】
1、什么是EM有效微生物?
EM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微生物菌剂,是日本琉球大学比嘉照夫教授发明的。系由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醋酸杆菌5科10属共80多种有关的微生物组合而成。可广泛用于养殖、种植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能增强动植物的抗病能力,促进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并且还可以消除畜禽粪便恶臭,改善水质,净化环境。江西天意生物公司等单位已大量生产投放市场,利用其中的部分菌群(如光合菌)生产的水质净化产品也大量涌现,市场售价每公斤高达20多元。其实,EM生物菌剂完全可以自行培育使用,自行培育的每公斤成本仅1角钱左右。
2、EM在黄鳝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EM渗入水体后,其群体作用能杀死或抑制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调整养殖环境,增加水中溶氧量,促进养殖生态系中的正常菌群和有益藻类的活化生长,保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拌入饵料投喂,直接增强鱼类的吸收功能和防病抗逆能力;促进健壮生长。EM中的光合菌还能利用水中的硫化氢、有机酸、氨及氨基酸兼有的反硝化作用去消除水中的亚硝酸铵,因而能使养殖池中的排泄物和残饵污染得到净化;改善水质,减少鱼病。
3、EM在黄鳝养殖中具体应如何使用?
具体方法为:①在放鳝前,每100平方米鳝池用EM4公斤喷洒净化养鳝池。EM系微生物菌群,石灰、漂白粉等杀菌剂对其有杀灭作用,不可混用。②饲养期间,一般为隔7天全池泼洒EM菌液,用量为:每立方米水体0.1公斤。污染较重的鳝池,应视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泼洒时间,以促使水中污物尽快分解。③EM饵料制作:由于制作黄鳝的软颗粒饵料需向干料中加水,则我们可以用EM液代替部分水而加入饲料中,添加量为饲料总重量的2-5%,对促进消化,预防肠炎很有作用。
4、EM在蚯蚓和蝇蛆的养殖中有何具体作用?
其作用主要有:①在粪料发酵中,消除粪料臭味,促进粪料发酵。②在其饲料中添加EM,便于防止蚯蚓疾病。③提高产量。使用EM处理的粪料,1吨粪第一次利用,可产蝇蛆100-300公斤;第二次利用可产蚯蚓20-60公斤,还可将蚯蚓粪作为培育鳝苗培肥水质的底泥,还可将蚯蚓粪部份加入黄鳝饲料而用于饲养黄鳝。一些养殖户养殖蝇蛆未经EM发酵甚至根本就没有发酵,长出的蝇蛆带有大量的病菌,有的使用未经任何处理的动物尸体直接生蛆甚至直接从粪坑中捞蛆养鳝。虽然在投喂前也曾使用药物消毒,但仅仅能杀灭一些表皮上的病菌,而位于蝇蛆体内的细菌是无法杀灭的。韩国、新加坡等养鳝技术发达的国家,是禁止向黄鳝投喂新鲜的蝇蛆、蚯蚓及动物内脏的,一方面容易污染水质,更容易将病虫带入。而全程使用EM生产的蝇蛆及蚯蚓则相对来说要安全得多。
5、水源不足时,如何利用EM进行废水利用?
我公司第一养殖场在多年的养鳝过程中,其水源都是依靠井水,在井水不足时依靠自来水进行补充。在养鳝初期,不足1000平方米的鳝池,每年却需支付自来水水费上万元(一个月最多时交纳自来水水费达3000多元)。在使用EM对池水进行处理后,养鳝面积达1500平方米也没有使用自来水。其具体做法为:建一口能容装50立方米水的蓄水池。在全场废水的出口处建1口废水回收池。利用水泵把收集的废水抽到蓄水池,每天泼洒EM菌液3-5公斤。第二天抽取部分蓄水池内经过处理的池水,进入水塔与当天抽起来的井水混合使用。
相关推荐
黄鳝的生态繁殖技术
1.亲鳝的催熟催产:5月下旬后,水温达25℃时,每尾亲鳝先注射LRH-A(促黄体素释放激素)12.5微克、药量0.5毫升,以催熟性腺;7天后,再注射DOM(地欧酮)0.5微克、药量0.5毫升或LRH-A+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0.5微克+3国际单位、药量0.5毫升用来催产,然后把亲鳝放入繁殖池。
2.亲鳝的投放:投放密度以每平方米1~2对亲鳝为宜,密度不能过高。
3.亲鳝的饲养管理:亲鳝入池后,水位可适当加高,保持在50厘米左右,防止日间水温的急剧升高,不利于黄鳝的性腺发育。一般头2天不用投食,至第3天后,投喂少量的蚯蚓,以方便诱食,然后可投人工饲料(生产养殖期间的饲料),将投饲食台放置于进水口边,使饲料气息随水流遍布全池以吸引亲鳝摄食,这样持续几天后直至吃食正常。繁殖池最好有微流水,保持水质清新,使黄鳝处于良好的水质、水温中。进水口用40目筛绢过滤,以防敌害生物的进入。
4.产卵期管理:密切注意繁殖池中有无泡巢出现,泡巢一旦形成,则说明再过3天左右雌鳝即会产卵,此间应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投料。此期间可见鳝洞口有2条黄鳝探头呼吸,若有其他雄鳝靠近,则洞内原雄鳝则会发生猛然攻击,一般来犯者不再进攻而败退。若发现洞口只有1条黄鳝探头呼吸,则证明雌鳝已产完卵并已离去,仅留雄鳝守护了。试验表明,这种生态繁殖的爱精率可达85%以上。
5.受精卵的孵化管理:一旦在繁殖池中发现有受精卵的泡沫巢,一般5~7天后仔鳝即会孵出。此时的孵化水温应保持在25~28℃,孵化池中适当放入一些水草,以便仔鳝隐蔽、栖息,也便于日后仔鳝的收集。试验表明,其自然孵化率可达80%。
6.鳝鱼的捞取和培育:鳝鱼孵出5天内可捞至鳝苗培育池养殖。鳝苗培育池内的水温与孵化池水温一致(相差不超过2℃)。捞苗时采用细纱布做成的小网兜,动作应快,以免因护仔雄亲鳝的攻击而影响捞苗。捞取的鳝苗入专池培育。
仔鳝孵出1周后,待卵黄囊消失,可投喂一些煮熟的蛋黄或水蚤,以后可喂丝蚯蚓、蝇蛆及切碎的蚯蚓、螺和蚌肉等。
已产卵的亲鳝还应精心培育,约过15~20天后还可进行第二次产卵。
稻田生态养殖黄鳝 收益确实不错
江苏省阜宁县沟墩镇林河村村民李容胜,根据黄鳝在稻田中自然生长较快的习性,摸索出一套稻田生态养殖黄鳝的新路子。2005年,李容胜在5.7亩稻田中收获黄鳝700公斤,纯收入1.5万元。在他的示范带动下,稻田生态养鳝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短、平、快”项目。
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稻田及田间工程建设
养鳝稻田要求土质较肥,水源有保证,水质良好,管理方便,面积在15亩以内为好。要求田埂高而牢固,能保水30厘米以上。田埂四周用砖砌,或用水泥板、聚乙烯网布作为护埂防逃墙,高80厘米左右。进、排水口用混凝土砌好,架上铁丝网,以防黄鳝逃逸。在稻田四周和中间均匀开挖“田”或“井”字形鱼沟,沟宽40~50厘米、深60~80厘米,面积占稻田面积15%~20%。
稻田消毒与鳝种放养
鳝种放养前半个月每100平方米鱼沟用生石灰2公斤化水泼洒消毒,保持水深20~30厘米。鳝种就近收购,运输时间越短越好,一般选择本地深黄大斑鳝。鳝种要求无病无伤、体质健壮、规格相近,每尾重20~30克。每亩放养鳝种50公斤左右,一次放足,同时可搭配放养少量鲫鱼、泥鳅、青虾等,为黄鳝提供基础饵料。鳝种放养时用3%~5%食盐水
浸洗消毒。
驯食与饵料投喂
鳝鱼喜食鲜活蚯蚓、小鱼虾、黄粉虫、蚕蛹、蛆虫等动物性饵料,但养殖中大量的鲜活饵料难以保证供应,必须及早驯食,一般在苗种放养后20天、已适应新环境后开始。方法是:早期用鲜蚯蚓、黄粉虫、蚕蛹等绞成的肉浆,按20%的比例均匀掺拌入甲鱼饵料或鳗鱼饵料中投喂,驯食1~2天。驯食成功后,可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配比。饵料投喂在傍晚进行,坚持“四定”原则,气温低、气压低时少投,天气晴好、气温高时多投,以第二天早上不留残饵为准,投饲量为黄鳝体重2%~4%。另外,在稻田中可装黑光灯或日光灯引诱昆虫供黄鳝摄食。
水稻栽培与日常管理
水稻应选择生长期长、抗病害、抗倒伏的品种,移栽时推行宽行密植,株行距一般为15厘米×15厘米。水稻移栽前要施足基肥(长效饼肥为主)。防治水稻病虫害时,应选择高效低毒或生物农药,喷药时喷头向上对准叶面,并加高水位。用药后及时换水,防止农药对黄鳝产生不良影响。在水质管理上坚持早期浅水位(5~10厘米)、中期深水位(15~30厘米)、后期正常水位,基本符合稻、鳝生长的需要。坚持早、晚巡查,观察黄鳝生长、防逃设施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注意清除敌害。
鳝鱼常见病的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鱼沟内定期泼洒生石灰液或使用微生物制齐。稻田生态养殖黄鳝,常见病有发烧病和寄生虫病。如发生发烧病,可按每立方米水体用大蒜10克、食盐5克、桑叶15克捣碎成汁均匀泼洒在鱼沟内,每天2次,连续2~3天。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主要有毛细线虫和棘头虫等,按每100公斤黄鳝用10克90%晶体敌百虫混于饵料中投喂,连喂6天即可治愈。
湖南科技报/2006年/4月/18日/第002版